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首页 >> 主页新闻 >> 正文

“一融双高”建设见成效促发展——

【一融双高】环境学院党委以“党建+人才”融合新路为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2023-10-30

环境学院党委紧跟学校党委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服务辽宁区域发展,锚定“一融双高”建设目标,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突出体制创新,突出融合效应,构建以“三个一”强领导、以“两项基础性工程”强核心、以“三大融合点”强内涵的“323”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党建+人才”融合新路,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以“三个一”体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突出党管人才这一重大原则。学院党政联席会、党委会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到“四个必研究”,出台完善《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和《引进人才严把政治关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引进人才政治把关长效机制,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突出人才强院这一战略目标。学院努力探索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工作,着力培育“大先生”、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推动人才在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科研和服务国家战略上发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突出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学院构建“引-育-留-用-服”全流程工作体系,坚持建立“人才提需求、党组织给回应”互动机制,在“解决好关键小事”中增强人才获得感、幸福感。针对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基金申报、课程思政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引进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班子成员主动领任务,建立联系中青年制度,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1.png

以“两项基础性工程”发挥核心牵引作用

实施思想政治引领工程。学院党委抓住党建引领、思想铸魂这一核心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纳入“三会一课”、读书班、课题组例会;打造共享读书角、楼宇文化角、“指尖课堂”等浸润式学习空间;校外实践课堂扩大到党外教师,组织参观大连地铁5号线盾构施工现场(世界首例海域岩溶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抗美援朝博物馆、鞍钢集团博物馆、大连地铁指挥中心、大连新机场施工现场、大连百年公交文化展厅、城市供水第一工程龙引泉等,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

实施人才队伍强基工程。学院把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成“基础工程”“全员工程”。加强班子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主动出击、特色引才,推进以团队形式引进人才,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励人才勇拓新兴前沿领域。通过党支部定期开展座谈,加强对博士后的吸纳,为学院扩充师资队伍提供后备力量,建设人才“蓄水池”。

2.png

把握“三大融合点”强化高校人才工作内涵

育新人,着眼于做好人才培养。学院坚持强化人才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本领,打造系统性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了涵盖业务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师德师风和导学关系、思想政治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在内的培训体系,每年定期开展教师能力建设活动月,在提升育人能力的同时,反哺于育人实践。近年来,教师党员率队指导获挑战杯特等奖(全省唯一)、三等奖各一项,指导获评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百篇优秀调研报告”(全校唯一),培育省优秀大学生党员1人,校级科技创新类奖项20余项。

3.png

创新知,着眼于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科研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人才的工作重点。学院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以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凝练优化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学院基于可持续污染控制技术这一优势方向和污染生态与风险管理这一特色方向,重点布局了重点方向——近海环境生态工程和交叉方向——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4.png

立新功,着眼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学院党委推进政-校-企的贯通交流,搭建了与省内外政府、国有企业等的合作平台,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围绕学科重点发展方向——近海环境生态工程,积极推进丹东海陆交错带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教工党支部与鞍钢集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打造校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共建新模式;学院党委先后与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签订政校党建共建协议,与丹东市高新区/科技局、阜新市生态环境局、中化环境、中船环境等二十余个省内外政府、企业建立常态化的科研交流沟通机制,并积极帮助人才推进对接项目合作。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环境学院
编辑:常思萌 王一婷
审核: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