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9月29日,《中国日报》出版了“2022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特刊”,重点报道半个世纪里为中日两国友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温故而知新的处事哲学与行稳致远的邦交决心。“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作为中日两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一一所非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为中日两国多年来教育文化密切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教育成果被《中国日报》特刊推介。
大连理工大学多年来在中日高等教育领域砥砺深耕,成果丰硕。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校长首倡中日知名大学“同窗友情”英才育成计划,呼吁中日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核心使命的过程中,为中日大学学生在对方大学建立同窗友情积极创设条件和氛围,加大中日学生互派留学,减小中日理工科学生长期互派留学不平衡的差距,培养熟悉两国文化、致力两国世代友好发展的一流人才,在高等教育领域,服务中日世代友好大局。
作为“同窗友情”英才育成计划的重要实践,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罗钟铉牵头(时任大连理工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与立命馆大学开始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201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联合设立“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学院是中日两国在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上设立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日两国知名大学间“优势互补”、“强强结合”的典范,开创了中日两国在高水平学历学位教育上合作办学的先例。
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建院至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了培养出突破智慧医疗领域关键技术的国际精英人才,多措并举,效果显著。
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以国家战略、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建设以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为轴心的交叉学科创新团队,打造科研创新高地,切实提升解决大问题、产出大成果、培育大人才、做出大贡献的教研能力。依托软件工程优势学科(2021年软科学科排名第4)、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5个研究中心,强化课程、实验、科研、创新4个支撑平台建设,着重培养能够突破智慧医疗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国际精英人才。
校内-校企-国际合作
学院设计了强化校内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强化日本及国际一流大学、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相结合的内外双循环机制。内循环,我们与(数学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等)校内兄弟学院合作,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实施厚基础的通识人才培养;外循环,我们与立命馆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以及与SONY等企业合作,在大三、大四期间,根据学生兴趣及特点,与学院科研结合小方向,实施特色化培养。2022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联合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效果
建院以来,培养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研究功底深的国际精英人才 。近3年学生创新创业获奖63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等奖19项、国家级二等奖13项、国家级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二等奖9项,本科生参与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今年,2020级本科生尤好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奖项--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
本科毕业生落位率居全校前列,连续两年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深造率(攻读研究生课程)超过70%,其中出国(境)留学比例近50%。已毕业四届学生中,累计境外深造191人,其中赴日本高校147人,占76.9%。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9月16日应邀在线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友好交流会议时的致辞中指出:“中日友好未来在青年,期待两国青年一代踊跃投身友好事业,为传承弘扬中日友好补充新鲜血液,让中日友好传统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也深知使命之光荣,任务之重大,站在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新起点,把握机遇,努力思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如何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高等教育的合作模式,赋予中日高等教育合作机构新的内涵和动力,真正培养出能够服务两国邦交战略的高水平精英人才,开创新时代中日高等教育合作关系的美好前景,将一个更加成熟稳定的中日高等教育合作关系带入下一个50年,这是对邦交正常化50周年最好的纪念。
原文链接:http://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209/29/WS6334f320a3109375516ef91d.html
来源: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
编辑: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