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工
首页 >> 图说大工 >> 正文
/__local/8/06/3A/5A56BD3DFE3547689FCDB86D7C5_C1716472_40C89.jpg?e=.jpg /__local/6/7D/12/A026734F67BF9CB675E88705C1A_F4B3A1C6_79EA9.jpg?e=.jpg /__local/E/40/10/57A5958AD94FD990B7909DB26D3_320C0833_A0908.jpg?e=.jpg /__local/8/E0/C2/A60BEC5C723FBDB43C0DF61232A_6A590E04_9C01F.jpg?e=.jpg /__local/4/0A/1A/6AFEBCD79F838AD25309277824F_2FCF4181_9AB9C.jpg?e=.jpg /__local/0/44/10/FDF35D577A480C393EE062EDAE0_CA7100F0_7A899.jpg?e=.jpg /__local/8/EC/79/499AFD092538D9AB201B5734E0F_3D84C34F_8BCF5.jpg?e=.jpg /__local/3/A2/A4/0A9BFF8A57C751F2C47536653B1_AE187B76_97ECE.jpg?e=.jpg /__local/2/94/D7/AD85D279A64C8C3AC00B7479450_46C28B1A_89C22.jpg?e=.jpg /__local/C/46/DE/D9470BC973F88AF15BBA787A55E_75BB9675_73BE0.jpg?e=.jpg /__local/B/90/E0/9F1F33D4AF8EBB33C054D56A94E_BBE61863_99F29.jpg?e=.jpg /__local/6/1C/24/314CFDA7603ABF79D0AA9A797E9_457C8524_B7FFE.jpg?e=.jpg ../../_vsl/8063A5A56BD3DFE3547689FCDB86D7C5/C1716472/_thumb/40C89?e=.jpg?e=.jpg ../../_vsl/67D12A026734F67BF9CB675E88705C1A/F4B3A1C6/_thumb/79EA9?e=.jpg?e=.jpg ../../_vsl/E401057A5958AD94FD990B7909DB26D3/320C0833/_thumb/A0908?e=.jpg?e=.jpg ../../_vsl/8E0C2A60BEC5C723FBDB43C0DF61232A/6A590E04/_thumb/9C01F?e=.jpg?e=.jpg ../../_vsl/40A1A6AFEBCD79F838AD25309277824F/2FCF4181/_thumb/9AB9C?e=.jpg?e=.jpg ../../_vsl/04410FDF35D577A480C393EE062EDAE0/CA7100F0/_thumb/7A899?e=.jpg?e=.jpg ../../_vsl/8EC79499AFD092538D9AB201B5734E0F/3D84C34F/_thumb/8BCF5?e=.jpg?e=.jpg ../../_vsl/3A2A40A9BFF8A57C751F2C47536653B1/AE187B76/_thumb/97ECE?e=.jpg?e=.jpg ../../_vsl/294D7AD85D279A64C8C3AC00B7479450/46C28B1A/_thumb/89C22?e=.jpg?e=.jpg ../../_vsl/C46DED9470BC973F88AF15BBA787A55E/75BB9675/_thumb/73BE0?e=.jpg?e=.jpg ../../_vsl/B90E09F1F33D4AF8EBB33C054D56A94E/BBE61863/_thumb/99F29?e=.jpg?e=.jpg ../../_vsl/61C24314CFDA7603ABF79D0AA9A797E9/457C8524/_thumb/B7FFE?e=.jpg?e=.jpg

建校早期 我校部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0/0

1958年,数理系师生成功地制造了一台具有独创性的连工Ⅰ型电网模拟计算机,并多次为长江三峡开展科研计算工作。

1958年,在一名年轻教师的带领下,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学生研究小组,闯过重重难关,经过356次试验,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球化剂,并通过鉴定。图为旅大市和我校领导参观“356”球化剂展览会。

1960年2月中旬到4月初,我校1200多名师生响应党的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号召,分赴旅大、锦州、营口等地,共参加了65个厂矿企业单位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图为中共旅大市委在大连标准件厂召开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现场会,时任市委书记胡明参观我校同学与工厂合作建成的旅大市第一个自动化车间。

有机系同学在参加大连染料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中,协助该厂解决了酞青蓝生产工序改革等重大技术问题,不仅使生产量翻番,而且每年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四万元。

造船系起重专业在技改中给大连海港等单位设计制造了气力运输机,大大节省了人力,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水利系同学在大连港务工程处工地协助完成了混凝土浇灌自动线的设计和制造,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密仪器系专业的师生在大连仪表厂与工人密切结合,解决了许多技术革新难题。图为他们经过4个星期的突击,设计和制造了一台新型多头组合机床。

20世纪60年初,机械系30多名师生就在瓦房店轴承厂结合毕业设计参加了该厂的技术改造。他们一马当先,在全市建成第一批近10条自动线。

1958年,我校设计的当时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渔港——大连渔港。

染料专业以学术带头人侯毓汾教授为核心的科研队伍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染料和染色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染料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正把准备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览的新展品装箱待运。

1960年侯毓汾教授领导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染料,并把用它染成的纱巾献给毛主席。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

建校早期 我校部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摄影: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12-03-22 09:43

建校早期 我校部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20世纪50年代,学校虽然经历了曲折,但科技事业发展仍然比较迅速,初步形成了“学科梯队”,截至1965年,学校科学研究大部分纳入了国家十年发展规划,科研总经费比1957年增加5倍,29个项目纳入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1958年开始,我校主持并参加设计了亚洲最大渔港——大连渔港。

发布时间:2012-03-22 09:43
  • 1958年,数理系师生成功地制造了一台具有独创性的连工Ⅰ型电网模拟计算机,并多次为长江三峡开展科研计算工作。

  • 1958年,在一名年轻教师的带领下,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学生研究小组,闯过重重难关,经过356次试验,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球化剂,并通过鉴定。图为旅大市和我校领导参观“356”球化剂展览会。

  • 1960年2月中旬到4月初,我校1200多名师生响应党的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号召,分赴旅大、锦州、营口等地,共参加了65个厂矿企业单位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图为中共旅大市委在大连标准件厂召开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现场会,时任市委书记胡明参观我校同学与工厂合作建成的旅大市第一个自动化车间。

  • 有机系同学在参加大连染料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中,协助该厂解决了酞青蓝生产工序改革等重大技术问题,不仅使生产量翻番,而且每年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四万元。

  • 造船系起重专业在技改中给大连海港等单位设计制造了气力运输机,大大节省了人力,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 水利系同学在大连港务工程处工地协助完成了混凝土浇灌自动线的设计和制造,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 精密仪器系专业的师生在大连仪表厂与工人密切结合,解决了许多技术革新难题。图为他们经过4个星期的突击,设计和制造了一台新型多头组合机床。

  • 20世纪60年初,机械系30多名师生就在瓦房店轴承厂结合毕业设计参加了该厂的技术改造。他们一马当先,在全市建成第一批近10条自动线。

  • 1958年,我校设计的当时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渔港——大连渔港。

  • 染料专业以学术带头人侯毓汾教授为核心的科研队伍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染料和染色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染料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正把准备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览的新展品装箱待运。

  • 1960年侯毓汾教授领导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染料,并把用它染成的纱巾献给毛主席。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