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首页 >> 主页新闻 >> 正文

【庆七一·喜迎党代会】党建标杆样板创建成果展——宣传部(新闻中心)党支部

2022-07-01

【编者按】

在党的生日到来和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之际,党委组织部面向全校党组织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担当奋进新征程,开好党代会、全力加速跑”主题,开展“庆七一·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展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成效和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全校师生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生日,向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献礼。

自2018年教育部实施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计划以来,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培育创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样板支部8个、研究生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培育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样板支部20个、研究生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现就各创建单位围绕“一融双高”主题持续开展创建的优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推动全校基层党组织以标杆、样板为榜样,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和凝聚力,为一流大学建设“加速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大连理工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党支部现有党员18人,党支部委员会由5人组成。党支部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始终将服务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使命,坚持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不断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认真对标“七个有力”要求,着力打造“四强”支部稳步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打造“七个有力”党支部,积极发挥学校机关党建“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实现党建业务双促双融双提升。

曾受表彰情况

•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17年,党支部微党课获首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微党课精品作品;

•2018年,党支部工作案例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教工党支部精品工作案例;

•2019年,党支部获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基层党建宣传示范单位”;

•2017年,党支部微党课获辽宁省高校“精品微党课”一等奖;

•2016年,党支部获评大连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6年,党支部获评大连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2016年以来,党支部连续3次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讲学习,重实效,做实党员教育提升工程——确保教育党员有力

支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工作实践,秉持“学习与宣传同步,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四定”

持续用力提高组织生活规范化水平,落实组织生活“四定”,即:定周期,以学期为周期科学制定组织生活计划,将每月27日固定为党日活动时间,方便党员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定制度,在党员活动室显要位置公示有关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组织生活;定内容,紧密围绕中央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及阶段性工作安排,确定组织生活内容,确保严格对标对表;定要求,每月初将本月组织生活安排通过公告栏和支部微信群等进行公示,要求党员结合主题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组织生活质量。

创新“三借助”学习方法

结合支部党员工作特点,创新“三借助”学习教育法,即:借助讲座平台学理论,将主办的各类论坛讲座现场变成思想引领的阵地;借助新闻采访学先进,在各类会议、典型人物的采访现场近距离学习,实现“传播者先受教育”;借助活动平台受教育,让开展工作的过程成为学习教育的过程,将学习教育与影视制作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参观实践相结合,使“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成为常态。

探索“双线程”学习模式

党支部构建起线上线下互相融合,同向发力的学习方式,支部不仅向党员发放各类学习书籍、编发理论学习参考资料,还积极运营微信公众号“大工微理论”,聚焦中央精神和学习要求,发布政治理论学习文章。同时,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充分运用“在线学习”“微党课”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员学习教育经常化。通过分享学习心得、公布学习积分等方式,引导党员主动学习,有5名党员得分超过40000分。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多次开展线上组织生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视频连线驰援武汉的辽宁医疗队,在线开展抗“疫”云党课。

推动“主题党日+”常态长效

精心组织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把过好主题党日与支部重点工作相结合,与单位特点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主题党日+”活动的政治性、思想性与生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的党建品牌。如,支部联合“1+1”基层共建党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迎七一主题特色党日活动,赴大连市早期党组织活动教育展示基地开展学习研讨,深刻感悟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支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特色党日活动,通过“我和国旗合张影”“集中观看庆典”“分享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支部的特色党日活动,跳出了以往开会、念文件、看教育片等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开展体验式学习,教育效果突出。

二、建严管理定制度,强化党员管理规范工程——确保管理党员有力

“三带动”形成管理合力

支部积极构建“支部书记带动支委、支委带动科长、科长带动科室党员”的“三带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充分激发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的积极性,使支部建设与部门管理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引导党员围绕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党建工作创新举措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在创建全国高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两年里,支部成员承担全国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1项,辽宁省社科基金1项,大连市社科联党建课题1项,校党建课题5项,校党建创新立项2项,撰写工作研究论文17篇。

“三举措”确保管理规范

完善机制,妥善做好资料及时收集、定期整理归档等工作,设置支部党员台账保管专柜,规范管理各类会议材料、组织生活记录、党员档案、党费收缴凭证等。落实责任,每季度开展一次支部党员台账管理工作检查,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记录本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亮明身份,设计制作党员办公室铭牌、服务岗桌牌,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全面接受服务对象监督。

“三必须”保障工作到位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经常性政治学习和教育,落实学习签到制度,严格考勤管理,党员因故缺课必须补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增强党性贯穿始终,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必须达标。在日常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党员干部每年还需完成不低于50学时(2250分钟)的网络培训,确保干部学习培训必须先行。

三、转作风,树口碑,狠抓党员监督警示工程——确保监督党员有力

加强廉洁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教育纳入组织生活计划,坚持每学期开展专题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主题党日,深入学习准则条例、学习党规党纪,组织党员参观大连警示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点。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支部委员和科级以上干部带头与党员同志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动态。

执行“六项制度”,推进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和支委成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面贯彻执行作风建设“六项制度”——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同岗替代制、否定报备制,不断强化党员同志的“责任感、大局观、执行力”,立足岗位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四、举旗帜,乐奉献,做好党员服务示范工程——确保宣传、服务师生有力

“四做四帮”彰显服务宗旨

坚持“做老同志的贴心人”,与退休教授祁文广、晓阳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慰问走访、上门服务,为老同志提供摄影摄像、采买书籍用品等服务,确保“一对一”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做青年学子的守护人”,利用校庆日、校园文化节、嘉年华等活动,开展“以连理献爱心”募捐,帮助家庭困难新生筹集来校路费,免费为全校师生拍摄大工专属校园文化符号“连理照”;“做援外干部的后援团”,帮助指导学校干部挂职地区新媒体平台建设、宣传片、微视频制作等工作;“做党员同志的知心人”,完善支部“党员之家”活动室建设,开放“党员之家”供全校党支部交流学习;共享支部党课、党日活动,提前面向全校党支部发布信息,帮助各支部拓展优质学习资源。

“两常”理念弘扬志愿精神

将志愿服务“融于日常、做在经常”,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支部多人担任学校义工站骨干。创建期间,组织全体党员为校内基层单位党员活动室捐赠理论书籍,联合“1+1”基层共建党支部走进凌水街道燕南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多次组织开展环保、扫雪等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离退休老党员11人次,在学校嘉年华义卖活动中为孤独症患儿家庭筹款2800余元。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党员积极捐款捐物,部门负责人及支部书记带头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六位一体”助推理论武装

筑牢“一组一坛一网一刊一微一宣”六位一体的理论武装阵地,做好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组织管理,立足大工讲坛等阵地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每年编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读本,围绕“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时间节点、典型人物”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互联网+”理论学习探索,依托“大工微理论”“海燕网”服务师生自主开展学习。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人宣讲团”,开展交互式、立体化理论宣讲,在省内取得广泛影响。站稳守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顶天立地”做好正面宣传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工作导向,贯彻“顶天立地”宣传理念。弘扬科学家精神,采写林皋等七位院士先进事迹,刊发于光明日报头版四次、整版三次,记述了院士的科学大家之风和拳拳报国之情,在学术界和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为一流大学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策划拍摄《我和我的祖国》MV、《歌唱祖国》、《同行》、《青春告白祖国》、《追光者》、《在抗疫伟大斗争中书写坚定自信的历史篇章》、《疫去春来》等多部视频作品,道出了大工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和风骨;组织开展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广泛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五、聚民心,育新人,推进凝心聚力引领工程——确保组织、凝聚师生有力

强化思想引领,贯彻全员育人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文苑”,邀请大型红色民族舞剧《乳娘》走入校园,点映红色电影《杨靖宇》,激发师生爱国情感;挖掘大工红色基因,以庆祝建校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大工赋》宣传解读,提振师生精神,汇聚创业力量;《传承钱令希院士精神,做新时代大国工匠》入选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统筹协调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牵头开展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扶持培育校融媒体中心、学生电视台、凌汐海畔信息员团队等学生社团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支部党员积极担任本科生思想政治班主任,切实发挥育人作用。

发挥工作优势,团结稳定鼓劲

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及时向师生传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改革发展举措。紧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疫情防控工作等开展宣传报道,汇聚师生共识;外宣工作成果丰硕,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影响力位列全国高校第9。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编辑:秦博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