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三位院士出席化工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激励博士生勇攀科技高峰

——化工学院第四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2-12-06作者:化工学院研工办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化工学院组织开展“化工学院第四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受疫情影响,本届学术论坛在线上举办。11月30日上午,论坛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中国科学院赵东元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学院院长彭孝军院士、校长助理陆安慧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同敏教授、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郭新闻教授出席大会,学院副院长高伟教授主持会议。本次论坛主会场会议、分会场直播同步进行,气氛热烈,1200余名校内外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参会。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参与。

博士.jpg

开幕式上王同敏教授致辞,他指出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一所大学的高度,也关系着国家发展的人才资源。党的二十大提出,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王同敏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我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及取得的成绩,寄语在场学生,在人才强国建设大背景下,所有研究生同学生逢其时,应在学术领域树立远大志向、把握机遇,矢志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带动者。希望大家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多多体会和交流,提升学术水平,做出更好的科研成绩。

111.jpg

彭孝军院士致辞,他回顾了化工学院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从张大煜、侯毓汾等老一辈化工人应国家发展需求,七十余年筚路蓝缕,直到成为今天高端化工人才的摇篮。他强调博士生正值最好的发展时期,进行相互间的学术交流极其重要。希望大家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有开放的思维,会通过交流学习和自我调整不断更新优化方法,提升效率、加快步伐,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彭院长.jpg

中国科学院赵东元院士、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就所研究领域结合化工化学前沿发展作精彩报告。赵东元院士以“科研创新从思维开始”为主题,通过“科研卡脖子问题”指出,当前化工化学欠缺的不是基本器件和工艺技术,而是基础科学知识和理论。以科学的含义为引子,生动的阐述创新是基础研究永恒的主题,赵院士号召,博士生应抛开功利,用深邃的思维大胆质疑科研过程中的一切。近三个小时的院士报告可谓是学术的盛宴,为与会师生的科研工作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收获颇丰。范维澄院士以“国家需求导向科技创新”为主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和安全是国家两件大事”的重要指示,概述了公共安全防护体系的发展和挑战。范院士多角度、深层次地讲述了科学安全和精准安全的关系,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理论,并就未来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思路与目标提出了看法。

微信图片_20221205102304.jpg

11月30日下午,论坛进行分会场报告交流,本次博士生学术论坛以“化工化学前沿进展”为主题,面向化工学院在读博士生征集学术论文,鼓励学科交叉、前沿探索。经过征稿,论坛共收到来自各个专业博士生的论文稿件53件,涉及纳米材料、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光化学、煤化工等十余个化学化工相关学术研究领域。论坛共设置分会场3个,所有投稿博士生均有机会上台展示汇报,分会场报告中,各投稿人应邀做口头汇报,多角度展示他们的科研进展和成果,他们妙语连珠,逻辑清晰,学术思想碰撞,汇报全程气氛活跃,精彩至极。每一位汇报人身上都闪烁着化工人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各分会场中12位专家评委、700余名师生热切探讨交流,并评审、投票。

最后一张.jpg

本次学术论坛是立足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的有益探索,对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形成,学术志向的激发都有重要意义。不仅增进了相关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科技前沿领域及实际应用的知识。化工学院将继续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坚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博士生学术论坛,助力我校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

来源:化工学院
编辑: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