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人工智能概论》通识教育教材。该教材由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卢湖川教授牵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王栋教授主编,16位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撰写。教材立足“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深度融合”,面向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求,致力于为多学科学生构建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激发创新思维与科技使命感。
聚焦交叉融合 构建“八大模块”知识体系
教材在核心内容上突出“突出前沿与交叉并举、科学与伦理并重”,立足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求,设置“人工智能简介”“机器学习”“多模态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AI for Science”“AI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八大核心模块。内容既涵盖大模型、多模态学习等前沿技术,又系统梳理AI在数学、化学、生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同步设置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等伦理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深耕理工底蕴 赋能多元学科
依托学校工科优势,教材将人工智能与化学化工、生物工程等学科深度结合,特别设置“人工智能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生物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特色章节,助力学生构建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在编写过程中注重通过生活化案例切入复杂理论,辅以可视化图表与产业实例,确保文理工管多学科学生“零基础入门、阶梯式进阶”。同时,该教材配套开发了PPT课件、思考习题库及拓展阅读资料,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教学资源库,既可作为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核心教材,也适用于工程技术人员入门学习,为不同背景读者提供“一站式”知识地图。
突出价值塑造 引导智能向善
教材突破技术单向传授模式,专设“伦理与治理”模块,意在通过算法偏见、数据伦理等典型话题激发学生辩证思考技术应用的边界,从而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王栋表示:“我们将AI教育与理工科优势有机结合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我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关键。”
《人工智能概论》的出版标志着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未来,学院将按照学校新优势锻造年“353工程”战略部署,依托该教材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平台,持续推动跨学科课程体系创新,为培养的未来领军人才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国家抢占智能时代发展高地,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识支撑。
来源: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编辑: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