如果你关注了大连理工大学团委的官方微信平台,你会发现有个叫【郑说心语】的栏目。这一栏目不定期推送的每篇文章都是由校团委“90后”小编辑们搜集和挑选的,作者则是同一个人: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老教授郑斯宁,也就是栏目名称里的“郑”。
郑斯宁教授长期坚持一线基础课教学工作,直接面对学生,视上课为生活第一优先。他是1991年我校首批破格晋升的45岁以下年轻教授之一,曾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首届奖、辽宁省奖等。
说起自己之前写过的这些教育、教学随笔,至今还能被大家记得,尤其是被今天的“90后”们理解并主动传播,郑斯宁显得很开心。
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学生就是上帝
郑斯宁教授认为,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香火的地方,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天职。1983年,他第三次义务献血的第二天便照常走上讲台。2004年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指派他代表优秀教师做大会发言,时间与微分方程课撞车。他认为教师调课去代表优秀教师讲话是“优秀教师悖论”,因此主动提出将代表发言改换他人。他常对学生说,“给你们上课是我的第一优先。如我哪天没来上课,一定是被救护车拉走了。”2013年9月,光明日报记者到我校采访,他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大学一线教师,我的‘上帝’就是学生。要想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向吴金印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帮他们找到自己健康成长的道路”。他把学生当上帝,学生自然爱他。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历届学生对他都有很高评价。1989级提高班学生张毅出国留学后写信说:“我非常庆幸在我刚接触到高等数学时能得到您这样一位好老师的指点。我至今难忘在寒冷的冬夜您穿着朴素的蓝棉袄,夹着黑色的皮包到电子系楼为我们上数学物理方程课。当时屋中的暖气抵不住窗外的寒冷,一阵阵寒风透过窗户的缝隙吹进教室,而您挥动两只沾满粉笔末的手,来到窗台边,为我们讲述偏微分方程怎样描述这一现象。”
在科学舞台勤奋劳作:感受生命的价值
郑斯宁教授十分注重科学研究。他在2005年《青春的记忆》一文中深情地说:“探索科学、积累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活动。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特别是近百年来,科学技术进入爆炸式的高速发展时代,深刻地改变着今天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数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也是‘年轻人的游戏’。我清楚,我自己做的一点东西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大剧,它不仅需要主演和领衔主演,需要精英,而且需要无数的群众演员。能够参与其中,使我感觉到光荣和生命的价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他几乎365天全天候工作,基本不休节假日。作为国际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六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1名,发表SCI检索数学论文100余篇,数学评论200余则,并担任六种国际数学期刊编委。虽已年近七旬,仍勤奋劳作。仅 2016年前四个月,他就与学生合作,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主流数学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7篇。
亦师亦友传道解惑:科研、教学、生活水乳交融
郑斯宁教授十分注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科研体会融入课堂教学,用自己的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数2003级5班全体学生送给他这样的赠言:“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这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地燃烧!”在数学科学学院,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感到荣幸,没上过的则感到遗憾。
他特别用心教书育人。早在担任数学1981--83级硕士研究生班主任时,就找每个研究生谈话,很快就成为朋友。1980年代几次学潮,他正担任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在学生中做了大量面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还多次登台给学生上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说理的态度,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正在向好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学生平等交流,受到学生欢迎。他通过深层次思考,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法律、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共产主义人生观几个不同层次,教育实效显著。他珍惜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指导教师、小班讨论指导教师等工作机会,把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当成乐趣,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将心比心平等交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人生总有困难、挫折、不愉快,社会总有黑暗面,但他总是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给学生鼓劲、加油,提醒他们珍惜青春年华,激励他们刻苦成才。学生一致评价他“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正能量”。他也把学生的真心爱戴当成自己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历届学生给他的信件、邮件、贺卡,他都作为宝物细心珍藏。
20多年前,1989级提高班的同学彭建华说:“一年多来,您不仅教给我们终生享用的知识,还教给我们指引生活道路的人生哲理:只有奋斗,人生才有了意义,只有奉献,生命才有了价值。您的这些话将伴随我一生”。
10多年前,2001级学生冯一宁说:“您的学识、人格,您对生活那充满青春活力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荣幸能成为您的学生,更荣幸能成为您的朋友”。
前不久,2012级理科基地、华罗庚班学生吴雨溪说:“您用认真严谨的讲解带领我们征服数学,用幽默风趣的故事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成长”。
郑斯宁教授坚持利用教授讲座等各种机会,宣讲主旋律,给年轻人鼓劲加油。他说过:“无论讲课还是写文章,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只有自己相信、明白,才能让别人相信、明白;只有发自内心,讲心里话,才能深入别人内心,实现心灵沟通”。所以,针对青年学生关心的种种热点问题,他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亲身经历及体会,谈心的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每次讲座、报告都在热烈的鼓掌声中结束。2001年起,他曾连续八年为全校新教工培训讲教书育人专题,也因此与各院系许多青年教师结成朋友。他始终关心、关注所教过各届学生的成长进步,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思想感情交流,成为一茬茬学生的知心朋友。他发表的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书育人随笔拥有大批学生粉丝,有的还被国内多家网站转载,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广泛流传。2016年4月,这些随笔文章已结集成书,以《郑说心语---大学人的文化使命》为题,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程耿东老校长和钱冬生老书记读完书稿后分别撰写了序言《值得一读的好书》和《把心交给学生的良师》,给予极高评价。
身为一线教师,郑斯宁教授始终认为,“使学生受益,受学生欢迎,是检验教师的硬道理和试金石。我的上帝是学生。”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几十年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龙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