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钟,我校动力工程系涡轮机专业86级本科、04级硕士,如今已成为我国工业汽轮机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毕业25年来他对母校的关爱和牵挂,用他的老师、能源与动力学院书记王晓放教授的话说,就是“深厚而又持久”。无论曾经是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汽轮)的总工程师、还是目前做企业总经理,叶钟对学校的热爱和支持从未间断,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就业、科学研究乃至校友工作,尽其所能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在杭汽轮,集中了大连理工大学近百名毕业生,其中涡轮机专业的毕业生占70%以上,是大工涡轮学子最集中的地方。杭汽轮技术人员大都毕业于大连理工、西交大和浙大等国内十几所大学,而大连理工毕业生人数目前占第一位。叶钟多次亲自率队来学校招聘,问及为什么亲自来,叶钟说:“对母校比较熟悉,要为企业选好苗,以便今后长成大树”。叶钟连续十余年接待我校本科生毕业实习与认识实习,在他的支持提议下,企业免收学生实习费、专家讲课费,减免住宿费,十多年免费接收本科生毕业设计、接收专业型研究生工程实践;他放弃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邀请,回母校创办工程硕士班;他2012年任大连理工大学浙江校友会会长,热心校友活动,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通过设立秘书处加强校友联络,目前在册校友已达700余名;他向母校捐赠计算站、捐赠“涡轮学子奖学金”;作为客座教授,他多次回母校为在校大学生做“教授讲座”,为我校教师提供科研项目多项。
叶钟与学校的感情源于他的大海情节,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首选的就是大连,之后又知道大连理工是个重点大学,于是来到大连理工,度过了他美好的大学时光。他对学校的感受是务实、不事张扬、各个方面井井有条,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他至今都留有印象,特别是大工优良的校风、学风在他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我所学的所有课程里,从没觉得哪个老师上课不认真或敷衍了事。大工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生产实习、物理实验等,都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在大工叶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这为他日后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起了很大作用。
1990年7月本科毕业后,叶钟便来到杭汽轮。在工厂,叶钟工作努力、肯“花心思”专研,3年内就成了设计处一个组的组长,可以全面管理项目,乃至后来设计部门所有对外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基本上都由叶钟去完成,7、8年后,叶钟被提升为公司金加工车间的副主任和总装车间的副主任,9年后,被提升为杭汽轮的副总工程师,专门负责质量、工艺、军工,包括科研课题的管理。经过这段历练,叶钟不仅能搞技术研发,还能搞工艺、搞装备、建工厂;不仅懂技术,还能抓质量、抓队伍、搞信息化建设,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实践积累使叶钟对行业发展有了深刻理解,对技术难题的研判和问题的解决有了较好的把握能力。
2001年,叶钟33岁时成了中国汽轮机行业里最年轻的总工程师,一干就是十几年,是杭汽轮到目前做总工程师时间最长的一位。抓住机会、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这应该是叶钟人生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成功经验。叶钟最初的职业设计是打算走技术路线,时势造英雄,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塑造,在工作崭露头角时,杭汽轮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要从上世纪70年代买断的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中进行创造性、根本性突破,从引进别人的技术转变为靠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体系,使杭汽轮的发展脱胎换骨、实现新跨越。企业需要能够带领员工绝地奋起、敢闯新路的领导者、组织者,2001年,叶钟就站在这样革故鼎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挑起了杭汽轮转型发展的重担。
叶钟“三板斧”为企业趟出一条新路。第一个就是打造了杭汽轮自主创新模式,第二是企业创新资源整合,第三是构建了企业创新体系。总工程师是整个创新过程中的领头人,是灵魂,叶钟在这个过程中用崭新的实践摸索给自身角色以明确的诠释:要在国外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就不能局限于单方面的技术调整,更重要的是你思想高度,你要将技术发展到多高水平,不仅靠你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引领技术的思维、思想,“你看东西的视野有多高,你的事业就有多大”,要作为企业发展的引领者,从全球工业制造的未来走向构建工业汽轮机的发展路径。
作为企业科技代表人,叶钟为企业新技术体系进行全面布局:以百万等级乙烯装置用汽轮机国产化、十万等级工业汽轮机关键技术的开发为攻坚目标,以突破西门子技术为攻坚难点,以实现工业汽轮机大型化和种类多样化为战略方向,整合内外资源,组建研发团队成立中央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工业汽轮机研究院等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加强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企业创新发展的“三代技术”:“今天”的合同产品技术、“明天”的产品改进技术、“后天”的储备技术;同时,以这“三代技术”为主线,在企业内部搭建“三代技术”体系,从而完成整个公司的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的布局和创新模式的搭建,使企业换发了活力,增强了自生动力;通过这十几年建设,杭汽轮从中国工业汽轮机一线企业走到全球技术领先企业,目前杭汽轮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汽轮机产量最大的企业,杭汽轮一年的产量是西门子与三菱、GE之和,把中国市场算在内,占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在国际上能够拥有十万千瓦以上的工业汽轮机技术的公司只有杭汽轮和西门子两家。
杭汽轮是中国工业汽轮机的龙头企业,代表着我国工业汽轮机的发展水平,其发展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工业的责任,未来国际间汽轮机制造的竞争,在于汽轮机的动力产生方式上,通俗讲,要从带三点水的“汽”发展成为不带三点水的“气”,用在民用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上,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是制约我国大飞机生产的瓶颈技术;“这是杭汽轮的责任和使命,是我们下一步的主攻目标。”如果说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叶钟在建造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上就表现得很鲜明、强烈,“瓦良格号”刚一靠近大连港,他一个箭步就登上去看动力装置,结果是一堆待修复的汽轮机,杭汽轮承担了主要修复工作。
“汽轮机是工业制造的皇冠,航空发动机和民用燃气轮机,是皇冠上的明珠。能摘得这颗明珠,就意味着是真正的工业强国。”杭汽轮的发展与国家战略和民族工业捆绑在一起,叶钟由此激发出来的追赶意识和挑战意识更为强烈。经济新常态下,怎样带领企业追赶世界水平、实现新跨越,叶钟的回答还是一个理念问题:要跨界思维,要用工业4.0和“互联网+”的理念谋划企业的发展,创新的模式要更加开放,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模式的道路…
我们期待着叶钟更加有为的创举,请记住,母校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龙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