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批判西方错误思潮】2016国内外重要思潮盘点

2017-07-10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关口;周边、区域和全球战略形势复杂多变,韩国部署“萨德”、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英国脱欧、欧洲难民潮、美国大选、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变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接踵而至;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的技术形态逐渐成熟。国内外多元观念、多种思潮交错激荡,国际思潮与国内思潮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不同思潮观念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网络思潮与现实社会思潮之间相互关联和消长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准确研判2016年的重要思潮及其传播特征和对人们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影响,意义重大。鉴于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进一步扩展完善“社会思潮动态监测指数”基础上,分三个步骤实施了2016年国内外重要思潮调查:

一是通过专家采访、文献检索、网络关键词搜索等,2016年各类思潮在学界和网络空间的活跃程度展开调查,进而初步列出 20个思潮作为候选思潮。

二是通过邮件、电话采访等方式,邀请500余位专家学者在 20个候选思潮中,选出他们所认可的2016年重要思潮。

三是围绕公众对各重要思潮的感知、各思潮对公众思想行为乃至国家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引致各思潮出现和广泛传播的现实原因,面向社会公众实施了大型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2016年12月17日开始实施,12月23日截止,共收回有效问卷11986份,效回收率为91.55%。

此外,调查过程中,我们还进一步对200余位各领域专家学者、200余位地方党政干部,就各思潮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对实际工作生活的影响及应对之策等问题展开深入访谈。基于2010年至今人民论坛连续七年实施的年度重要思潮调查成果,对思潮演变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受访专家的选择比例由高到低进行统计,2016年值得关注的国内外重要思潮有:民粹主义、新权威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主义、新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新左派思潮、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生态主义。

思潮调研中的重要发现一些重要思潮在国内的盛行,既有深刻的国际背景,也有重要的现实原因。如2016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民粹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表现得异常活跃,通过“公投”“选举”等方式,在全球呈现出巨大的爆发力,也刺激了国内的民粹化倾向;又如,功利主义思潮的扩散,除了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外,还与当前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民众生活成本的提高不无关系。

一些重要思潮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这具体表现在:民粹主义与新权威主义同时存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和扩散;民族主义、极端主义相互交融,对西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消费主义和生态主义同时盛行,折射出西方文明和既有发展模式的深层矛盾;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相互鼓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乃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形成负面影响。

2010-2016年,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持续流行,并且伴随热点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新自由主义由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拓展,而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合流,在中下层民众中最有市场;虚无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当前更是表现出以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三位一体”为特征的新演变趋势;面对国内国外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的冲击,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以不同的呈现形式长期流行。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准确把握国内外重要思潮,客观、深入分析研判其背后深层次规律,将助力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更好开展,促进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和壮大,进而有效引导社会心态积极向好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速前进的“最大公约数”。

2016国内外重要思潮的最新动向

第一位:民粹主义

2016年在全球范围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导演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一幕幕“反经济全球化”和“反精英主义”的“反转剧”:英国脱欧公投顺利通过、特朗普战胜希拉里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被民众否决……这些看似出人意料的小概率事件,其实正是民粹主义集中爆发的必然结果。有专家指出,常借助公投、选举等政治活动发声的西方民粹主义思潮,更易催生“乌合之众”,如英国脱欧结果出炉后的四天之内,便有340万人“悔脱欧”。相对于国际民粹主义上演的政治闹剧,国内民粹主义者多以平民利益为出发点,表现出“仇官”“仇富”“仇专家”的对立情绪,且舆论场多发生在网络空间。

调查发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对一部分人产生负面影响”(67.34%)、“贫富差距问题的存在”(53.14%)是助长社会上民粹主义情绪的主要原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民粹主义的盛行,会造成“一些人道德沦丧,没有底线可言”(68.17%),并反过来进一步助推民粹主义情绪的激化,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此外,尽管2016年国内民粹主义现象时有发生,但网络上不乏诸如“医生很辛苦”“没有城管就没有干净的街道”“基层公务员不容易”等表达理解的言论,说明公众对民粹主义倾向有足够的认知和克制。

第二位:新权威主义

2016年,西方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受到新权威主义的挑战。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胜出、意大利总理伦齐宪改公投失败辞职、韩国总统朴槿惠因亲信干政而遭弹劾等事件,反映出世界各国人民对强势领导人的期待。

如何保持国家领导人个人与体制的权力动态平衡,是一个全球课题。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最大“卖点”,就在于“反体制”和“强势”。特朗普的崛起,与其说是其个人能力的胜利,不如说是选民们对于受控于现有体制和党争僵局而畏缩不前、缺乏权威的政客们的失望。美国政治学者马修·马克威廉姆斯(Matthew Mac Williams)通过数据指出,特朗普支持者们的最大共性,不是收入、种族、教育,而是对权威型领导的渴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众把前进的希望越来越寄托在强势的领导人身上,希望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权威和能力,高效及时地对各种不可测的局势给予有利回应。

第三位:民族主义

2016年,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较为活跃,欧洲难民危机愈演愈烈,刺激欧洲民众的排外性民族主义情绪高涨;11月初,主张“白人至上”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反映了美国民族主义氛围上升。就国内而言,2016年民族主义的事件时有发生。“南海仲裁案”“里约奥运中国国旗出错”“澳洲运动员和媒体羞辱中国运动员”等事件,不断激起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受访专家表示,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现实反映,适度的民族主义倾向,可以使一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同时,因民族主义思潮具有跨国性质,故而当其走向极端,也易导致领土纠纷、民族冲突等问题,影响国际局势安全,威胁世界的和平发展。

从国内来看,基于公众的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70.77%的受访者认为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激发了民族自尊心”,但也有61.10%的受访者表示存在“某些国际争议在国内被人‘夸大’”。同时,受访公众表示,民族主义情绪的过度蔓延,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如“影响中国跟外国的经济往来”(68.44%)、“容易招来其他国家的恶意和反击”(62.51%)、“会影响我国跟一些国家的友好外交关系”(54.04%)等。

 

 

第四位: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思潮的蔓延,存在引发一系列极端行为的可能。2016年,极端主义如同暴风骤雨一般肆虐欧洲大陆:布鲁塞尔连环袭击,法国尼斯袭击,德国火车砍人事件,慕尼黑枪击事件等一系列事件,都是这种极端行为的现实写照。极端主义者往往以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切行为的行动准则,彻底排斥其他任何观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无论是受访专家的观点,还是基于公众调查的数据,都显示在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当民族主义走向极端的情况下,其本身也就成为极端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专家表示,极端主义思潮抬头,影响不可小觑。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亚、西亚到高加索地区,有些正是极端主义相对活跃的地区,一旦放任其发展,必然对我国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产生消极影响。基于公众调查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分别有70.38%、63.51%、52.58%的受访者表示,极端主义情绪的蔓延,会“威胁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使“人们合法的权益容易遭到非法侵犯”、“阻碍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五位:新自由主义

通过对比2010-2015年国内外思潮排行榜,2016年新自由主义的排名有所下降。尽管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影响力已经在走下坡路,但在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人民币贬值、房价波动、东北国企亏损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者趁机大放厥词,如“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完善实行市场化”、“必须取消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应该全面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大幅减少税收,减少政府干预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并未造成人们的过度推崇和认同。相关数据显示,69.91%的受访者认为在新自由主义的侵蚀下,“社会上人和人之间都没有信任可言”;62.61%的受访者表示将“造成人们一切都向‘钱’看”。同时,2016年,网络上也不乏支持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公有制等声音在主流阵地得到传播。如有专家指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是经济学界的错误观点,新自由主义的目的是想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到私有化道路上去。很多网友都表示,国有企业在我国国力增强的过程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六位:虚无主义

2016年,虚无主义呈现出多重表现形式,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一是否认历史与英雄,对革命英雄人物和事件提出种种“质疑”;二是否认民族文化,不加分析甚至有意否定和曲解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三是否认民族的差异性,无视民族特点,甚至故意制造易于产生民族隔阂的言论。虚无主义对人们观念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基于公众的调查结果显示,61.69%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持有“很多中国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都是编造的”观念的人普遍存在;63.88%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持有“要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必须先否认或改变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观念的人普遍存在。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虚无主义思潮在政治领域,严重损害党的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学术领域,解构了真理、正义等价值,影响我国发展正确方向。反对虚无主义,要在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精神层面的提升,在理论上必须大力宣扬真理和正义的力量,在实践中必须形成优良的党风和活泼健康的氛围。

第七位:新左派思潮

2016年,在对贪污腐败和两极分化的批判方面,由于中央依法治国、铁腕治腐的成效显著,新左派在思想界影响力减弱,但“激进左派”兴起。“激进左派”崛起于民间,具有民粹化倾向,聚合民间力量相抗于政学两界,以“极化思维”和阶级斗争理论,对学术规范和制度规则进行蛮横冲撞,对我国正常学术研究和民主法治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有受访专家和干部表示,国内经济下行、就业困难、贫富差距拉大进一步刺激了“新左派”思潮。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官员沦为腐败分子让政府形象受损”(68.88%)、“贫困和失业等‘老大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52.08%)则给予了一些新左派人士进行演绎的空间。对于新左派人士主张要回到“平均主义”,2016年一篇关于计划经济的微博评论进行了有力回击:平均主义只会引发全民贫困,那些渴望利用计划经济打土豪的“屌丝”在市场经济时代买不起房,在计划经济时代一样买不起。

第八位:功利主义

2016年,功利主义受到专家和公众关注。基于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功利主义在当前普遍存在。同时,调查显示,物质生活上的失衡和压力是导致功利主义流行的主要现实原因。有75.32%的受访者表示“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现象让人心里不平衡”,58.96%的受访者表示“生活成本提高,部分人生活比较困难”。然而,有受访专家指出,任由功利主义思想发展壮大,将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甚至将道路走偏。如当前一些学者用功利眼光、功利态度去看待学术科研生涯与社会交际活动;不放弃冷战思维的美国为了“遏制”中国,默许甚至怂恿日本政府变相修改和平宪法,这种外交功利主义的做法无疑将为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埋下祸根。

应该指出的是,在国内,功利主义的流行并没有阻止很多人对非功利行为的追求与赞美,2016年网络上很多值得称道的善举,如“24小时书店接纳拾荒者”“卖早餐24年不涨价”“父子坚守沙漠三十载”等,频频登上新浪微博的热搜榜以及各大门户、社区的热帖榜,这些超越功利主义的温暖行为受到众多网友的赞扬。“工匠精神”的热议,更是引发了对近年来功利主义日盛的反思。

第九位:消费主义

2016年,“双11”为代表的网购热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现象,而大学生“裸贷”事件更是将消费主义思潮推到了大众面前。这些在金融平台“裸贷”的大学生多数并非因为家庭条件极度拮据,而是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调查显示,“企业引导下消费者心理产生过度消费诉求”(68.88%)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攀比现象”(60.64%)是消费主义流行的主要现实原因,这和西方学派提出的“资本操纵论”和“社会攀比论”结果显示一致。而“消费能力提高”(49.52%)是支撑过度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基于公众调查结果进行的相关分析显示,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受企业所营造的消费氛围诱导,庸俗化的功利主义往往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物质陷阱,沦为单纯的物质享受。正因此,有专家担心,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在国家还未壮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忽视我国还有贫富悬殊的基本现实,刺激中产家庭的高负债消费和底层人民的不平衡心理。对此,要加强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鼓励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要进一步调整消费结构,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第十位:生态主义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发展方式的反思也愈来愈多。调查发现,公众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较高,同时整体认识趋于客观理性,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间取得平衡。“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引发人们关注生态的主要原因。而“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仍然坚持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当前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两个现实情况,及人们保护生态意识的强化,不应忽视。

有受访干部指出,生态主义背后不仅反映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更是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先污染,治理”式现代化道路的反思。但是,应注意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过于担忧而影响到自身的理性决策。在基于消费主义的调查中,有36.27%的受访者表示,“过度消费会进一步加速生态环境恶化”,这与61.27%的受访者认为“持有‘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放弃和牺牲经济发展’观念的人相当普遍”存在形成了反差。这也进一步说明,极度的生态主义观念容易走向消费主义的反面,导致人们“过度地进行储蓄而大幅减少开支”,“使人们对政府和市场失去信心”,造成人们对一切能源、资源型行业都“产生抵触心理”。

来源: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
编辑:龙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