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首页 >> 主页新闻 >> 正文

【学在大工】我校获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2023-12-08

12月6日,共青团中央通报表扬一批在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集体、个人和项目。经学校申报、省级团委选拔推荐、团中央组织评议等环节,校团委获评优秀单位,大工是东北地区唯一连续十年获此殊荣的高校。同时,校团委王旭同志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自7月启动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以来,校团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立足于学校“大思政”格局和“1149”工作体系,准确把握工作职责定位,紧扣实践育人内涵,丰富实践育人载体,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大工特色,切实引领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在投身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自觉成长为强国先锋,以高质量的实践育人工作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

图1.jpg

聚合力 强基固本“搭好台”

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具有悠久的工作传统,早在1983年学校便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开始组织实践队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坚持“目标精准化、工作规范化、实施项目化、指导专业化”,在全国高校率先发起实践育人课程化建设,开设“社会实践”必修课,获评辽宁省一流课程。发展至今,探索构建了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36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形成了实践育人的“大工范式”。

今年暑期,校团委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团中央有关要求以及学校具体实际,以“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题,设计“理论学习教育团”“科技创新报国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国情社情调研团”“走进名企观察团”五大专题,一体化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社会化能力教育。统筹协调校内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突出问题导向、科技导向、成果导向,共组织485支实践团队,4500余名师生前往33个省级行政区开展实践,团队数较往年增长52%,参与人数增长42%,指导教师增长2倍,掀起全校师生积极实践的热潮。“得益于本次社会实践,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国发展现状,进而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我校“京戈铁码”实践团成员如是说道。

图2-1.png

图2-2.png

谋创新 科学设计“施好策”

学校针对暑期实践提出“三大导向、五大分类、七个一行动”,特别设立“科技实践”重点立项制度,倡导本硕博联合组队,突出将实践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实践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鼓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社会实践,在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以青年视角主动发现社会需求,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集中力量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今年,30支科技实践重点团队紧密结合“挑战杯”等科创竞赛及科研成果转化,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锂硫电池”实践团走进珠三角地区多家知名企业,调研新能源电池技术工程化应用,锚定突破方向,实现技术战略合作,获得“挑战杯”全国主体赛特等奖。“菌百克”实践团针对农业细菌性病害走访调研了十余个村庄,总结关键问题,创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纳米抗菌剂,获得“挑战杯”揭榜挂帅赛道全国一等奖。同时,学校聚焦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总要求,在云南龙陵、辽宁凌海等地创设“连理”乡村振兴服务站,科技服务站工作成果作为全省唯一代表推荐参评中宣部“三下乡”服务项目。

图3-1.png

图3-2.png

显成效 品牌引领“育好果”

学校积极推动社会实践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秉承“一个品牌团队带动一批团队”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点带面,注重品牌引领,在全校选树出“西行寻梦”“大爱无疆”“环抱乡村”等20支社会实践品牌团队,进一步扩大我校实践团队的社会影响力,使品牌效应更聚合,实现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新增挂牌实践基地78个,形成调研报告133篇,发表论文13篇,积极向各级党政部门建言献策,提交资政报告102篇,收到感谢信93封。“有了高校人才助力,无疑将为我们的发展添一把火”,新增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桃源村党总支书记王仲达评价。强化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获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353篇,累计阅读量650余万次,6支团队分别入选全国百强团队、全国重点立项、全国大学生实践成果展播(全省唯一)、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

图4-1.png

图4-2.png

图4-3.png

下一步,校团委将结合学校党委具体部署,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导向,深耕实践内涵,健全体制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类卓越、多元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校团委
编辑:常思萌
审核: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