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余理论学习积极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4-07-09作者:冯立芳

“欢迎同学们来到恰同学少年红色展区,这里有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大功能分区,让你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校园嘉年华现场,“恰同学少年”红色展区前分外热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设立的功能分区吸引了大批同学前来读书、答题、互动等。设立这个展区的是我校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组织——大学生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和“两组”学习部的同学们。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组织的发展正是学校长年开展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工作,树立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早在1990年,我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马列学习小组”和“党章学习小组”(简称“两组”)的学习,走在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的前列。经过多年发展,构建了以大学生理论学习提高班为龙头,校大学生理论研究会为骨干、学部(院)理论研究会为桥梁、基层团支部“两组”学习小组为基础的完善的四层课余理论学习体系。我校依托该体系坚持开展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二十余年,使其发展成为了享誉校内外的课余理论学习品牌,多次获国家省市级表彰。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我校依托系统完备的四层课余理论学习体系,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相结合,通过专题理论学习、时事讲座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坚持以学习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基础理论学习

周日上午8:30大学生活动中心317理论学习室又早早坐满了来参加理论学习提高班学习的学员,趁着讨论课还没正式开始,很多学员都在翻看阅读着最新的学习资料——《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已经是围绕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的第三次专题学习了,随着研讨学习的持续开展,学员们对习近平讲话精神的内核理解得也越来越深入。

课上,理论提高班的指导老师马宽教授延续上一周学习的情况,着重就习近平向青年提出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要求进行了导读,表示这是向青年发出的总动员令,为广大青年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像这样每周一上午的集中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提高班自2007年组建以来,已经坚持了7年,也走出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而依托四层课余理论学习体系,基层团支部的“两组”学习、各级理论研究会的小组讨论学习则已经坚持了二十余年,平均每年有近万名大学生参与到基层团支部“两组”学习小组的学习,2200余名大学生参与各级理论研究会学习,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师几乎全员参与指导工作,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课余理论学习氛围。

为有效在大学生中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委依托四层课余理论学习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融入各级基础理论学习中,以提高班为龙头率先开展专题学习,并向各级理论学习组织、团支部“两组”学习小组发放相关学习计划和内容精要,开展微博、微信学习互动等,以基础理论学习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坚持以活动为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特色理论学习活动

今年的校园嘉年华精彩纷呈,恰同学少年红色展区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元素融入到展区布置中,勤学区的好书推荐、修德区的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给参与嘉年华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嘉年华活动相结合,让更多同学在活动互动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缤纷多彩的校园嘉年华,理论研究会和“两组”学习部还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各类特色的理论学习活动相结合。第十八期“旗帜在线”小组资助活动以“名扬价值观,知行天下事”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作为子主题,面向全校各基层团支部“两组”学习小组开展特色小组实践活动,汉服成人礼、寻访自闭症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大学生诚信调查……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带动广大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还积极打造了“看影视学理论”、“唱红歌学理论”、“拍短剧学理论”、“诵红诗学理论”、“赛党史学理论”、“做代表学理论”为代表的特色理论学习活动,有效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其中,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通过自主参与各类理论学习活动,努力从个人层面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

坚持以实践为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5月中旬,学校团委积极组织理论学习骨干赴盘锦市及盘锦校区开展了一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我校盘锦校区以及盘锦市辽东新区、大型石化企业、辽河油田、新农村等实地调研学习,增进了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同时,通过深入基层一线的探访交流活动,让大学生感受一线工人、基层民众体现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受鼓舞和教育。

一直以来,各级课余理论学习组织积极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践行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实际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先后深入大型厂矿企业、红色革命圣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地区开展参观学习、社会调研等活动,形成了多篇高水平实践调研报告,深入了解国家、社会发展脉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在社会实践中“真学”、“真用”、“真实践”。各级课余理论学习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先后被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徐州日报等多家网络媒体、新闻媒体报道。

我校开展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二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以团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杨帆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成为广大学生竞相学习的优秀榜样。其中1名我校船舶专业的学生因长期参与理论提高班学习,坚定了其进行党的理论、历史研究的决心,本科毕业后转至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成绩优异。多年来,我校大学生理论提高班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A类活动,大学生理论研究会获评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示范社团等,学校扎实开展课余理论学习二十余年纪实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课余理论学习情况做过宣传报道。通过扎实深入的课余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学习实践中自觉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校团委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