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每年中国建筑、航空工业、华为、英特尔等国内外4500余家知名企业到校招聘。(摄影:刘爽,地点:综合教学馆1号楼门)
大工学子不仅在文艺的舞台上释放激情,在科创的赛场中他们更是锋芒毕露。我们的学生每年在“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ACM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和国际级奖项近千项。(摄影:王增强 地点:学生文化中心东侧)
学校各类学生社团百花竞放,校辩论队曾勇夺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大学生艺术团多次荣获全国荣誉并登上央视舞台。(摄影:王增强 地点:校史馆东侧)
学校有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1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每年派出学生3000人次。(摄影 王增强,地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设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中美联合项目、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摄影:王增强,地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入选高校,与中国商飞、华为、中石油等30余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共同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摄影:王增强,地点:校史馆东侧)
有4个专业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获批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力学5个“拔尖计划2.0”基地,着力培养一批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才。(摄影:刘爽,地点:第二教学馆前)
学校现开设“电信”“化工”“机械”“土木”和“力学”五个创新班。由知名教授担任导师,让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一年或两年后可在大类内任选专业,保研比例均不低于50%。(摄影:王增强 ,地点:校史馆东侧)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创新教育的高校之一,拥有1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王增强,地点:校史馆东侧)
创新教育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学校最新发布《大连理工大学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目标是面向教育科技领域培养学术大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工程帅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行业精英、面向国家社会治理培养治国栋梁。(摄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家润,地点:第一教学馆前)
近5年,大连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三大奖”12项,在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九位。(摄影:王增强,地点:学生文化中心西北方向山坡)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3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49项。(摄影:王增强,地点:学生文化中心前广场)
世界最大跨径的独塔砼斜拉桥、世界上第一座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及“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都有着大工人的贡献。(摄影:王增强,地点:第二教学馆)
在航空航天领域,从大连理工大学走出了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院士、王希季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我国战略导弹研制领军人物毕作滨总师等一大批“心存家国情怀,力行航天报国”的领军人物。(摄影:王增强,地点:第二教学馆)
在“近海”,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第一座现代化渔港、第一座现代化军港,都倾注了大工人的心血。(摄影:王增强,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曾参与创造了第一台激光器、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等我国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摄影:任亭钰,地点:第二教学馆门口)
建校75年,大工已培养了3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从尉健行、高德占、闻世震等治国栋梁,到彭士禄、保铮等一批学术大师,再到倪润峰、傅育宁等一大批企业领袖,大连理工大学桃李万千,英才辈出。(摄影:王增强,地点:第二教学馆前)
学校的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有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摄影:于舒雯,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侧)
学校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有4座图书馆,现有图书373万余册,拥有一流的智慧校园环境,校园卡接入全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摄影:刘爽,地点:环境学院-知渊楼东南侧,拍摄时间:12:30)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摄影:王增强,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被称为“北方明珠”“浪漫之都”,是计划单列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摄影:常思萌 地点:第一教学馆)
大连理工大学地处大连,位于北纬38°~40°之间,依山傍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00天以上。(摄影:王增强,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侧)
大工等你来。
大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每年中国建筑、航空工业、华为、英特尔等国内外4500余家知名企业到校招聘。(摄影:刘爽,地点:综合教学馆1号楼门)
大工学子不仅在文艺的舞台上释放激情,在科创的赛场中他们更是锋芒毕露。我们的学生每年在“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ACM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和国际级奖项近千项。(摄影:王增强 地点:学生文化中心东侧)
学校各类学生社团百花竞放,校辩论队曾勇夺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大学生艺术团多次荣获全国荣誉并登上央视舞台。(摄影:王增强 地点:校史馆东侧)
学校有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1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每年派出学生3000人次。(摄影 王增强,地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设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中美联合项目、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摄影:王增强,地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入选高校,与中国商飞、华为、中石油等30余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共同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摄影:王增强,地点:校史馆东侧)
有4个专业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获批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力学5个“拔尖计划2.0”基地,着力培养一批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才。(摄影:刘爽,地点:第二教学馆前)
学校现开设“电信”“化工”“机械”“土木”和“力学”五个创新班。由知名教授担任导师,让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一年或两年后可在大类内任选专业,保研比例均不低于50%。(摄影:王增强 ,地点:校史馆东侧)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创新教育的高校之一,拥有1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王增强,地点:校史馆东侧)
创新教育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学校最新发布《大连理工大学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目标是面向教育科技领域培养学术大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工程帅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行业精英、面向国家社会治理培养治国栋梁。(摄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家润,地点:第一教学馆前)
近5年,大连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三大奖”12项,在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九位。(摄影:王增强,地点:学生文化中心西北方向山坡)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3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49项。(摄影:王增强,地点:学生文化中心前广场)
世界最大跨径的独塔砼斜拉桥、世界上第一座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及“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都有着大工人的贡献。(摄影:王增强,地点:第二教学馆)
在航空航天领域,从大连理工大学走出了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院士、王希季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我国战略导弹研制领军人物毕作滨总师等一大批“心存家国情怀,力行航天报国”的领军人物。(摄影:王增强,地点:第二教学馆)
在“近海”,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第一座现代化渔港、第一座现代化军港,都倾注了大工人的心血。(摄影:王增强,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曾参与创造了第一台激光器、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等我国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摄影:任亭钰,地点:第二教学馆门口)
建校75年,大工已培养了3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从尉健行、高德占、闻世震等治国栋梁,到彭士禄、保铮等一批学术大师,再到倪润峰、傅育宁等一大批企业领袖,大连理工大学桃李万千,英才辈出。(摄影:王增强,地点:第二教学馆前)
学校的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有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摄影:于舒雯,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侧)
学校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有4座图书馆,现有图书373万余册,拥有一流的智慧校园环境,校园卡接入全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摄影:刘爽,地点:环境学院-知渊楼东南侧,拍摄时间:12:30)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摄影:王增强,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连被称为“北方明珠”“浪漫之都”,是计划单列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摄影:常思萌 地点:第一教学馆)
大连理工大学地处大连,位于北纬38°~40°之间,依山傍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00天以上。(摄影:王增强,地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