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他用生命诠释教书育人

——追记我校礼聘教授李心宏

2007-04-09作者:张平媛

剧烈的病痛阵阵袭来,让他感觉有些吃不消,2006年12月26日这一课,是土木水利学院2005级学生本学期的最后一节理论力学课,台下30多双专注的眼睛正聚结在他的身上。

学生们没有想到:胰腺癌已经无情地侵蚀了老师的肌体,这将是老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45年的教学生涯将就此戛然而止,他再也没能回到割舍不下的三尺讲台。

当晚,上完课后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南山教工家属宿舍,短短的几百米却用了半个多小时。为了把这个学期的课程不中断地教完,他去医院看病的日子一拖再拖。

2007年2月22日,带着无限挚爱与留恋,他走了。永远留下的,是他的笑貌音容。

闻此噩耗,同事和学生们泪水沾襟,大家怎么也不敢相信,话语铿锵、和蔼耿直的李老师就此永别,大家从各地赶来,要看上他最后一眼,给他送送行……

3月3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他的夫人受他临终前委托,把去年普调工资部分增加的党费交到了学院分党委,正在帮助他整理办公室和遗稿的师生们不禁再度哽咽。

他,就是我校礼聘教授、土木水利学院退休教师李心宏教授。他用45年的赤诚之心,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把满腔炽爱送给学生、年轻教师和教育教学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教师,要有演说家的口才,演员的表演能力,作家的文才”

他始终认为:讲课要让学生“听得见,看得见,记得下”

李老师生前曾说:大学讲台,是神圣的殿堂,教师千万不要误人子弟,课要备得十分熟练,这样在登台的时候,才能够理直气壮,胸有成竹。

从1956年考入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水工专业,到1961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李老师从教45年,教过的学生8000余人,他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一样精益求精,而且把育人当作天职,与学生心心相印。

“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评价。李老师讲课完全脱稿;不迟到、不早退、不压堂、不换课;几百名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

学生们不知道,为了做到这些,李老师背后有多少付出。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他准时骑着那辆用了多年的自行车来到二馆的办公室,工作到傍晚六点,才骑车返回家里。晚上也很少看电视,写文章、批作业、编书稿,总有忙不完的事。退休后有一年去国外孩子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但离开讲台,他感到浑身不自在,所以不久就回到了校园。

2005年,他为土木0401班讲授力学课,提出了“三个百分百”的目标:100%听课率、100%交作业、100%及格率。目标提出后,李老师的管理一刻都不放松,带领全体同学,在学期结束时终于实现了目标。全班34名同学无旷课,期末考试平均分数远远超出年级平均分,优秀学生9人,所有学生都达到及格。这“三个百分百”成绩取得的背后凝结着一位年近古稀老人和34名青年学子求索的艰辛和奋斗的汗水。

每次授课中间和结束,他都要虚心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哪块儿讲得快了,哪个地方学生希望多些练习,倾注心血编写的教材同学们用得怎样,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与学生交换意见,改进教学。

2006年底,李老师已经病得很重了。在大家的一再催促下,仍坚持给学生讲完学期末的最后一节课。

“那天中午,李老师说‘卷子我都出好了’,然后夹起他那包自己一个人就去医院了,没想到这一去就没再回来。”给李老师当过助教的黄丽华回忆,“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医院就通知他住院,因为课没讲完他一直拖着”。

易平老师讲到恩师,也是几度哽咽。“住院时我们一起去看他,他还一直说‘我得赶紧好,给同学们答疑去’,班里有4个藏族学生,他担心他们考试不过一直念念不忘。”

早在2001年9月,李老师就曾由于前列腺堵塞,插管排尿,他揣着尿袋子,坚持上完11学时的课。有一次,他发烧到38.3度,却仍然坚持把课上完。

“定下恒心想当老师的人,才可能当好老师”。人如其言。李心宏教授大学毕业后,助了5年的课,他坚持“讲一碗,储一缸”,把米歇尔斯基著的《理论力学习题集》全部做完,认真听、记5位老教师的讲课,才对自己主讲心里有底。

李老师讲课极富激情,他常说,教师讲课要像演说家演讲一样有口才。钱令希院士为李教授所著《教育与教学研究论文选集》作序,序中写道,“200多人的大教室挤得满满的,他在讲台上边讲边写黑板,完全脱稿,深入浅出。师生思维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他对我说,‘上课面对愿听、愿学的学生,在讲台上是一种享受;在家里,面对200多份作业,有一种责任感,所以我全批全改’,我为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从教以来,李老师在本科教学讲坛上笔耕不辍、乐此不疲,共编写讲义17部,400余万字,正式出版教材和参考书5部,撰写150余万字。《理论力学》教材,出版前后,历时15年,却仍在跟踪修改,力争使其日臻完善。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李老师很要强,是个力求完美的人。

李老师自己讲课讲得好,学校希望他做些传帮带的工作,他从1988至2006年兼任18年校教育与教学调研咨询组成员,1998年退休后接受返聘,2002年接受学校礼聘作礼聘教授,先后听了1000余人(次)的课,每课下来都要同青年教师进行细心切磋,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在学院1门省精品课和6门校优秀课程建设中,李老师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教师讲课水平、课程内容体系,到教材建设、学生创新设计,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悉心指导。

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一沓厚厚的听课清单,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记:听过的都用红笔划上,选的人少不开的课划叉,每堂课下面都注明了主讲教师讲课情况及学生的听课情况。

他在自己的教学札记中写道:“有的老师,有学问,科研也不错,就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这样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应多下点功夫。”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学生”

他努力做到: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学生

古语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李老师不仅是高明的“经师”,更是大写的“人师”,他用赤诚播撒爱心,与学生心连心。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学生”,类似的字句频频出现在李心宏教授的手稿中。

认识李老师的人都会被他的爽朗所感染。虽近七旬,却健朗依旧,神采不减当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李老师的课堂走向社会,而他也为学生、为教育奉献了自己的满腔热情。

就是在去年,一个因为迷恋网络而几近辍学学生的家长找到李老师,他们希望通过李老师的帮助,让他迷途知返。李老师从此多了一项任务,每天总要抽时间和那位同学促膝谈心,督促学业。和煦的话语、坦诚的交流,一遍遍地鼓励和叮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位同学幡然醒悟,从网络迷途上悬崖勒马,学业大有起色。当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他含泪说:“李老师是我的师长,更是我的再造恩人!”

人与人的交往,古人曾形容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老师对工作是否投入、对学生是否用心,学生心里最有数。学生们深爱着李老师,因为李老师始终深爱着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阿依古丽生病了不能来上课,李老师就在她病好后主动安排时间为她补课。每次上课前,李老师都提前到教室,和学生谈理想、论人生,答疑解惑。刘科同学说:“很高兴能认识这样一位慈祥、认真的老教授,李老师课上课下都是那么博学、风趣与和蔼,从他的教学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从与他的交流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课以外的道理。”

李老师曾当过8年班主任(水利75、水81(2)、水85(3)),其中水利85(3)班比较特殊,是新疆民族班,由7个少数民族的同学组成,1984年入学时的平均成绩仅241.76分,比同年成绩低了300余分。数学最低成绩2分,物理8分。虽经过一年预科班,却并未改变被动局面。

李老师仔细分析研究了34位同学学习差的主客观原因,确定了“十抓”的工作策略:为该班主讲理论力学、分析力学两门课,亲自带生产实习,并任实习队长;与34名家长均建立通信联系,发出100余封信;学习“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等书,并参加他们的节日活动,增强凝聚力……毕业时,这个班毕业设计成绩平均为82.4分。他还做了跟踪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在发挥自己的专长。

与许多李老师教过的学生一样,当听说李老师逝世的消息,他们眼含泪水,相约从各地赶来,一定要看上李老师最后一眼……

“他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他身体力行:甘当铺路石,为年轻人做“嫁衣”

李老师是一名老党员,他的言行也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风范。

与李老师同在一个教研室和支部的高仁良老师已是满头华发,他至今记得,李老师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帮助整理材料的情形,“李老师比我自己更清楚我的优缺点”,他说。

日常相处中,李老师热心,乐于帮助人。在土木水利学院,无论年轻的年长的有事没事都愿意和他交流。对教研室里的年轻人,他更是甘当人梯。

在他的札记中,仍保留着很多人申报教授或各种奖项、基金的材料。“他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教研室的几位青年教师曾获得宝钢教育奖和大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都是李老师为他们写的推荐材料。姜峰副院长说,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李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对青年教师的事,李老师比他们本人还上心。易平老师回忆,有一年参加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李老师知道她成绩不是很理想,就打电话安慰她“别灰心,继续努力。”

“我刚调来的时候就给李老师助课,后来独立授课了,他每年都去听,帮我和前一年的作比较。”黄丽华老师回忆,“学校规定任课老师要批改学生作业的1/3,李老师全都批,我们也学着都批改。上学期0405几个学生基础差,我找他们过来辅导,李老师表扬了我……他的师德教风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有一位青年教师出国探亲的时候,还是积极分子,李老师经常给她写信,告诉她学校的发展和动态,并一直督促她写思想汇报,回国后顺利发展成为了预备党员”,土木水利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李桂玲对此记忆犹新。

李老师是一名老党员,组织观念极强。在他担任土木水利学院力学与测绘党支部书记期间,带头学理论、组织生活开展得严肃活泼。现任支部书记贾艾晨老师说,“李老师当了十几年的支部书记,之后虽然退下来了,但是大家平时还是称他为‘书记’,这不单是一种尊敬,而更因他始终是支部的核心。”

李老师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过学校二机关党总支(现机关党委)书记。他的名片后面印着这样两句话:“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到:勤政、廉政、公正。”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老师言行如一。他原则性强,批评起人来也毫不留情面;但是遇到需要帮助的同志,他则竭尽所能。“为人耿直,爱憎分明”,一位机关共过事的老同志这样评价他。

弹弹手风琴、拉拉二胡、偶尔小酌几杯,是李老师的鲜有的娱乐。前几年,每有单位活动,他的琴声响起,很有些感染力,因有同事、学生们做“知音”,李老师也往往格外开心。

李老师2003年曾饱含感情地撰文回顾自己的教书育人生涯:“我在大工生活了47年,工作了42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一刹那,对我个人而言,则是生活的全部。”

大工、讲台、学生便是他的全部,李心宏教授用生命对教书育人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文章来源:1159期校报 第2版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