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嘉年华

2014-06-01作者:记者团

编者按:灿烂五月,柳绿花红,5月31日,我校第六届嘉年华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曼妙柔美的歌声,炫酷潇洒的舞步,大胆奇幻的创造,彰显活力的游艺,精致叫好的绝活儿,还有浓香扑鼻的美食……到处洋溢着欢乐、炫彩、昂扬的氛围。六年时光,校园嘉年华已打造成为集中展示校园文化成果、凝聚师生爱国荣校情怀、涵育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平台,成为了校内外大工人的盛大节日。那些年,你关于校园嘉年华有着怎样的记忆与感受呢?

嘉年华是校园的节日,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同样也是校园嘉年华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节,每一年都有变化和不同。越来越接近学生,同学参与度也在逐年提高,更关注亲情元素,比如毕业生板块就是很好的例证;内容也逐年丰富,专业特色融入越来越多;同学可参与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不再是只走马观花、停停走走的节日了;另外,校友参与的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对嘉年华的期待尤其明显。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党委副书记 龙鹏举

大四那年的嘉年华,和几个平时玩得要好的没事儿就一起拍照的朋友从这头跑到那头又绕一圈回去,然后又这样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看到玩的就一起凑上去玩,一起买各种吃的,一起随便拍拍照片,还记得某人在表白墙写东西还不让我们过去看,还记得某人戴着买的红领巾全程扛着三脚架摄像机,突然想看看那天他拍的东西。虽然两年了还记得那天的天气暖和的很舒服。

——2012级毕业生 杨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节中的嘉年华。每一年嘉年华似乎都是校园中最热闹的日子,我最爱看各类社团的风采展示,他们的节目都很精彩,同时也能让我感受到那些社团成员们极大的活力与激情。所以,每届文化节的嘉年华我都会和朋友从北山赶过来参与这场盛事。

——管理与经济学部2012级研究生 森美树(日本)

大一时第一次参与嘉年华,热闹的场面令我目不暇接。在参与了社团的活动之余,更是欣赏了表演与美食。大二时我担任了正仁剑道协会的会长,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组织社员进行排练,度过了一段辛苦但充实的时光。今年,我即将见证我的第三次校园文化节。每次回想此前的经历自己都会有些感动,校园文化节不仅带给我美好的回忆,更是印证了社团的成长。这三年里我不仅自己进步很多,更是很高兴能看到社团的发展和壮大。”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011级本科生 李点点

我本身是一个喜欢书籍的人,加之我又是人文的学生,因而嘉年华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读书季”。每一届的读书季都会有特定的主题和充满创意的新活动,然而我最爱的还是“好书交换”,它可谓是每届读书季的“保留项目”,如今我小书库中的一部分经典藏书就是来自于与他人交换的好书。我认为,“读书季”这一充满人文气息的活动能为我校(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增添它所欠缺的人文底蕴。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012级研究生 于威

校园嘉年华,不只是在校学生的节日,我们这些退休了的教职工也能参与到其中。这几年文化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能够体现出大学的特色。看过几次文化节期间的演出,感觉特别好,嘉年华当天也十分热闹,来校园里溜达溜达,感受一下大学生青春的气息,自己也像年轻了似的。

——退休职工 刘阿姨

主办方与参与活动的各类团体,他们都会在新的一年中增加节目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活动形式一届比一届丰富多彩,活动内容也是一届比一届更吸引人吧,这是我认为的嘉年华多年来的变化。

——建设与工程学部2012级研究生 王海超

第一届嘉年华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那时候每个人都发了一件印着“庆”字的校庆文化衫,放眼望去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感觉特开心,真的有全校所有人一起办一个活动的感觉。去年嘉年华的时候,看到和我一届的毕业工作了的同学晒出了他留了四年的消费券,从第一年开始,每年一张,那四张放在一起真的就是大学最美好的回忆。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2012级研究生 杨嘉琦

已经经历了2010年到2013年四届校园嘉年华,每一年都被整个校园空前壮观的繁荣画面深深吸引。主题多样的讲座,缤纷多彩的社团版块,诱人的小吃……除了快乐之外,我更是以一名大工人的身份深感自豪。后来我从游客变成某社团负责人,深知这欢声笑语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工作人员艰辛的汗水。每年的文化节都在进步,活动形式更加创新,更加丰富多彩,大工校园文化的展示也更加多样、更加具体、更加深刻。

——外国语学院2013级研究生 张学昭

一转眼 ,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四年大学生活里,校园嘉年华让我记忆深刻。作为一个传统工科院校的理工男,看到学校文艺的一面觉得新颖而难忘。文化节那种轻松活跃的氛围,让我们在严谨的学风中小憩。校园嘉年华,充分展示了学校多彩的一面,让大工有了更丰富绚丽的色彩。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2010级本科生 黄海

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有特色和规模,从最开始的只有三四场演出,到如今的一个月十多场演出和讲座,加上网络直播平台和新闻网实时图片更新,再到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新时代自媒体平台的建设,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为原本死板的理工科院校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今年艺术团会登上全大连市的舞台,也算是大工文化建设工作新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看到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如此精彩觉得十分自豪和高兴。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2010级本科生 何昕琛

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京剧社的活动,感觉很兴奋。后来京剧社变成了京剧团,有了在二馆前面搭台唱戏的机会,整体效果要比大一那时候好的多,因为毕竟是有了一个更高的舞台。我一直喜欢表演,但是我也意识到我要为京剧团员做些什么。于是从前台到后勤,虽然还是希望上台演出,但是感觉做后勤工作也同样光荣。

——外国语学院2010级 安百强

校园嘉年华作为我们学校的一项特色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也成为了我们大学生活的调味剂。在校电视台呆了3年了,往年文化节其实都是作为工作人员去参与的,没有真正地作为观众去欣赏一场演出。嘉年华当天,我们都是扛着摄像机游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摄精彩的画面,虽然辛苦,但那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今年希望自己可以多看看、多玩玩。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2011级刘硕

曾经见证的,正在感受的,即将拥有的,一路走来,因为大工,岁月里才有我们共同的足迹。2013年中央歌剧院来我校演出,当时的我作为一名礼仪,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家的风范;作为合唱团女高声部中唯一一名研究生,不论是13年的专场还是14年合唱团十周年专场,亦或是艺彩中国梦大型晚会的演出,都是我研究生生活中最靓丽的风景线。大工的文化节,大工的艺彩梦在我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总之,我爱你我的大连理工!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012级研究生 张丽

作为国际教育学院志愿者的一员,我在去年的校园文化节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进行沟通,统计整理了他们的活动意愿,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购买了所需要的物品,并在校园嘉年华时国际教育学院的摊位上帮助国际学生接待游客。能够帮助这些身在异国的学子,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虽然历时一个月的准备工作任务量不小,但那不是负担,而是一段有价值的难忘经历。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 肖铭

一直很关注校内各类活动,对校园文化节也有着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欢文化节期间的各项活动,尤其是今年的系列活动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与演出。自己没能排到常静新古典音乐会的演出票,真是一大遗憾。我喜欢这些活动,因为我觉得它们的内容有趣也有意义,可以够陶冶情操。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2012级本科生 包怡

2013年6月,正读研一的我经历了在大工的第一个校园嘉年华。给我的最初印象是震撼,因为它集结了全校师生、工作人员以及校友的共同参与,我更觉得它是大工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嘉年华当天,校园顿时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从清晨到日暮,再到夜晚,整个校园都异彩纷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晚上在中心食堂门前的校友歌唱晚会。很多校友自愿从各地奔赴而来,庆祝母校的节日,他们动情地演唱、真心地诉说着对大工深深地眷恋。那时那刻,感动涌上心头,校园文化节不仅仅是一场盛宴,更是一种凝聚情感的力量。

——高等教育学2012级研究生 郭明玉

提起文化节,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嘉年华。但是除了那一天的快乐之外,我觉得整个文化节活动期间的其他活动也极具价值,比如各种讲座、演出、音乐会等,这也是校园文化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大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深为大工人多姿多彩的才艺所震撼。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012级本科生 甘雨桐

文化节有舞蹈团专场,所以这阶段每天都要去训练。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很期待我们在舞台上的美丽绽放,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对得起我们为此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虽然训练过程中受过伤,但与享受节日的快乐相比,那点疼痛根本算不了什么。

——建设工程学部2013级本科生 毕雨辰

来到大工之后,一直都能听到关于文化节、嘉年华的“传说”。学校为我们精心安排了那么多场演出,都特别让人期待。嘉年华,就像全校一起开的一个狂欢party一样,多姿多彩。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2013级本科生 吕佳峻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