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学术之星唐伟,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师从王兢老师。课题方向为硅基复合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制备及其气敏机理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2篇发表在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IF为4.097,属于传感器领域最权威期刊;3篇发表在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IF为2.371;1篇发表在ActaPhysico-ChimicaSinica,IF为0.852。
博士生学术之星柳洪盛,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从赵纪军老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二维材料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目前已经在高水平SCI刊物发表10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6篇),包括Nature集团出版的ScientificReports和纳米领域顶级杂志ACSNano。作为第一作者2013年在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上发表了硅烯与衬底相互作用的工作,引起同行高度关注,被他引73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博士生学术之星陈建标,来自能源与动力学院,师从尹洪超老师。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纵向基金四项,主持完成横向基金二十余项;博士课题为“炼化废液及其与褐煤混合物热解燃烧机理研究”,共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为5篇,SCI一区TOP期刊论文四篇。
博士生学术之星刘云,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从彭伟老师。自2011年9月起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2013年9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顺利转入博士学习阶段。博士期间发表英文论文21篇,其中SCI外刊检索论文13篇,EI检索8篇。
博士生学术之星徐成辉,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师从徐新生老师。从事智能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分析及止裂技术研究。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单项奖学金、钱令希一等奖、“纪念向坊隆”村井隆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等荣誉。曾受邀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研究了FRP加固技术和纳米表面技术的能量吸收结构。目前,负责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项:智能复合结构断裂理论及数值的辛算法。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国际SCI期刊6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
博士生学术之星刘绍鸿,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邱介山老师。从事炭基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目前在NatureCommunications,AdvancedMaterials,NanoEnergy等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各1次。博士阶段先后获得校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大连理工大学“学术之星”。
博士生学术之星代吉祥,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师从沙建军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和先进能源领域的高性能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现已发表/录用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8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博士研究生“学术之星”(2015)、“钱令希力学奖学金”二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3、2014)、大连市优秀毕业生(2014)、“科技创新”单项奖(2014)、优秀研究生(2013)等奖励荣誉。
博士生学术之星杨帆,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黄明亮老师。研究方向为先进电子封装技术。博士期间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作为导师之外第一完成人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6篇为SCI检索,10篇为EI检索;申请专利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大连理工大学第八届之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单项奖等5项学术奖励。
博士生学术之星杨卷,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邱介山老师。研究方向为多尺度碳基纳米杂化材料的表/界面电化学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已在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合作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高于145,参加国内国际会议两次。硕博期间曾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全国二等奖、研究生科技创新单项奖、国家公派CSC奖学金、第八届博士生学术之星等。
博士生学术之星马鑫,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师从贾振元老师。同学自13年博士入学以来针对航天航空复杂环境测量、检测技术展开相关工作与理论研究,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4项;获得国家奖学金、三井化学专项奖学金以及东芝医疗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研究生、连续三年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党支部书记、校优秀党员以及标兵候选人等等称号。
博士生学术之星冯仲恺,来自建设工程学部,师从程春田老师。主要从事水电系统优化运行研究。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4项研究课题和贵州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等4项企业委托项目。现已录用论文13篇,获得2项国家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版权,参加学术会议4次,先后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奖励。
博士生学术之星蔡后奇,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师从洪晓楠老师。主要从事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参与导师的国家社科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在老师指导下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含哲学类顶级刊物《哲学研究》两篇,《学术研究》、《学习与探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各一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
硕士生学术之星李筱昕,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师从李晓干老师。发表论文两篇,包括SCI论文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JournalofNanomaterials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1.644。上第二作者(导师一作)发表论文,影响因子4.097。曾荣获“校优秀研究生”、“电信学部学术新锐”等称号。
硕士生学术之星王彬彬,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从韩永昌老师。2013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就读于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针对双原子分子光缔合和三体碰撞复合率两个方向开展研究。现就双原子分子光缔合方面发表三篇SCI收录文章,其中包括一篇专业主流期刊Theor.Chem.Acc.和一篇专业top5期刊JChem.Phys.。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编写了全维量子力学数值计算三体复合率的源程序。
硕士生学术之星丁思齐,来自建设工程学部,师从韩宝国老师。发表论文7篇,包括SCI论文4篇,EI论文3篇,撰写Bookchapter3篇,著作1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曾获“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术之星”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等。
硕士生学术之星钟芳芳,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赵建章老师。2009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实验班)”,2013年保送本校研究生,2015年通过硕博连读转为本校博士研究生。曾担任2个创新项目负责人,1个重大项目培育科研专题(DUT14ZD226)的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8篇,包括会议论文2篇(国内会议1篇,国际会议1篇),SCI论文6篇(一作2篇,二作3篇,三作1篇)。参加学术会议3次。
硕士生学术之星赵玉飞,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王同敏老师。研究方向为:稀土元素La对Al-Ti-B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在Materials&Design,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等权威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3篇,影响因子总和16.433。参加国内会议1次,受邀代表大连理工大学铸造研究中心做相关学术报告。
硕士生学术之星吴瀚洋,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师从霍军周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复杂装备结构优化及多学科协同优化。建立了TBM主机系统载荷传递模型,基于该多自由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主机结构参数,掘进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多个项目。发表10篇论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录用1篇;国际会议2篇。申请专利3个。
硕士生学术之星耿杰,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师从王洪玉老师。研究方向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技术研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去噪和分类识别的研究,已撰写学术论文五篇。到目前为止,发表两篇SCI刊源论文和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另外两篇在审。
硕士生学术之星赵铁军,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师从闫鸿浩老师。在爆轰合成纳米材料机理方面做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其中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1篇、国际会议1篇、国内会议1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各1次并作报告。
硕士生学术之星刘趁,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师从王贤文老师。研究生期间,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SSCI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CSSCI论文2篇,其他期刊论文1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曾荣获“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作为队长和团队成员共同获得“辽宁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二等奖”。
硕士生学术之星张晓龙,来自数学科学学院,师从王振老师。在Q1区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已经被SC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1篇(第一作者),再审论文4篇,参加国际会议:The8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IndustrialandAppliedMathematics并作报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中一项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硕士生学术之星姚鹏,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任军老师。发展了一种全新的色谱模式应用于抗体的分离纯化,解决了抗体色谱分离中易于聚集变性的难题。在色谱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F=4.2)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Ren,J,Peng,Y,etal. JChromatogrA,2014.1369:p.98-104;Ren,J,Peng,Y,etal. JChromatogrA,2014.1352:p.62-68.
硕士生学术之星刘桢义,来自建设工程学部,师从徐向舟老师。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1)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试验模拟研究(2)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现场试验研究。主要进行了黄土沟坡重力侵蚀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表SCI论文两篇)。主要参与横向项目: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长兴岛炼化项目(一期)1500万吨/年俄油加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
他们是实验室里的“宅男腐女”,奋斗研途,展现青春之能力;他们是科研路上砥砺前行的攀登者,践行研途,展现青春之活力;他们是同学眼中的“学神学霸”,逐梦研途,展现青春之实力;他们也是我校学术科研事业上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出彩研途,展现青春之魅力。他们,就是我校2015年度研究生“学术之星”。2015年9月,校研究生院继续开展了第七届硕士学术之星、第八届博士学术之星评选,最终评选出12名硕士、12名博士“学术之星”。值此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之际,让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感悟他们的拼搏历程,领略他们的科研风采。
博士生学术之星唐伟,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师从王兢老师。课题方向为硅基复合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制备及其气敏机理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2篇发表在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IF为4.097,属于传感器领域最权威期刊;3篇发表在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IF为2.371;1篇发表在ActaPhysico-ChimicaSinica,IF为0.852。
博士生学术之星柳洪盛,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从赵纪军老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二维材料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目前已经在高水平SCI刊物发表10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6篇),包括Nature集团出版的ScientificReports和纳米领域顶级杂志ACSNano。作为第一作者2013年在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上发表了硅烯与衬底相互作用的工作,引起同行高度关注,被他引73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博士生学术之星陈建标,来自能源与动力学院,师从尹洪超老师。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纵向基金四项,主持完成横向基金二十余项;博士课题为“炼化废液及其与褐煤混合物热解燃烧机理研究”,共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为5篇,SCI一区TOP期刊论文四篇。
博士生学术之星刘云,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从彭伟老师。自2011年9月起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2013年9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顺利转入博士学习阶段。博士期间发表英文论文21篇,其中SCI外刊检索论文13篇,EI检索8篇。
博士生学术之星徐成辉,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师从徐新生老师。从事智能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分析及止裂技术研究。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单项奖学金、钱令希一等奖、“纪念向坊隆”村井隆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等荣誉。曾受邀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研究了FRP加固技术和纳米表面技术的能量吸收结构。目前,负责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项:智能复合结构断裂理论及数值的辛算法。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国际SCI期刊6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
博士生学术之星刘绍鸿,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邱介山老师。从事炭基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目前在NatureCommunications,AdvancedMaterials,NanoEnergy等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各1次。博士阶段先后获得校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大连理工大学“学术之星”。
博士生学术之星代吉祥,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师从沙建军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和先进能源领域的高性能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现已发表/录用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8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博士研究生“学术之星”(2015)、“钱令希力学奖学金”二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3、2014)、大连市优秀毕业生(2014)、“科技创新”单项奖(2014)、优秀研究生(2013)等奖励荣誉。
博士生学术之星杨帆,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黄明亮老师。研究方向为先进电子封装技术。博士期间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作为导师之外第一完成人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6篇为SCI检索,10篇为EI检索;申请专利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大连理工大学第八届之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单项奖等5项学术奖励。
博士生学术之星杨卷,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邱介山老师。研究方向为多尺度碳基纳米杂化材料的表/界面电化学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已在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合作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高于145,参加国内国际会议两次。硕博期间曾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全国二等奖、研究生科技创新单项奖、国家公派CSC奖学金、第八届博士生学术之星等。
博士生学术之星马鑫,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师从贾振元老师。同学自13年博士入学以来针对航天航空复杂环境测量、检测技术展开相关工作与理论研究,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4项;获得国家奖学金、三井化学专项奖学金以及东芝医疗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研究生、连续三年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党支部书记、校优秀党员以及标兵候选人等等称号。
博士生学术之星冯仲恺,来自建设工程学部,师从程春田老师。主要从事水电系统优化运行研究。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4项研究课题和贵州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等4项企业委托项目。现已录用论文13篇,获得2项国家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版权,参加学术会议4次,先后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奖励。
博士生学术之星蔡后奇,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师从洪晓楠老师。主要从事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参与导师的国家社科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在老师指导下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含哲学类顶级刊物《哲学研究》两篇,《学术研究》、《学习与探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各一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
硕士生学术之星李筱昕,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师从李晓干老师。发表论文两篇,包括SCI论文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JournalofNanomaterials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1.644。上第二作者(导师一作)发表论文,影响因子4.097。曾荣获“校优秀研究生”、“电信学部学术新锐”等称号。
硕士生学术之星王彬彬,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从韩永昌老师。2013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就读于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针对双原子分子光缔合和三体碰撞复合率两个方向开展研究。现就双原子分子光缔合方面发表三篇SCI收录文章,其中包括一篇专业主流期刊Theor.Chem.Acc.和一篇专业top5期刊JChem.Phys.。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编写了全维量子力学数值计算三体复合率的源程序。
硕士生学术之星丁思齐,来自建设工程学部,师从韩宝国老师。发表论文7篇,包括SCI论文4篇,EI论文3篇,撰写Bookchapter3篇,著作1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曾获“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术之星”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等。
硕士生学术之星钟芳芳,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赵建章老师。2009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实验班)”,2013年保送本校研究生,2015年通过硕博连读转为本校博士研究生。曾担任2个创新项目负责人,1个重大项目培育科研专题(DUT14ZD226)的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8篇,包括会议论文2篇(国内会议1篇,国际会议1篇),SCI论文6篇(一作2篇,二作3篇,三作1篇)。参加学术会议3次。
硕士生学术之星赵玉飞,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王同敏老师。研究方向为:稀土元素La对Al-Ti-B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在Materials&Design,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等权威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3篇,影响因子总和16.433。参加国内会议1次,受邀代表大连理工大学铸造研究中心做相关学术报告。
硕士生学术之星吴瀚洋,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师从霍军周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复杂装备结构优化及多学科协同优化。建立了TBM主机系统载荷传递模型,基于该多自由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主机结构参数,掘进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多个项目。发表10篇论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录用1篇;国际会议2篇。申请专利3个。
硕士生学术之星耿杰,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师从王洪玉老师。研究方向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技术研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去噪和分类识别的研究,已撰写学术论文五篇。到目前为止,发表两篇SCI刊源论文和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另外两篇在审。
硕士生学术之星赵铁军,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师从闫鸿浩老师。在爆轰合成纳米材料机理方面做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其中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1篇、国际会议1篇、国内会议1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各1次并作报告。
硕士生学术之星刘趁,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师从王贤文老师。研究生期间,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SSCI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CSSCI论文2篇,其他期刊论文1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曾荣获“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作为队长和团队成员共同获得“辽宁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二等奖”。
硕士生学术之星张晓龙,来自数学科学学院,师从王振老师。在Q1区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已经被SC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1篇(第一作者),再审论文4篇,参加国际会议:The8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IndustrialandAppliedMathematics并作报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中一项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硕士生学术之星姚鹏,来自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师从任军老师。发展了一种全新的色谱模式应用于抗体的分离纯化,解决了抗体色谱分离中易于聚集变性的难题。在色谱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F=4.2)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Ren,J,Peng,Y,etal. JChromatogrA,2014.1369:p.98-104;Ren,J,Peng,Y,etal. JChromatogrA,2014.1352:p.62-68.
硕士生学术之星刘桢义,来自建设工程学部,师从徐向舟老师。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1)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试验模拟研究(2)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现场试验研究。主要进行了黄土沟坡重力侵蚀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表SCI论文两篇)。主要参与横向项目: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长兴岛炼化项目(一期)1500万吨/年俄油加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