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过两个月的酷暑时节,同学们乘着凉爽的秋意开始了新的学年。而每每提及九月,紧邻开学季的教师节总是备受瞩目。
华夏大地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早在春秋,就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流传于世。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予以学子的知识自是无价之宝,让人无以为报。遂何以报师恩便成了历代学子的共同难题。
困顿遗留至今,古时的“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绝对等级关系显然已不再适用。当在百度上检索“教师节”时,出现在下拉菜单中的很多关于教师节送礼的讨论。淘宝搜索教师节,各类礼物月销量多可破万。微博热评中更有人提议要取消教师节以正社会风气。忆及1985年时教师节成立的初衷,不禁为其抱冤。
首先究其原因,撇开礼仪之邦的传统由来不说,教师节实为极佳的交流师生感情的契机。9月10日处于新学期开端,老师同学皆未从暑假的放松状态中完全恢复过来,有些甚至会有些许倦怠,而此时的教师节无异于一剂强心针。于老师,看到体贴理解自己的同学定倍感欣慰;于学生,受节日气氛感染也自然会忆起老师曾为自己付出的种种并学会理解。而“礼物”在这场相互理解的化学反应中充当催化剂,不参与反应却可加剧其成效。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苗宇晨回忆,2014年的教师节,每节课课前在老师还在埋首准备导入课件的时候,由班长带头起立,齐喊“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们大多先是猝不及防,后又喜笑开颜。以至于后来整节课老师的热情都非常高涨,同学们也都分外的配合,可谓当之无愧的“大学第一课”。
其次,至于礼物本身,似乎是这场辩驳中用来添油加醋的关键辅料。礼有贵贱之分,而尊师情谊却诚若赤金。社会舆论哗然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礼物背后体现的金钱价值超乎了多数人心中对于教师节礼物的限定。然而不止一位老师表示,很怕在教师节收到贵重礼物,将自己和学生都陷入两难的境地,比起华丽的礼品,他们更喜欢贺卡、短信等源自内心的祝福,质朴却真诚。建设工程学部的李葆尼同学更是分享了老师为退回礼品打车家访的事迹。而南昌某小学为杜绝家长为老师准备大礼,在教师节前两天便组织学生一同为老师绘制贺卡以在教师节当天将这份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自己想要感谢的老师。由此可见,“礼”字内涵甚广,范围极大,也绝不可武断将其归为贬义。
中华“礼”文化传承千年,精华糟粕的取舍全在施礼者的动机。若是不带利益私心的只为表达尊重爱意,量力而为,礼出有章。礼轻情意重,在我们习惯于含蓄情感表达的文化传统中,不失为人与人交流沟通感情的桥梁。
教师节旨在尊师重教,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不必置辛苦了一年的老师于风口浪尖,让教师节沦为教师“劫”。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