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借助海洋工程与装备学科的科研力量,建立工程化的微藻培养系统、藻液收集装备、离心装备和加工装备,将微藻培植放到大海里去,从传统的靠电能驱动,到利用海浪实现微藻光反应器的充分混和,避免微藻培养过程中的高能耗,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让微藻这个可作为人类健康食品、天然色素、多不饱和脂肪酸、药物、水产饲料、生物燃料来源的微小藻类为人类造福不再是梦想。”
这是4月12日大连理工生命海洋交叉学科论证会上,刚从美国归来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迟占有教授的科研工作汇报。迟占有教授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读博士后期间,作为第一发明人,曾研制出利用生物柴油副产品粗甘油为原料培养微藻生产DHA的研究成果,该项成果获得了美国专利授权;后来他又有了突破微藻生产成本高这一困扰世界各国技术难题的创新梦想,他看重了大连理工海洋工程与装备方面的科研实力,为了实施自己的“筑梦工程”,他来到大连理工,如今,学校在重点建设生命海洋交叉学科,这使他如鱼得水。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大连理工在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上就占据了绝对优势,获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关海洋方面的研究聚集了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材料、海水淡化、海洋信息等等学科,学科覆盖面广,但目前学科建设存在着学科分散、条块分割的现象,导致优势呈现不突出,承担国家大项目受到影响;面对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学校抢抓机遇,将各学部(学院)有关海洋领域研究的学科、学术队伍进行整合,围绕海洋进行学科交叉布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凝练研究方向、明确主导学科和依托支撑学科,形成学科交叉合力,以集群特色优势进行重点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中争创世界一流。
“大工靠海就要研究海,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邱大洪院士这位上世纪50年代主持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大连渔港工程设计的80多岁的老先生,从资源开发、工程技术与装备、环境与生态3大领域提出了13个方向45个研究课题,为学校面向海洋领域进行学科建设绘制了蓝图:《海洋协调性开发和治理中的科学与工程》。
学校提供的这一科研大平台,给了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教师以鼓舞和信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贾凌云教授说,“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提取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综合利用率低,我们通过与学校其他工程类专业搞交叉研究,研制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拉动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将研究方向瞄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治理中的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由港口工程向深海化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与海洋、土木、机械、化工等学科交叉,开展面向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包括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清洁能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信息学科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搞交叉,解决我国水面舰和潜艇声纳信号处理与分析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工程力学系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选择海洋装备结构分析与性能设计中的关键基础力学问题,承担基于力学性能的海洋装备结构设计;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联手机械、材料、电子、力学学科,联合进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过程的新概念装备设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化学、化工、材料等学科进行高度交叉与融合,在重大疾病治疗诊断相关领域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学校自去年春节到现在,正进行全校范围内一流学科建设,对所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三级学科进行全部梳理,以学科建设为牵动,进行教学、科研、队伍、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等教育综合改革;校长郭东明院士表示:“大连理工要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海洋做好文章,通过发展与海洋相关的工程学科,为开发海洋资源、为提升国家海洋实力和海上防御能力作出贡献,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中不断提升我们的学科、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声誉。”最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大连理工6个学科领域入围全球400强,成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入围学校。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