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创新与实践同行

————记创新实验学院院长冯林教授

2012-11-12作者:张平媛 学生记者 李茜 赵俊杰 郑晓晴

“为什么华人诺贝尔获奖人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我们智商不够么?但经过外国学者的研究东亚人的智商是高于欧洲人,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缺少总结,缺少对发明的保护”,“中西方教育理念,西方注重探索,而我们注重传承”,热闹的课堂,看似毫无边界的问题,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寓教于乐的元素遍布创新实验学院院长冯林教授的课堂。近日获悉,冯林教授主讲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入选今年教育部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

到目前为止,教育部遴选了400余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我校有5门课程列入选题课程,经过录制、评价、遴选,目前有105门课程正式上线,冯林教授讲授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正式上线,也是我校首批第一门上线的课程。记者为此对冯林教授进行了专访。

课堂,开启创新之路

清晨的阳光洒在创新学院的每一个角落,树荫也投下点点斑驳。才进创新学院就能够听到学生在研究室里讨论问题的声音,而墙上挂满了所有勤于创新的人,爱因斯坦,霍金,张衡……让人感到勃勃的生机与创新的无国界。

见到冯林教授说明来意后,他首先给记者介绍了教育部质量工程及视频公开课的内容及意义。课程视频经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和师生对课程内容、授课和录制效果再次评价、遴选,近日在教育部精品开放课程共享服务平台爱课程网站、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同时上线。“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当记者问到创新课程的意义时,冯教授认真地为记者讲述道,“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即使动手也只是按照教科书的步骤或者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出现了一种只做而不思考的状况。而我们开创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会提问题、会思考,按照创新方法去做事,少走弯路,真正能够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这样的改变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创新。”接下来教授又为我们具体地讲述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堂上我们摒除了单纯的授课方式,更多的让学生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与在老师指导下的实践,然后设计出解决方案,从而让学生在拥有扎实的知识根基上做到自主的创新。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做中学’。通过让学生做课程设计,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从实验性学习再到综合性学习最后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不应该只是工匠。”

创新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学习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呢?

“我们的学生不应该只是工匠。”冯林教授这样说道,“我们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开辟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兴趣融入学习当中,做到快乐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我们还拥有开放的实验室,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创新实验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把想法变为现实的道路—“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把创新融入实践中”—在这样的考验中学生学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把学生从僵化的思维中解脱出来找到更为多彩的世界。

“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掌握了这两种能力以后就会在日常生活的潜意识中用上创新的方法。而且这对本专业的学习也是有益的。”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当创新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与个人思维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时,生活便处处是创新的地方,时时是创新的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可以创新的人。

“大工创新人,加油!”

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并且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那么,在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路上,我们的创新教育还存在多大的差距呢?

“我校是全国第一个成立教育实践中心的学校,创新教育开展的很早,在国内也拥有很好的声誉。我们首先做到了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内教学主渠道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相比国外的很多高校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教授开始为我们讲述他到美国交流访问时看到的情况,“我在美国交流访问期间去了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在内的世界一流高校,给我的触动都很大。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外国教师做的比较多的是培养学生兴趣而不是传授知识。让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寻求知识。学生研究与实验的问题也比国内深得多,这也是在教师鼓励下的结果。因此,他们学生的研究成果有些甚至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反观我们学校虽然教学理念都比较靠近这些一流的大学,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比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导致了学生在思维与动手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主动性与这些学校相比就会小很多。问题的深度也就相对不够了。”

“所以我们在不停地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实验的环境以赶追国外一流大学,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还比较落后,但是我们追赶的脚步在愈来愈快,严谨不放松的态度这个利器推动着我们向目标越走越近。

大工创新人,加油!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