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辽宁日报】大连:扛牢使命挑大梁 蓄势聚能再扬帆

2025-01-16

大连东港商务区

大连海关关员为全球首制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北极光先锋”号高效办结出口监管手续

恒力重工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艘30.6万吨超大型油轮顺利完成出坞下水作业

大连杉杉奥特莱斯项目开业运营

核心提示

制造业“首发”“首制”频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冲劲十足、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域盛大开城、达沃斯论坛汇聚全球目光、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双引擎”拉动成效显著、文体旅商活动精彩纷呈、上榜“十大美好宜居城市” ……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2024年,大连市锚定“两先区”“三个中心”战略定位,聚焦“六个建设”目标任务,精准落实《大连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奋楫争先,聚力攻坚,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赢得胜利: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连续13个季度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乘势而上,功在不舍。

2025年,大连市众志成城,当好“跳高队”、主动挑大梁,坚决贯彻落实全方位扩大内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城市行列,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大连力量。

锚“实”发力

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寒风凛冽,生产火热。在最近研制、生产出世界首支、全球最大2.4万标箱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的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下属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车间,立式数控车床全部满负荷运转,工人满弓紧弦冲刺2025年“开门红”。“现在订单已排至年中,我们都恨不得吃住在车间。”立车班班长梁宝说。

数吨重的曲拐随着卡盘匀速旋转,刀锋划过之处,船用曲轴0.01毫米的精度加工分毫不差,而处于生产区域中央的集控室作为“智慧大脑”又让产能提升了至少10%。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大连华锐船用曲轴公司已跻身世界超大型船用曲轴制造行业前列, 2024年,该公司出产大型曲轴近200支,让“船等机、机等轴”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成为历史。

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新技术激发新动能,2024年,大连市产业发展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年新开工项目946个、增长12%,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绿色石化、工业母机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进,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0%以上,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双试点”城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数字经济走深走实,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绿色氢基能源形成完整产业链,“沈大氢能高速走廊”纳入全国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

2025年,大连市确立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发展根本,持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月14日,大连市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率先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战略机遇,建设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示范区和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行动,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国家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高端轴承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洁净能源产业产值达到610亿元以上,开发“低空+文旅、交通、物流”等示范应用场景30个。

以项目建设之“进”,托举产业发展之“优”。全年储备项目2147个、总投资2.2万亿元。推动泰星能源纯电动车电池、中石化催化剂二期等252个前期项目落地,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推动金州湾国际机场、恒力重工二期、鼎际得新材料等909个项目续建,完成年度投资900亿元以上;推动庄河核电、长海跨海大桥等513个项目开工,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以上。

聚“新”成势

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支火箭应用了大连英歌石科学城辽宁黄海实验室的最新科研成果——国内首个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运载火箭动力学相似缩比实验模型。

2024年12月5日,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制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在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

2025年1月4日,“辽宁滨海实验室中试示范基地”在大连普湾经济区揭牌,为全省化工新材料研发提供高效、专业的中试平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化进程。

以大连英歌石科学城正式开城为标志,2024年以来,大连市科技创新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

科创平台建设再提速。英歌石科学城内,8家国家级科创平台、千余名科技人才入驻,辽宁滨海、黄海实验室和大连凌水湾实验室投用。大连市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投入运营。

科创能力再增强。2024年,大连市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项目58项,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 3.21%,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

创新生态再优化。发展科技金融,6家科技支行在连挂牌,全省首单民营企业1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实施梯度培育,雏鹰、瞪羚企业超3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融科储能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实现率先全面振兴的关键在科技创新,2025年,大连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积蓄新动能。

全面提升英歌石科学城效能,集聚科研平台组群500家左右,引进高端人才3500人。推进与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鹏城国家实验室合作,推动先进光源预研装置正式投入运行。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和重点研发,培育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服务机构10家。努力实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5%,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60亿元。

2025年,大连市还将加大梯度培育工程,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达到95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达到6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超过1万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100家。

蓄能提质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冬日的辽港集团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车船如织,年集装箱吞吐量日前突破500万标准箱,创近五年新高。目光转至辽港集团大连汽车码头,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随着一汽“大连—波斯湾”班轮航线开通填补中东区域班轮航线空白,内畅外联的国际物流通道愈加完善。

对外开放是大连的城市底色、鲜明特色。去年以来,大连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提升开放能级,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建设实现新突破。

自贸片区整合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迎来首批企业入驻;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等十余项业务落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25项;4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首个跨境船舶金融租赁开创东北先河。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对成员国进出口增长10% 。

航运、物流中心辐射力增强。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4条、国际客运航线3条,集装箱航线增至107条;总投资200亿元、运力规模达44艘的中远海运LPG及化工品船队落户长兴岛;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4%,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国际交流合作向深向实。俄罗斯出口中心大连合作中心、滨海边疆区驻大连贸易代表处挂牌成立;深耕日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出访,新设日资企业52家、韩资企业38家;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0%,外贸出口增长5.9%。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规模、场次、嘉宾数量均创新高。举办国际赏槐会、数交会、海博会、服博会、首届“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等系列交流活动,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2025年,大连市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0项;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招引贸易或投资企业 50家以上。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80亿元以上,跨境数字贸易额55亿美元以上。

加快“三个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北极航线建设,开辟“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海上航线。打造中欧班列沿海集结中心,建设保税物流和大宗商品分拨、中转贸易基地,畅通“北醇南运”“北粮南运”海陆通道。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向海图强

拓展现代海洋城市新未来

眼下,一条“鱼”正在激活大连的海洋动能,有望成为大连市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为海洋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大连三文渔业集团杏树屯养殖基地,两万多尾不同规格的枫叶鲑、银鲑、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在水池中遨游觅食,最大成鱼接近7.5公斤。这个三文鱼养殖基地养殖水体已超过3000立方米,突破了三文鱼从淡水到海水中养殖的技术瓶颈,海水养殖三文鱼获得成功。2025年,该企业预计实现三文鱼养殖10万尾,产值5000万元。

大连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振兴的优势在海洋、动能在海洋、空间在海洋。

向海图强,大连市已系统规划深远海养殖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格局,海洋渔业向深海集约高端转型,深远海智能养殖渔旅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32个、居全国首位。海参、虾夷扇贝、裙带菜等特色养殖品种产量分别占全国30%、90%、70%。

2024年,海洋产业蓄势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5%、达4500亿元。高技术船舶集群化推进,单舱世界最大LNG燃料舱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首艘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船、全国首艘无人驾驶船舶成功交付。海洋新能源加快开发,全省首个渔光互补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投产。“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建设进入快车道,甘井子区入选全国预制菜基地百强榜。

海洋科技聚势赋能。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启动,海洋中医药研究院挂牌,船舶设计软件、海洋大数据、海工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遨海科技第四代海上通信系统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被确定为大连市引领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

2025年,大连市将以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牵引,做强海洋科技,加快船舶设计院建设,推动海洋开发技术工程等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做大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信息与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海王七星、獐子岛等现代海洋牧场,提升深远海养殖能力,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业,探索构建国家极地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打造“蓝色粮仓”样板,全市海洋总产值力争达到4800亿元。

以“质”致远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环境

“2024年,我家通过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核,首批选到了心仪的房子,3岁的孩子也在家门口的普惠性幼儿园入托了。我的经历证明,在大连,幸福是可感可及的。”在得知大连市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后,市民宋薇深有感触地说。

有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彰显城市温度,大连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大连市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接收高校毕业生6.8万人,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持续加力,公共预算民生领域支出比重达86.5%,15项46个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同样发力,城市品质实现新跃升。

2024年,大连市再度获得“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同时,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城市上榜“2023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

把促消费摆上更加突出位置,2024年,大连拉动汽车、家电等销售额110.2亿元;培育消费新动能,打造消费新场景,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随着“最美通海大街——港东五街”一上热搜天下知,大连市文体旅融合持续发力,“活力大连,精彩无限”。

海洋文旅产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黄 (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申遗,辽宁世界自然遗产实现零的突破。长山群岛获评全国首个海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老虎滩—棒棰岛岸段、星海湾岸段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启幕, 渔人码头、俄罗斯风情街等特色街区更新升级。2024年,大连市接待游客1.7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65.3亿元,分别增长27.2%和18.2%。

连超火爆、英博冲超、鲲城冲甲、体产女篮组建出征,全年400余场高端体育比赛激活赛事经济;“跟着演唱会游大连”成功解锁城市文旅新流量密码,共计33个场次的演唱会、音乐节门票销售总额约3.6亿元,位列东北地区首位。带动本地餐饮、住宿等综合消费约17.28亿元,较2023年增长472%,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新一年,大力提振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行动已开启,大连市将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免税经济等消费业态。加快文体旅商展深度融合,推动剧场经济、赛事经济、冰雪经济、邮轮经济协同联动发展,力争全年旅游收入达到2000亿元。

2024千山过尽,2025万里星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大连市定当牢记使命,挑大梁、担重任,以“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实绩彰显担当作为,书写新答卷。

原文链接: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501/16/node_05.html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高宸瑜
审核:于舒雯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