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兄弟连”,人们并不陌生,很多人都为他们的事迹竖起了大拇指。在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有一个“兄弟寝”,寝室四人三年下来共获得117项校级以上奖励,四人全部被保送研究生。他们把寝室当做家,一家人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走过了精彩的大学四年生活,书写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一段传奇故事。
2010年9月,来自黑龙江的刘睿、河北的李泽宇、辽宁的吴骋、贵州的余永,会聚在了25舍203寝室。在这里,四个人相识、相知,并在学校这片沃土上播撒希望,收获梦想。三年下来,他们成了最亲密的兄弟。对他们来说,203寝室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思维碰撞出学习火花
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中,203寝室是一个传奇,因为他们四个人全部保研,多人次获得各类型奖学金。在这些背后,是他们刻苦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思维碰撞的收获。
大一的时候,203寝室四人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学长学姐们的经历让他们深有感触,不约而同地确立了学习在大学的中心地位。这三年来,不论其他的事务多么繁忙,寝室的四人总会抽出三个小时到自习室里自习,温习当天的课程;每周全寝室至少进行一次的集体自习活动,交流一周来所学习的内容,并对着一周自己所获得的感悟进行交流。每天早上,寝室都会有一个人提早去教室占前排的座位,每次上课,203寝室四个人都一起坐在前排,认真听课,有谁打盹了,有人玩手机了都会有人帮忙提醒。四年来,203寝室的同学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学习劲头。
寝室的同学喜欢“卧谈”,203寝室也不例外,但每天熄灯后,203寝室卧谈的不是“天南海北”,而是当天的学习内容,内容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讨论,有时还会对当今的时政要点发表观点。寝室长吴骋说:“每天的卧谈让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开拓视野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争辩一直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在空气中高速旋转绳子会听见“嗡嗡”的响声,响声的声音来源是什么?吴骋和李泽宇有争议,吴骋认为是因为空气的振动,李泽宇认为是绳子的振动。两人就较起真来,分头行动来寻找科学的解释来证明自己的结论。“错了也不丢人,在这种争辩中我们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了更多的兴趣。”李泽宇说。
经过三年的努力,203寝室书写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传奇:三人次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三人次获得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两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三人次获得各类专项奖学金。在刚刚结束的保研工作中,203寝室四人全部保研,三人直博——李泽宇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余永同学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与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吴骋保送至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刘睿保送至本校光学工程专业。“这与我们经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是分不开的。”这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做的排头兵
是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更应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203寝室的四名同学从大一入学就非常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学校及省市各类科研创新活动。大一刚开始,寝室有两人加入机电创新实践班,大二下学期,四人均加入到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之中,其中,两人申请到国家级项目,两人申请到省级项目,并均在今年十月份成功结项。
吴骋是第一个参加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大一就参加了机电创新班。平时就注意观察生活细节的吴骋发现一个生活现象:插座是最基本的通电装置,但目前插座的插孔全部漏在外壳顶面,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吴骋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将插孔安装在一个凹槽里面,外面再加上一个透明的盖子,这样就能避免安全隐患。在老师的指导下,吴骋发明的内凹式插座诞生,第二年,内凹式插座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结构精巧,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这项发明的评价。
在吴骋的带动下,寝室四人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2012年12月,寝室的吴骋、刘睿、余永三人组成团队参加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他们的题目是一周的时间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板参数测试仪”。零基础的他们便开始分头行动,从组装材料的购买到仪器的制作,全是他们动手完成。除了上课以外,其余的时间他们全部泡在实验室,晚上寝室熄灯了,就到中厅去忙活。一周的时间几乎没有停顿,在去沈阳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电位器出现了问题,三个人又通宵完成修正。一宿没睡的情况下获得了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在仪器制作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做继电器的时候,他们从网上查阅资料,但怎么实验数据都不对,最终他们依靠自己的实验测试数据解决了问题。“不能教条主义,实践出真知。”刘睿说。
而此时,在中国科技大学参加比赛的李泽宇传来好消息,经过综合较量,李泽宇获得了全国物理实验竞赛比赛的一等奖。要知道,全国50多个高校200多名高手较量,获得一等奖着实不易。这一年,203寝室的四人都成为了学院的科研榜样。
大学三年,四人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级竞赛5项、省级竞赛7项、市级竞赛4项和校级竞赛4项,4人次奖学金。“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将学科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之中,不仅巩固了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李泽宇说。
勇担社会责任
他们不只是学霸,更在各项社会工作中绽露头角——有两人在学院团委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有两人在级队担任级队委员,三人担任物理1003班班干部,一个人担任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协会部长。众多的社会工作在他们看来,不是负担,而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余永是来自贵州的山村。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知山里面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懂得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刚上大一的余永便与贵州老乡共同创立了“一乡人”支教团。大一,作为支教队员,余永去了屯上小学担任数学老师,还时常普及计算机知识,一去就是28天。在他们支教过程中,附近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慕名而来,听大学生们讲课;临走的时候,车开动了,孩子哭着追赶着汽车……这些让余永难以忘怀。
回到学校后,余永便思考如何能扩大支教团影响力的问题。除了制作团队的队徽,余永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制作支教团网站,扩大支教团影响力。对编程和代码一窍不通的余永硬是凭着一股牛劲儿,花了整整二周的时间拿下了网站。不懂代码编程,就整天泡在图书馆;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去网上请教代码达人;夜晚实在太困,便泡茶,喝咖啡……二周的时间,余永基本都没有怎么睡觉。网站制作出来了,余永不仅成为了技术达人,也大大扩大了支教团的影响力。二年下来,支教团从当初的十几个人去一所学校,如今发展成为80余人支教六所学校。“有了信念的支撑,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余永开心得说。连续三年,余永的暑假都是在支教生涯中度过的。
被余永的故事感动,寝室的其他兄弟纷纷加入了支教队伍或者志愿服务工作。三年下来,有三人次参加大工学子母校行,宣传学校的同时也积极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传授了学习经验;两人次参加暑期支教活动,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知识之门,也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两人次参加大学生社区挂职,通过挂职了解到最基层社会工作者的生活,也服务了社区居民;一人次参加挑战杯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校优秀志愿者。三年共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17次。在实践中,既锻炼自己,也回馈了社会,尽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除了社会工作,203寝室的成员也都乐于在文化和体育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在大连市“12·9”长跑比赛中,用步伐书写坚持的篇章;在校足球比赛中,用矫健的动作体验运动的奥妙;在校“悦动杯”健美操大赛上,用舞姿展现他们青春的旋律;在院辩论赛中,用雄辩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寝室的每位成员都坚信只有努力才能使得自己应对更多的挑战。
203,这个家很温暖
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良好而融洽的寝室环境。虽然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使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格,但是他们团结一心,把203寝室当做他们在大学的家。
203,这个家很温暖,刘睿感触最深。刘睿是社会工作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的演出。作为学院健美操大赛的主力,刘睿除了要编排节目,每天要需要练习4个小时,每天回寝室就将近熄灯。寝室的其他三人都知道他很辛苦,每天都帮助他收拾桌面子,回去晚了,连洗脚水都帮忙打好。在刘睿排练的那段时间,寝室的同学像家人一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工作,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鼎力帮助。选课通知、学院通知等都是其他三个人帮忙。如今在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协会担任部长的刘睿懂得感恩,经常将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跟寝室的人交流,特别是有知名企业家来校做讲座的时候,刘睿都将这些信息告知给他们,让他们也长长见识。
一个寝室的学生在一起呆了四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对于203寝室来说,沟通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法宝。遇到麻烦一起解决,遇到问题一起讨论,团结成为了寝室中的主旋律。“谁有缺点,就直接跟他沟通。大家都敞开心扉,没有谁把问题憋在心里闹情绪。”寝室长吴骋说。记得有一次,因为李泽宇没有收拾寝室的桌子,导致在检查卫生时扣掉一分。寝室的三位同学就找李泽宇聊天,希望李泽宇要注意卫生。李泽宇也虚心接受。从此以后,203寝室在每次检查时都是满分。
寝室长吴骋每到期末的时候,主动去帮忙复印学习资料;刘睿经常带寝室的同学去参加各种活动;余永经常辅导C语言课程……相互照应,相互帮助,相互搀扶,少了面红耳赤的争执,少了尔虞我诈的算计,少了不合人群的自私,无形之中却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三年铸就了亲兄弟般的情谊。
正因为寝室的优异表现,203寝室连续三年获得了校“千优寝室”和“文明寝室”,在2012至2013学年更是全年寝室卫生成绩满分,成为一段佳话。“团结的力量大于一切,和谐的关系让我们更好的发展。正因为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寝室,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我们。”寝室长吴骋于是说。
即将毕业的他们又一次有了相同的选择——继续深造。他们有更远的目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科研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吴骋想在量子通信方面有所突破,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李泽宇想要在聚变等离子体方向继续钻研,在寻找新能源的道路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余永梦想成为一个原子分子物理学家,在微观的领域发现更多的奥妙;刘睿则希望能在光学工程方面收获成果,运用光的神奇来造福整个世界。怀揣着梦想的他们即将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们期待,期待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大工学子的力量。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