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游子的心中似乎总是充满着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他们用家书等方式让思念从笔尖流淌,成为万古流传的诗篇。然而,在这样一个通信方式愈发进步,几近实现“天涯若比邻”的现代社会,年轻人在外求学、工作时与家人与长辈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与亲人间的关系也日渐冷漠。这情况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造成年轻人与家人、长辈的关系日渐冷漠的现象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当代年轻人身上的压力过大,身心俱疲下即使有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与亲人联系,仍然缺乏精力去和他们交流。
“(和家人间的冷漠)可能有点吧,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忙,往家里打电话也越来越少。”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化环生学部的潘文喆同学有些无奈地说。
今时不同往日,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年轻人身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而大学生、研究生的负担也不遑多让:学业、考研(博)的压力以及日后的就业问题,已经迈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的工作压力更是不用多说。更不用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而以一种很差劲的状态与家人乃至与其他任何人联系是一件很失礼的事。由此看来,被各种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的他们似乎确实难以以较好的状态与家人联系。
而从另一方面,年轻人的交际圈较上一辈人更加广阔似乎也对亲情的日渐淡薄有一定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这是一个信息爆炸,联系方式多种多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使得正处于学习能力巅峰期的年轻人能够快速学会各种交流方式,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帮助自己解决各种难题。但是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很多同学在平时的社交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这也许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吧”,正如采访中软件学院的陈子良所说的那样,拥有广泛的“朋友圈”虽然可以让年轻人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获得帮助,但是同时也会让其分散了不少精力,减少了本应与家人间的联系。而亲情的降温也就可以理解了。
以上的客观原因似乎很合理,然而,这些原因仅仅只是表面原因。年轻人与家人、长辈间联系的日益减少更是因为年轻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换言之,年轻人本身不那么想和家人、长辈保持紧密的联系才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而亲情也就因此日渐淡薄。首先,长辈和年轻人生活的年代差别较大,使得双方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别。化环生学部的宋馨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年轻人与长辈间关系的冷漠,与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年轻人能够轻松理解的事情,许多长辈却觉得不可思议;同样,很多长辈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年轻人眼中却不尽然。这样的差异使得双方的交流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而正是代沟让年轻人不那么想和长辈们联系、沟通。其次,虽然这是一个联系方式多种多样的时代,但是年轻人与长辈在联系方式上仍然可能会存在不小的差异。老一辈人也许习惯了使用电话、短信,对微信、QQ一知半解;而年轻人已经嫌使用电话、短信的联系不方便,而对微信、QQ得心应手。“平时和同学交流、聊天都是用微信和QQ,但是家长都是打电话的”,化环生学部的黄乐欢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年轻人与长辈的联系减少了。最后,笔者认为这样的现状也和这代人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这代人接受的教育往往有着“给他人与自己留下一些私人空间”这样的内容,就像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陈宇萌同学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有的同学可能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会让家里人和自己保持距离。”这样的教育固然没错,却让年轻人本能地与人保持距离。所以,年轻人与家人、长辈间看起来比以往疏远了不少。
由此看来,年轻一代与家人、长辈间关系冷漠似乎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可以理解不代表着可以无视、可以原谅甚至理所应当。年轻人与家人、长辈间关系的冷漠虽然有其原因,但却依然是一种病态。而要改变这种病态,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从自己入手,改变自己。我们也许没有办法一直陪伴在家人与长辈身边,但是我们都知道给自己放个假。在那个假里给亲人打个电话,让家人温暖你,也让自己温暖亲人。重阳佳节即将到来,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这样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里重扬亲情,多和家人聊聊天,多给亲人暖暖心。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周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