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大工人物】魏晓文:做一名教师是我的终生夙愿

————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者

2014-10-08作者:姜雪

魏晓文,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辽宁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标兵、辽宁省。先后荣获教育部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辽宁省高校首届教学优秀示范课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奖等各级奖项30余项。

9月10日上午,辽宁省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沈阳召开,我校魏晓文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光荣称号。从1982年至今,魏晓文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2年。她在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实践着自己的追求与价值,履行着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尽职导航。

“做一名教师是我的终生夙愿,也是我付出30余载光阴与心血的无悔选择。我始终执着于自己钟爱的事业,让师生情怀流淌在心里,立德树人、鞭策自己,润泽学生。”——魏晓文

“我第一次听到如此生动的政治课,不管将来工作或是生活,通过这门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信念会一直伴随着我,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挫折而停止。”这是听过魏老师讲课后学生的评价。在学校组织的历次教学效果网络测评中,她的课始终名列前茅。

“每当我站在三尺讲台,心中总是涌动着激情与快慰,从拿起教鞭那一刻,我已经将自己融入了这耕耘与收获的舞台。”。魏老师之所以能把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学生真心喜爱的“精品课”、“魅力课”,正是源自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珍爱,对青年学生的真诚关爱,对教书育人的无尚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魏老师认为一名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就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学术风范吸引学生,以求实进取激励学生,以创新理念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架起理论和实践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清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源于这份热爱,从教30多年来,魏老师始终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第一线,承担大量本科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硕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博士生专业课。虽然课程门类多、教学任务重,但她从不因执教时间长、课程内容熟而懈怠。针对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特点,根据课程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疑点,精心准备每一次课。她较早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科研为支撑开展延展式教学、案例教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多样化教学及研究型教学等探索。她将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和领悟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自强不息,执着前行;愈挫愈奋,笑对人生。”——魏晓文

“自强不息,执着前行;愈挫愈奋,笑对人生”是魏老师的座右铭,也是她带给周围人的一种满满的正能量,而今无论是她的同事还是学生也都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永远充满活力、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是魏老师留给大家的最深印象。甚至连教研室的电脑密码也让魏老师改成了“快乐生活每一天”。“或许你今天不开心,但是你看见魏老师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正是魏老师的这种人格魅力在无形中影响并带动着她周围的人。

林海玲是魏老师的学生,来自农村单亲家庭,入学之初有很强的自卑感,对未来人生之路比较迷茫困惑。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同她促膝谈心,在生活上关心帮助的同时,还用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她,使她逐渐摆脱自卑心理,变得阳光、开朗、自信。经过努力她不但在学业上进步显著,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导师创新基金奖学金”,而且成为学院研究生会外联部长,荣获“榜样大工:自强不息奖”,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今事业上小有成就。葛丽君是魏老师的同事,在她因身体欠佳而情绪低落、压力较大时,魏老师及时发现并与之谈心,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坚强乐观的精神鼓励和开导她,帮助她很快走出低谷,满怀信心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魏晓文

魏老师认为,教师只有做学问之师,品行之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观其行、循其步。她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教学科研型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形成自己有说服力的话语体系,给学生以理论的启迪和学术的熏陶。多年来,她在教学科研的结合与提高上不懈探索,执着前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中央统战部招标委托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4次荣获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并获得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特殊贡献奖。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她常用“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与学生共勉,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魏老师的研究生黄志华说,魏老师虽然平时性格温和,但是对学术问题却要求十分严格。经常利用双休日召开学术组会,组织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同进行学术研讨,在同一平台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每次学术组会她从早上8点半一直坚持到下午6点多,中午与大家一起吃盒饭,有时候学生们都感觉支持不住了,但魏老师却没有一点松懈,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厘清或解决思想困惑和学术难题,培养我们树立责任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目前她所带的硕士、博士已经毕业36人,大部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或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各自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和优秀人才。

“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这是魏老师对学院青年教师的亲身传授。青年教师屈宏说,从魏老师身上我深深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你要为你所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同时,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自己真学、真信、真懂、真教、真用,才能够也让学生信服。

“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团队共同拼搏的结果。这点滴成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闪光,只有在学生面前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拼搏奋进、团结和谐的集体。”——魏晓文

作为学院负责人,魏老师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多项举措帮助青年教师首先过好教学关,凝聚科研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术指导,全方位地为其成长铺路搭桥。“和魏老师一起工作,累并快乐着。”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共同感受。在魏老师的带领下,这个团队在教学中优势互补,在科研上潜心钻研,在学科建设上目标一致,在打造精品课程上齐心协力。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获批2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还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和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并荣获辽宁省“三育人”先进集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春风化雨润桃李,一片丹心育后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魏晓文老师在向学生传播党的理论和真理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追求与价值,体现了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彰显了在学科建设及课程建设中的骨干带动作用和示范影响力。对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她将继续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热爱与挚诚去诠释和践行。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侯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