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光明网】“氢”动未来 “税”助争先

2024-05-23

春赏花夏纳凉。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下称“大连自贸片区”),一条由氢燃料电池客车承揽的特殊公交线,成为市民“氢”装上路踏青出行的热门选择。区内税务青年服务队向“新”而行的脚步也被这辆客车吸引到它的产地——大连自贸片区氢能产业园。2023年,氢能产业园内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9.5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连续三年创新高。受益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园内企业2023年合计减免各项税款1.7亿元。

“氢”装上路有何秘籍?跑得快需得耕得深

因“噪音小,无异味,体验感超好”而被市民热议的氢燃料电池客车正是氢能产业园内企业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研发成果,目前承载着区内两条公交线路的运营任务。

据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安杰介绍,氢能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唯一的副产品就是水,所以氢燃料客车实现了零排放目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它还具备耗能更低,效率更高,续航更长的特点,是真正的绿色出行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突破。

然而,路上跑的轻松与研发任务的繁重形成了鲜明对比。“氢”装上阵这条路,走了8年。面对各界的称赞,公司总经理嵇官成以一句“无庸赘述”带过了个中艰辛,却用一组数据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新质生产力研发的鼎立襄助。2019年以来,公司接连获得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补助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氢能驱动典型船舶关键技术”专项经费等10项扶持基金,合计金额1543.5万元;通过大连自贸片区税务部门,两次获批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共延期缴纳税款1126.1万元;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税收优惠政策,累计节省税款2373.4万元。

成本控制如何破局?小小薄膜裹乾坤

走访中,大连自贸片区税务局青年服务队了解到,在氢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里,成本控制一直是个难题。这主要因为初代氢燃料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双极板多采用石墨或金属钛,成本高不适合量产,但若用普通金属材料代替,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又达不到标准。这一技术壁垒曾困扰着整个行业的进展。直到双极板等离子涂层处理技术的问世,才打破了这一僵局。该技术通过在普通金属材料表面制备一层纳米薄膜,将普通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大幅提升,使其取代石墨和金属钛成为双极板原材料,从源头上解决了成本控制问题。

“这么轻薄的一层灰黑色薄膜,就能解决这么大的难题?”青年服务队队员高长宏感到难以置信。某科技技术总监孙英斌笑着回应:“这小小的薄膜看起来简单,科技含量可不低,历经无数次材料配比和性能测试,才有如今的效果,我们仍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希望它的性能更加稳定。”

据该企业总经理王琳介绍,公司过去两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累计减税94万元,随着研发品类的增多,预计未来享受的税费优惠还会更多。

绿色能源举足“氢”重,全链条并进未来可期

王安杰教授谈到,整个氢能产业链的运作,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它不仅要求我们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更要求我们在产业链的构建中实现高效、协同和创新。而在大连自贸片区,地方政府开拓性建立氢能产业园,围绕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招商引资的规划布局,非常具有前瞻性。自贸片区税务部门紧密配合地方政府规划,有针对性地梳理了各环节上的相关税费政策,通过青年服务队开展一对一式税费服务,并建立长线跟踪服务机制,密切关注企业发展情况,确保在每个关键节点上,第一时间送达税务支持。

而今,这里不仅实现了产业集群效应,还孕育形成了一个完成的产业链条,为氢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生态。近期,一批在建工程又将完工投产。投资2亿元的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产值可达2000万元,未来,大批量氢能源电池壳和众多氢能产业配套产品又将在大连自贸片区诞生,并从这里销往海内外各地。投资近4亿元,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洺源科技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项目也已竣工,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指日可待……随着氢能产业园于氢能研发、检测、动力总成、氢能整车等多个领域释放出强大潜能,其在民生领域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2023年,产业园内企业合计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8.6%,氢能产业在大连自贸片区吸纳人才、拉动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在走访中,大连自贸片区税务局青年服务队特为氢能产业人才提供个人所得税汇算随问随答服务,确保他们尽享税费红利。(王琨)

原文链接:https://economy.gmw.cn/2024-05/23/content_37339983.htm

来源:光明网
编辑:袁赫爽
审核: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