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

——2012-2013学年自立自强先进个人邱玮玮事迹材料

2013-06-27作者:助学办公室

高中毕业前都没走出过小县城的她,上大学,走出了家,走出了新田县,走出了永州市,走出了湖南省,来到了滨城大连,在美丽的大连理工大学读书,成为村里第一个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既然是第一个,走出来了,就一定要有一番作为而归,仅想着这一点,就没有理由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不增长本领。她自入大学以来凭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她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家境贫寒,拥有乐观信念

她出生于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亲早年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症,不能进行较重的体力活。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固定的工作,主要在家务农,同时照顾上高中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二〇一零年冬季,父亲意外摔伤,脚踝严重受损,浮肿难消,始终无法痊愈,导致外出行走不便,只能在家休养。大一寒假回家第一幕看到父亲一只腿跪在包着软垫的一条凳子上,另一只腿艰难缓慢挪着移动时,她心酸了,泪水瞬间充斥了她的眼眶,但她止住了,她没有掉下眼泪。她即刻明白:无论遇到何事,都一定要坚强。父亲也一直是这么教育她的:“贫穷不是错,灾难不是苦,只是一个坎,而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她牢记父亲的教诲,因此,即便是家里只能靠农作物和母亲打零工的收入勉强维持,经济拮据,她也从不抱怨,她坚定这样一个信念:“贫穷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她从不以贫寒的家境而自卑自弃;相反,她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她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她要靠自己改变命运,创造奇迹。她立志做一个德才兼备的青年,有朝一日,她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曾有人对她说“没出息”,但她将证明,她很有出息。她相信,凡还有知耻之心,就不会懦弱。坚定一个信念,暗自努力,活出骨气,活出价值。

学习创新,争做精英人才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金钥匙。大学是知识的金殿,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无论何时,学习都是王道。进入大学后,她没有放弃高中的勤学精神。她刻苦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她经常到自习室熄灯之后才肯回寝室,或是在图书馆播放闭馆音乐了才肯收拾书包。每每这时,走在校园里,看着泛黄的灯光,她感觉一切事物都像是在冲她微笑,步伐也显得无比轻松。正是这般勤学精神使她在大一学年她学习成绩排名29/147,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但她并不满足于既有成绩,大二学年,她给自己定下目标:国家奖学金。于是她加倍勤奋,不断摸索学习方法,不懂就问。有志者,事竟成。大二上学期她的成绩级队排名17/129,下学期上升到级队4/129,总排名第八,获得国家奖学金,实现了入学初既定的目标。学习的进步也验证了她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坚毅品格。由此,她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她相信,Impossible is nothing. 只要敢想、敢做、敢于追求,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实现。

国家需要创新性科技人才,她恰恰从小对科学充满浓厚的兴趣,从小就拥有着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学校里她十分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大二学年,她参加了学校创新实验学院数学建模实践班,每周学习相关的课程,进行编程实践,不断积累知识,提升科研实践能力。2013年寒假期间她留校参加了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当时的大连白雪皑皑,行人稀少,路上仅有的脚印也必是准备比赛同学的。走在雪地上,被白雪反射光芒照耀的同时,她不禁感慨:留校比赛的同学们都很伟大!严寒中的拼搏奋斗,使人提高得更快。四天四夜的坚持不懈,更是难能可贵。当最终得知获得大赛二等奖时,她几乎感动的哭了。虽然不是一等奖,但二等奖的获得对于当时的她和队友来说已经是出乎意外的可喜成果了。同时,她作为主要负责人,争取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好几个周末,她早上不到六点就到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实验,虽然辛苦,但她乐此不疲,因为她正向着自己的梦想走上科研创新的道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辈们以前是,而她现在是,将来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精英人才出自学习创新。

甘于奉献,享受成长快乐

在她心里,她从未忘记过她的顺利入学是靠国家的助学贷款的帮助实现的,入学之初是靠学校绿色通道的关怀减轻生活负担的。此外,她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也获得过学校和老师很大的帮助与支持。饮水思源,在校期间,她时刻不忘感恩于行,勇于担当重任,服务他人、乐于奉献。

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她积极担任多项社会工作。凡小事也必有可学之处,在大一学年担任学院学生会和自强社干事之时,她特别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注重细节,在与学长学姐和同学的工作过程中,她认真、细心地学到了很多。在大二学年,她担选为学院学生会科技中心副部长和自强社副社长,在服务同学的同事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大二,当班级同学热情不如大一时,她积极主动担任起班级宣传委员一职,增强班级凝聚力。每一份工作都意味着责任与重担,而她只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

同样是服务他人,她热衷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她富有“我志愿、我服务、我快乐”的志愿者精神。她做过星海义务导游、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图书整理志愿者等。在校期间,她担任过多项大型赛事的随队志愿者,如东北赛区“飞思卡尔”智能车全国预选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等。挑战杯期间,她主动担任了港澳组的一名随队志愿者,一周的时间他都和港澳老师和同学们形影不离,尽职尽责。当时一位学姐还这样说她:“整整一周时间,你不累啊?你也真是太有奉献精神了。”她只是一笑而过。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也得到了港澳老师的赞赏,而自己也是获益匪浅。挑战杯结束后,她的服务并未终止,她跑过北山大工出版社寻找到有港澳报道的报纸寄给领队老师,令出版社的老师连声称赞,将后续服务也做到最好。暑假她留校期间还担任过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志愿者,热心服务于从全国各地到大连来的老师和同学。在爱心包裹活动中,当成功劝募到爱心人士时,想到能尽己所能帮助边远贫困去的小学生,她感觉是那么快乐。而在这一切的过程中,最重要收获,是从一点一滴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发掘人生哲理,促进自我成长成熟。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优秀社员”、学院“优秀社干”、学院“优秀团干部”,挑战杯“杰出志愿者”、校“优秀青年志愿者”、“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红十字会会员”,这些荣誉,既是对她真诚服务的肯定,也促使她在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自强不息,磨砺坚韧意志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她,愈是家境贫寒,愈拥有坚强意志。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她曾多次在课余时做兼职工作。她发过传单、做过多份家教,从入学开始便坚持勤工兼职,大学在校期间她自食其力,不向家里要一分钱。

勤俭自强的她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磨砺自己的坚韧意志。她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入学以来参加了三届校运动会,获得金牌两枚,铜牌六枚。她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一二九长跑并获得女子组奖项和证书。“峰岚杯”、校飞盘大赛、校游泳比赛等舞台或体育赛场也都活跃过她的身影。每一项文体赛事,她都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磨砺。如长跑,她只当是对自己坚韧意志的考验,她喜欢长跑中在双腿无力后磨砺自己坚持不懈的拼搏奋斗精神。每天坚持跑步,在保持健康体质同时更是增强毅力的良好方式。

为了更多地感悟生活,她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大一寒假时她参加 “大工学子母校行”实践,鼓励母校学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大二寒假她在家乡开展了一项关爱老年弱势群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她面对面与老人们交流,倾听着老人们的故事,感悟着生活的意义以及人生的真谛。躬身实践,她能有所发现。

也曾失败,也曾迷惘,也曾无助。但她善于调解自我,只要能够迅速脱离困境,梦想便不会渐行渐远。不记得多少次,因失败而感觉极度伤心难过时的她听起最爱的乐曲,看起感动她的励志短片或电影片段,回想起关心她的人事和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便觉充满力量与温暖。对她来说,每天都是全新的,每天都要快快乐乐地生活。虽有艰辛的背后,但无论在她自己还是在他人看来,她将永远是活泼开朗,幸福快乐的。

这就是她,一个平凡的女孩,正用非凡的意志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遇到困难时她喜欢用花一般的微笑面对,她喜欢一句“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大学四年尤其宝贵,需要好好把握,因而她时刻准备着,不懈努力着,只为拥抱一个无悔人生。

来源:学生工作处
编辑: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