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优秀研究生标兵牛方勇: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2016-04-18作者:文/研究生工作处 图/龙海波

从二十弱冠的青春到三十而立的沉稳,从硕士毕业工作四年到重返校园开始博士生涯,从最初的迷茫彷徨到现在的扎实前行。又一个四年,时光流逝,从曾经踟蹰不前到如今赞誉而归,他始终坚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机械工程学院牛方勇的故事,他用自己的经历践行着诗人汪国真的铭言。

B71W1792

选择“远方”,心灵寄托的梦想

8年前,25岁的牛方勇顺利结束了在大工的硕士学习,离开校园一路北上,进入一汽,投身汽车制造业。近4年的一线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精密设备,深刻感受到本土企业与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从那时起,牛方勇心里便萌生了返回校园、科研强国的想法,并且随着他工作能力的提升而日趋坚定。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硕士期间的导师吴东江教授的时候,得到了吴老师极大的赞成与鼓励。

现实的生活压力,领导与同事的挽留,再加上那时的牛方勇已是红旗H7车型的冲压项目负责人,对于年近而立之年的他来说,决定重新走进校园攻读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没有轻易放弃,每天加班开会到晚上8点,回到家后依然挑灯熟悉相关课题资料,准备博士生入学考试。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付出,牛方勇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的博士生入学通知书。

选择“远方”,在风雨中成长

参加工作几年之后重回校园,他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方面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淡忘,另一方面是记忆力的明显下滑。以前很容易就能看懂的文献,现在反复看却始终很难有深刻的印象;面对全新的课题也没有创新的思路;相比于身边的年轻同学,他还多了来自家庭的生活压力。面对这些,他压抑过,也焦虑过。但他深知天道酬勤的道理,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才是战胜困难的最好办法。短暂的徘徊犹豫过后,更多的是困难和压力激发出来的斗志和不服输的激情。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和“30岁,正青春”是牛方勇这几年经常用来激励自己的口头禅。他清楚地知道,科研是一件严谨的事情,没有捷径可选,只能脚踏实地。于是,在这条需要跟时间赛跑的路上,他选择了以勤补拙,挑战自我。他坚持每天6点起床,从学习最基本的理论开始,从泡图书馆到网上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并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相关学术讲座。两年的积累终于使他初步搭建起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对自己的课题也有了系统的研究思路。

选择“远方”,铸就优秀的模样

牛方勇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是陶瓷材料的直接增材制造,这个方向在学术领域具有极强的前沿性,虽然课题的创新性有所保证,但是无论在本领域还是在相关领域,陶瓷材料熔化凝固成形方面的研究资料极其有限,几乎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资料。他初始的研究就像一个人在一条没有指示牌的路上探索,看不到指引的方向,有被荆棘刺痛和石头绊倒的痛苦,有孤立无援和不知所措的迷茫。然而,作为一名大工的博士生,他并没有让自己陷在问题的泥潭里,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做一个热闹的研究者,他积极利用参加国内外权威学术会议的机会与学者交流探讨,获得了很多极为重要的启发,并开始从学科交叉的方向寻找突破口。最终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关注,甚至在他学术报告刚结束的时候就有研究单位和企业同他洽谈合作及就业意向。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在与某上市公司的合作中,他利用自己的创新理论将该公司的研发设备加工效率提高了近十倍,得到该公司高层及一线员工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为大工增光添彩。

在交叉学科方向的引导下,他从材料专业和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入手,结合自己研究的热物理过程终于明确了问题产生的本质机理,获得了理论的支撑。并且他大胆地将铸造、焊接等领域的控形控性方法用于自己课题的研究,突破性地解决了陶瓷材料成形过程中开裂的问题,研究成果丰硕。目前牛方勇在SCI知名期刊及权威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已授权10项。他扎实勤恳的学习风格及表现得到学校及多方的认可,博士期间获得了2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博士论文单项奖、博士生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多项奖励。

有人问牛方勇,三十多岁了,你觉得自己还有青春吗?在他看来,青春是人生中最短暂最奢侈的,如果挥霍光阴,只图享受,不去奋斗拼搏,不算真正地拥有过青春。在美好的校园里,牛方勇用奋斗和拼搏把握住了自己的青春。就像他所坚信的,漫漫人生路,奋斗最美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