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识别电诈的模型。”连日来,大连理工大学“根在基系・情系民生”实践团在走访多个社区时,被频发的诈骗案例所触动,队员们发挥数学专业特长,设计了快速识别新型诈骗的决策树模型。这是该校社会实践的一个缩影,2025年初,近7000名师生组成了1281支实践团队,紧扣科技特色、行业发展与社会治理需求,走进全国各地开展实践,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进入生产一线,同学们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水中杂质慢慢沉淀,供水流程有序运转。该校化工学院师生在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八水厂认真观察每个环节,把化工原理、水处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该校倡导学生利用寒假实践契机参与行业探访、跟岗实习,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积累经验,为职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控制工程学院师生走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针对视频影像加密解密需求,探讨逻辑推理薄弱、数据质量偏差、泛化能力弱等问题的解决之道。
该校鼓励各学院充分结合学科优势,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深化“一院一队”科技实践重点团队建设,以点带面引领更多团队做深入、做持续、做精品,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软件、软国学院“赓续星火,奋楫笃行”实践团开发了“波动探索者”人工智能模型,广泛收集辽宁省非遗文化相关资料,让复杂的非遗资料触手可及。未来技术学院“领膺”实践团走进该校定点帮扶县云南省龙陵县,依托“连理乡村振兴服务站”,在龙陵一中和科技馆,用趣味性的互动向中小学生科普人工智能技术,还将以“寒暑假线下+日常线上”的服务模式,持续提供科普教育资源。龙陵团县委书记赵瑶说:“这次科普活动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科技大门。”
据悉,多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持续深化青年科技实践活动,形成了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36行走课堂”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推动实践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引导全体大工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来源:科技日报客户端
编辑: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