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师者如光】王同敏教授团队:立德树人铸师魂,科教报国谱新篇

2024-10-10作者:刘嘉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新征程上,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一个时期以来,大工新闻网以【师者如光】专题为依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陆续推出大工优秀教师们至诚报国担使命、培根铸魂育英才的奋斗故事,激励鼓舞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服务国家战略,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同敏教授领衔的“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一起来看他们的奋斗事迹。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是这支团队坚定的口号;立德树人、科教报国,是这支团队坚守的初心。他们先后荣获了辽宁省首批“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大连最美科技工作者(团队)和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这支由9位教授、1位副教授组成的团队在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精耕细作、攻坚克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的关键材料进行科技攻关,为我国制造强国重点领域带来产业升级和行业革新。他们培养的优秀学子,如同繁星点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各个领域中发光发热,续写着团队的辉煌与荣耀。他们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同敏教授带领的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导学团队。

立德树人 根植于心

在王同敏教授看来,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作为教育工作者,王同敏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推进“四个回归”,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团队教师一直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目标,倾囊相授,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研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情怀;一直坚持以热爱学生、以情育人为核心,努力营造互相尊重的学术氛围。“教育是根植于爱”他们在教育的同时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相长的师生关系。团队成员也一直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固守教师之魂,敬守教师之德,谨记教师之职,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笃行不怠 薪火相传

在浩瀚的学术殿堂与繁忙的教学一线之间,他们以知识为舟,以爱心为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子遨游于科学的海洋。团队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年平均课时量达300学时,成员均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指导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科研立项49项。团队通过科研项目的带动和引领,激发学生“选材料,学材料,爱材料,成材料”专业热情,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他们指导的研究生获国家、省部级及校级奖励共计159人次,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人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论文”、9人次获辽宁省“优秀学位论文”,30人次获校“优秀学位论文”,45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在他们的精心引导下,有的学生继承衣钵,成为高校的教师,延续着教育的火种;有的则投身国防事业,在航天科技、中船重工等领域大放异彩……他们如星辰般璀璨遍布祖国各地,成为团队最骄傲的勋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前沿 力行致远

团队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潜心攻关,开拓创新,在国内率先开展合金凝固行为同步辐射原位可视化研究,并首次在原位研究中实现了电磁场干预。立足世界科技前沿,提出共晶高熵合金概念,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引领了国内外学者投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他们始终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全额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在王同敏教授团队的引领下,一批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正茁壮成长,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教育不是把桶装满,而是把火点燃。”王同敏教授团队点亮了教育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的前行之路。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攀科技高峰,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他们坚信,教育的力量将永远照亮前行的方向。

来源:研究生院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于舒雯
审核:王增强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