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人物
首页 >> 大工人物 >> 正文

【大工人物·校友篇】陈崇茂:一“虾”激起千层浪

2021-04-30作者:李萍

【校友档案】

陈崇茂,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建设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生产经营部副部长。现挂职浙江温州文成县黄坦镇党委副书记。2008年—2011年硕士就读于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

“‘要想富口袋,得先富脑袋’,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说白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不适合我们这里产业的发展,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水里游的’——即无公害水产养殖。……将澳洲淡水龙虾这个产业搞起来,让它成为我们的特色,目标就是切切实实增加大伙的收入。”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陈崇茂在县水产养殖培训班上跟养殖户们的交流。

2.1.jpg

拳拳之心

2018年,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拟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去黄坦镇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有着十余年党龄的陈崇茂是绝佳人选,他被同事们称为“经营能手”“拼命三郎”,是公司的有力干将。

接到扶贫任务时,陈崇茂正像往常一样热火朝天地忙着制作标书。驻村工作是他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但作为一名拥有十余年党龄的党员,他深知这份责任沉甸甸。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陈崇茂坦言这是一份崇高而光荣的“使命”:“既然组织信任,我就全力以赴。”于是当即应下。

2019年6月,陈崇茂背起行囊,从车水马龙的街道走进坎坷崎岖的山村,怀着一腔热血与满腹经纶来到了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接近6小时的车程,一路颠簸,抵达当日,陈崇茂放下行李便去实地考察济下村,这也是他未来重点扶贫的地区。

穿过闭塞狭窄的土路,七零八落的房屋,满地乱跑的散养家禽,眼前的情景比想象中还要糟糕。一位村民对陈崇茂说:“我们没有什么产业,就靠糯米山药和水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老老小小……”一席话像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陈崇茂的心上,也让他切身意识到发展产业迫在眉睫。

每晚睡前,一闭上眼,满是村庄破败的图景和村民殷切的目光,陈崇茂心痛又心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崇茂决心为村子找到最有发展前景、最能脱贫致富的项目。“产业是老百姓的依靠,只有腰包鼓起来,他们才能安心。”接下来的两个月,他走遍文成县大小农贸市场,探寻产业之路。

2.2.png

勤勤之行

济下村依河而建,在熟悉周边环境后,陈崇茂注意到村里有一座水库,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何不从水做文章?干净充足的水源不正是现成资源吗!”陈崇茂灵光乍现,他将脱贫方向初步确定为水产养殖,且希望找到一个较新的品种,区别于当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曾经看过的扶贫案例在脑中闪过,陈崇茂想起《致富经》栏目里湖州某鱼鳖大户在市场饱和后,转养澳洲淡水龙虾大获成功,这给了他启发和动力。澳洲淡水龙虾个大味美,售价不菲,且养殖周期短,极具市场潜力,是产业扶贫的新出路。

经过漫长的悉心考察,陈崇茂确认济下村具备养殖条件,于是迅速落实引进澳洲小龙虾的构想,搭建完善的产业链。他在镇上的国有农场引进澳洲淡水龙虾种苗繁育企业,虾苗在该基地培育出来后,村民直接购买虾苗进行室外养殖,并安排专家全程免费培训,既保障龙虾成活率,又为养殖户减少压力,降低风险。

室外养殖首先就要解决虾田的问题。为不影响村民正常耕地秩序,陈崇茂走遍济下村的各个山头,最终选择开垦荒地梯田作为虾田,这就意味着开路、改造、引水…一切从零开始,难度和工作量都更上一层。

困难接踵而至,虾田问题解决后,陈崇茂发现下游水库与最高的虾田有120米的高差,水源无法通到山顶的梯田,而没有水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养殖工作瞬间陷入僵局。作为这项工程的顶梁柱,面对毫无案例参照的技术难题,陈崇茂直言压力很大,只能硬着头皮不断尝试。

经过仔细测算,陈崇茂提出使用水泵,通电后将水输送至山顶梯田的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水通了电通了,问题解决!”再次回想起这一零的突破,一向沉稳淡定的陈崇茂言语间难掩激动。

其实,赢得村民的信任并非易事,当陈崇茂第一次宣布引进澳洲小龙虾,并将济下村作为第一个养殖试点时几乎无人响应,这对于谨小慎微的村民来说,完全是异想天开,几次动员大会后,也只有10户村民来报名,中途又有5户退出……

面对担心质疑,陈崇茂用科学的养殖方式与完美的方案设计成功打消村民的疑虑,他像是养殖户的“定心丸”,剩余的5户村民全心全意支持他,原本将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看作天方夜谭的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愿意明年加入。目前,陈崇茂正在实地察看地形,为第二期300亩虾田改造工程做前期准备。

在陈崇茂紧锣密鼓的推进下,目前济下村已建立第一个澳洲淡水龙虾养殖试点。这一批虾苗实验成功后,明年将推广至其他村落,至少扩建300亩虾田,带动几百农户共同创收,届时稻田连片,虾塘交织,煞是喜人。一“虾”激起千层浪,陈崇茂不负所托,为老百姓找到脱贫“利器”。

2.3.jpg

这条产业发展之路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关注。养殖本地小龙虾、养泥鳅、养鱼以及未接触过水产养殖的村民,都来向陈崇茂询问关于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的情况。为了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队伍,2020年8月27日,陈崇茂在县农业局支持下,组织对全县有兴趣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的89名养殖户在当地进行培训,邀请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渔业协会会长陈坚讲解《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永嘉水产技术推广站陈志俭研究员讲解《生态养殖与鱼病防治》。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为产业壮大奠定了人才队伍的基础。

殷殷之情

转眼,陈崇茂来到济下村一年有余,在山间小路疾走的三百多个日夜,他感受过这里的日月星辰,烈日雪雨,更收获信任与关爱,他由衷感慨:“我现在也是村民了。”带着父老乡亲的热忱期盼,陈崇茂的每一天都充实紧张。

六点起床,乘车后再步行1.6公里进村,一大早赶去虾田监工查看,遇到技术问题,他便撸起袖子亲自上阵。今年夏天他连续在接近40度的高温天里行走,一度中暑,喝下藿香正气水后又扎进田间地头……此外他还与养殖户沟通、走访村户、参加村内会议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镇上往往已是天黑。

日久见人心,陈崇茂把自己当作济下村的一员,村里人也视他为“自己人”,“有没有做,做了什么,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有次陈崇茂和技术员像往常一样来到虾田,忽然下起小雨,两人都没带伞,踩着泥泞艰难行走,这时路过的老乡突然把手中的伞递给他们,陈崇茂一时有些惊讶:“那你怎么办?”老乡笑着摆摆手:“不碍事。”然后用力把伞塞给他,双手遮着头走开了。这一幕让陈崇茂至今难忘,村里人不善言辞,但会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感谢,一声声“来家吃饭”的热情吆喝,几颗新收成的瓜果蔬菜,都凝结着村民的心意。

如今的济下村,干净整洁,道路平坦,设施逐步完善,养殖产业即将发展,村民心情也大有改变,喜气洋洋的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曾经无暇欣赏的秀丽风景也逐渐晰起来,这个原本贫困的村庄,正在陈崇茂的用心用情间悄然改变。

来源:校友工作处
编辑:秦博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