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深入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围绕“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工作理念,以建强基层党支部为统领,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组织优势发挥,以党建助力有组织的科研,推进教师党支部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攻关“卡脖子”问题,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部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支部共建推动与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搭建科研交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校所战略合作新模式
学部船舶教工第一党支部充分利用和行业龙头企业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的基层支部共建模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双方联合推动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和博士生联合培养创新服务区,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同时支部参与由该企业牵头的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双方合作项目入选辽宁省“揭榜挂帅”支持清单。飞行器结构与材料博士生导师纵向党支部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支部钱卫同志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签署《航空工业沈阳所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技术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书》,逐步搭建起学院与研究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交流平台。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博士生导师纵向党支部与电信学部复杂系统控制党支部及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控制中心一支部开展线上联合共建,以共建促科研交流,推动了校内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及与科研院所在技术方面的沟通,为后续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创造了条件。
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践
学部工程力学博士生导师纵向党支部推动完成2022年度中国商飞难度和规模最大,首次在高校实验室完成的飞机复合材料综合性测试——CR929宽体飞机3m级盒段试验,同时,支部成员参与研发的中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多次得到校内外媒体报道。计算力学教工党支部引领支部成员参与“中国商飞-大连理工大学飞机结构强度和轻量化联合实验室”建设,助力大连理工大学成为商飞集团“最佳合作伙伴”;积极推进“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精细化强度设计与制造联合技术中心”建设,为多个型号作出贡献。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引领支部成员推动计算力学、仿生力学、生物力学在新能源的构件设计、矿筑坝构建等重大工程以及肿瘤诊疗等生物医疗领域应用,获批国家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重点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
以党建推动科研成果宣传,强化科研工作者先进事迹及典型科研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提振师生干事创业精气神
学部飞行器气动与推进博士生导师纵向党支部围绕支部夏广庆教授牵头研发的学校首颗自研小卫星“连理”卫星,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党支部创新方案项目,围绕“连理”卫星搭载的技术以及自主研制过程中的团队先进事迹,总结凝练思政元素并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扩大学部航空航天学院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激励全体师生党员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计算力学教工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学术带头人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支部内2个校科研创新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党员将科研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相融合,支部成员郝鹏教授与航天工程师一道奋战在科研攻关第一线,助力提升航天装备运载能力和射程;研制夏冬通用的高防护性变刚度滑雪头盔,以航天科技助力北京冬奥备战,获得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获评2022年辽宁省高校“党员先锋示范岗”。
学部党委坚持以强党建、促发展为出发点,全力部署“一融双高”建设。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学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围绕“一融双高”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组织全体教工党支部书记开展“一融双高”建设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深入四个内设院系党总支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听取各级党组织对推进“一融双高”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思路举措;组织人员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及华东理工大学四所高校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进行交流学习,对其在以党建推动科研发展等方面的“一融双高”建设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进行调研。
近五年,学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励最高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8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400余篇,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单位)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2018年至2022年科研经费总进款10.34亿。
未来,运载学部党委将继续坚持目标引领和成果导向,不断强化“党建+科研”顶层设计,持续探索党建引领科研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推动学部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加速跑”贡献力量。
来源: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编辑:郭栢辉
审核: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