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在大工】华罗庚之女华密做客“百川讲堂” 重温华罗庚的人生历程和思想精神

2023-11-23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是华罗庚为学的态度。“横刀哪顾头颅白, 跃马紧傍青壮人, 不负党员名”,这是华罗庚报国的信仰。穿越百年,华罗庚精神熠熠闪光。11月18日,校团委联合数学科学学院邀请华罗庚先生之女华密女士做客“百川讲堂”第235期,带来《父亲华罗庚的人生历程和思想精神》主题讲座。华罗庚先生之子华光及夫人江泳,华密及先生张小冲,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刘霞、陆凤彬,以及校团委、数学科学学院教师代表出席讲座,数学科学学院学生、全校本研团支部团员青年、青马工程学员等500余人聆听讲座。

图片1.png

华密女士将华老的人生阶段分为八个时期展开追忆。青少年时期,华罗庚先生因家境清寒而辍学,只有一年半的初中学历。“父亲是顽强的,从不灰心从不气馁,是勤奋与天赋促使他踏上了数学研究之路。”5年的发奋自学,华罗庚脚踏实地,独立思考,坚持研究投稿,20岁时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秉持“为学需持之以恒”的信念,华罗庚先生进入清华修学任教,后辗转剑桥深造,两年内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发表十余篇论文,成果斐然。

图片3.png

抗战爆发后,华老不问学位,只求学问,毅然归国,在条件艰苦的西南联大教书磨炼。野地荒芜,一抹青绿作坛场;洞窟尚安,炮火何妨正研究。华老在极其困顿的条件下坚持教学,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呼唤“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们应当回去”,感染千余名留美学生冲破阻碍,奔向新中国。

华老深入生产一线,帮扶工农,将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20多年来研究应用推广“双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华老注重人才培养,晚年虽重疾缠身,仍坚持参加学术会议,坚持教育工作,发现和培养了以陈景润、王元为代表的优秀数学家。华老爱国情深,报国心切,70岁时终于如愿入党,决心“活一天就为党工作一天,活一小时就为党工作一小时”,不负党员名。他灿烂的一生自讲台开始,也在讲台上结束,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以最崇高的方式,完成了人生谢幕。

图片5.png

分享最后,华密女士借华罗庚先生的人生追求对同学们提出学习成才的期望。校团委为华密女士赠送“百川讲堂”纪念牌,团员青年代表为华老家属献花致敬。

图片6.png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华罗庚先生为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不朽,高贵的精神品质万古长青。传承华罗庚精神,大工学子应坚定报国信念,努力增长才干,在全球科技博弈日益激烈的新时代自强不息,继往开来。

来源:校团委
编辑:常思萌
审核: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