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秦学志:变与不变

2006-11-21作者:single


秦学志曾改过几次研究方向。硕士时在我校应用数学系,主攻运筹学与优化方法方向,1991年毕业留在应用数学系任教;博士时,师从林皋院士,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研究内容为拱坝体形优化设计和风险管理。数模计算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极大地锻炼了他的科研能力,增长了迎难而上的勇气。1999年博士毕业时,林皋院士考虑让他在水工结构方向继续工作,但秦学志认为搞此项研究不是自己的长项,这期间他和应用数学系、管理学院老师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信贷风险管理量化模型的研究,对金融工程学的兴趣,撩拨起他要改行的欲望。恰好,这时,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在招兵买马,秦学志一试便中,于是就把自己就撂在了那里。

尽管自己有很好的数学背景和工程经历,但隔行如隔山,自己对该领域仍然有许多不解之处。于是联系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闭门苦读金融工程两年。是机遇也好,时髦也罢,秦学志赶上了从事金融工程研究的热潮。该领域是新兴交叉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事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人都可以涉足其中。该领域学术气氛活跃、思想观点纷呈。如何能在众说纷纭中确立自己的研究体系,使之具有规范、指导作用,秦学志认识到,只有从金融市场现实情况出发,使金融工程理论与市场行为中各种经济决策相互渗透,提出有助于投资者在决策时能够规避风险、获得利润切实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自己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这项课题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而备受瞩目。难能可贵的是秦学志把金融交易中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放到研究体系中去思考,意识到无论市场发育到什么程度,信息的非对称性总是存在的,投资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甚至是模糊和随机的,金融工程中产品定价和产品价格预期均涉及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他将以往单独采用的随机变量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将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创立的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理论进行拓展;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现象,把模型和市场相结合,对金融工程派生出来的各种衍生产品,如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策略、组合投资策略等现实经济行为或决策行为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丰富了金融工程的研究内容。同时对目前金融工程研究中常用的和可能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类和总结,旨在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2005年他的专著《金融工程原理与应用研究》出版。其中,他提出的基于有限理性和博弈机制的资本资产定价方法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不确定条件下欧式或有要求权的定价方法研究得到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的资助。

2005年,他在金融工程领域里的风险管理研究中提出了和谐共赢的信用理念。通过把交易双方潜在的发展因素给以量化,建立一种机理或一种有效途径,把以往金融交易中双方彼此之间为预防交易风险而被动建立的信用防范、信用等级甄别等措施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交易合作,使双方利益在一个均衡点上都得到提高。这种信用机理的提出对促进银行支持有发展后劲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规范性的理论指导。这一富有创新精神的理论被选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而且资助额度为同类最高。

学术上取得的成绩使他得到广泛认可,他目前是学校金融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精算师大连理工大学考试中心主任,北美精算师中国大连考试中心负责人,2004年以来,成为我校财务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面对这些,秦学志没有丝毫轻松之感。金融工程发展速度之快让他不敢稍有怠懈,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相比,“我们只学到皮毛”。面对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这种从假设到假设的论证,其理论与方法的实效性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果再使之具有前瞻性,无论对谁都是一个更大挑战。

为了今后与国际前沿比肩,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选择了出国学习。这位农家子弟,常以自己的名字做勉励:勤奋学习、志向远大。虽然他对艰苦的科研经历和个人生活有着那么多的感慨,对没有一开始就选择金融工程而耽误些时间有些遗憾。但改变研究方向,做出新的选择是为了不懈的追求;是的,为科学献身,秦学志一路都不曾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