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将民族大爱续写在3400公里的新疆大地上

2015-03-25作者:龙海波

从大连出发,在北京坐上开往新疆的火车,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阜康、呼图壁、独山子……22天时间里,足迹遍及新疆16个地方,仅新疆当地行程就达3400多公里,深入27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这个寒假孙壮有点忙,他用脚步丈量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距离,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辅导员跑男”。

从去年接过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的接力棒起,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辅导员孙壮心里就树立一个标杆——要以全国道德模范、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先进典型邵春亮教授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护航。为寒窗学子送温暖,鼓励困难生自强笃行;帮“问题学生”解心结,给浮躁的心灵以慰藉。

“80后”道德模范与“80后”新生力量的爱心接力

对于家远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的叶尔森·波拉提别克来说,期末考试前听老师说寒假要去家访的时候,他本以为只是句玩笑。“大连离新疆那么远!”,这是叶尔森·波拉提别克首先冒出的想法。当孙壮老师真正站在他家门口的时候,他和他的妈妈都被感动了。“要知道,我家多远啊,要坐50多个小时的火车,还有十几个小时的汽车。”

和叶尔森·波拉提别克有相同感受的,还有班上其余26个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去年,孙壮开始担任大连理工大学2014级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辅导员,班上共有76人,其中新疆学生30人,包括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等多个民族。

虽然从事辅导员工作已有8个年头,但孙壮依然是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一名新兵。寒假一开始,他便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家访之旅;而一次走访27个家庭,这也刷新了孙壮的家访记录。在他看来,只有了解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经历,工作做起来才有针对性。

“80后”出生的孙壮时常想到已经80岁高龄的邵春亮教授的那句话“带好这些娃娃,责任比天大!”。家访出发前,这两个“80后”促膝长谈,他们对少数民族学生有着相同的感情。邵春亮教授对这位年轻的后辈说:“你只要到了新疆,走进了学生的家里,顺顺利利完成家访工作,就已经转达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孩子的关爱。”

这份民族大爱的爱心接力便在两个“80后”间悄然传递着。

冬日的新疆,路途并不好走。很多家庭处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需要多次辗转才能抵达。但孙壮的记忆中并不是这些“苦日子”,而是那27个孩子的故事——“走进学生家中,才知道原来他们叫自己的孩子‘娃娃’,才能知道他们成长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走一遍他们走过的上学路,才能明白他们的求学之路有多么不易,才能激起更多的心灵共鸣……”新疆家访的经历,让孙壮触动太深:“这是我第一年带预科生,走过的这条路让我读懂学生们。”

而刚刚开学后的他又在计划着暑假的行程——今年暑假,希望能带着新疆的娃娃们到当地的大型企业里看看。对于未来,孙壮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带出来的少数民族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毕业后能回到新疆建设自己的美丽家乡。

35年永不更变的承诺

从1980年开设少数民族预科班起,这份牵连着少数民族的大爱一直在大连理工大学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坚守少数民族教育工作35年,大连理工大学一直信守一个承诺:学校会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条件,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

2014年,大连理工大学举办 “少数民族之星”评选,10个少数民族的10名学子获评“少数民族之星”,他们有的是“创新之星”、“文艺之星”、“学习之星”,有的是“体育之星”、“自强之星”和“公益之星”。“是民族梦想让我坚持不断学习,我是从家乡走出来的,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建设祖国。”门巴族姑娘德吉央拉在当选后之后表露的心声更坚定了学校开展“民族之星”评选的信心;在学校举办的嘉年华活动现场 “多彩民族梦”展示板块吸引大批游客驻足,维吾尔族姑娘小伙翩翩起舞,哈萨克族小伙弹起冬不拉,锡伯族学生介绍民族历史,藏族姑娘请你品尝家乡美食……一场精彩的民族盛宴在大连理工大学上演。

在学业上,学校专门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计划,选拔优秀教师为少数民族学生解决语言沟通难题,开设学业指导中心,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业指导;在第二课堂方面,举办“少数民族之星”评比、“多彩民族梦”少数民族文化展、“最美民族风”少数民族文艺大赛等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活跃在学校各个舞台上,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5年来,从大连理工大学——这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已走出了6000余名少数民族学子、在职科技和管理干部。他们中有锡伯族第一个女博士葛俊凤,有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永明,有担任校博士生会主席、多次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维吾尔族学生克里木,有奥运火炬手的新疆独山子乙烯厂副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尤里瓦斯·买买提,有乌鲁木齐铁路局科研所电务研究室主任、2006年被授予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的吴庆胜……

以邵春亮教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是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坚强保证。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老爹”这一亲切的称呼还未远去。而如今,对叶尔森·波拉提别克等新一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而言,孙壮的“大哥”形象已然确立。

民族教育,薪火相传。播撒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少数民族学子的成长成才。因民族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大连理工大学已4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校党委书记魏小鹏表示,学校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少数民族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栋梁。

家访日记摘选

2015124  天气    新疆哈密

从北京到哈密的列车上,我的这个车厢里基本都是大学生。好多大眼睛高鼻梁的少数民族娃娃们一路上弹着吉他、唱着歌,有说有笑,旅途上一点都不孤单。和我对铺的女生在三亚学院上大三,三天前从三亚出发到广州,再从广州到北京,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坐了五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在外求学真的很不容易。她们得知我是从内地到新疆家访的辅导员都比较惊讶,加上面部特征一看就不是少数民族同胞,还操着一口东北话,我仿佛成为了车厢里一个客人。我给他们讲大工、讲家访,他们也和我分享自己大学的事情。

坐了27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家访的第一站哈密。出站口挤满了等待接孩子回家的家长。孩子们看到许久未见的爸爸妈妈把行李放在一边就上去熊抱。一个女生看到妈妈还掉了眼泪,我掏出手机想拍下这感人的一瞬,刚想按下快门却在画框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向我招手。穿着一身橙色羽绒服的帅小伙就是我在哈密的哈萨克族学生巴合别尔根·阿山。他一个小时前就到了火车站和我微信联系。因为天冷我告诉他到室内等,然后我到下车后再联系他。

他是我新疆家访的第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学生格外亲切,我脱下手套和别尔根行握手礼,孩子的手冻得冰凉,我想他一定是一直站在出站口。 

2015126  天气    新疆乌鲁木齐

凌晨的乌鲁木齐飘起了雪花,这是我在这个冬天看到最大的雪。大连的这个暖冬都没看到下雪。看到乌鲁木齐街道的宣传语才知道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就让我用这22天的家访为自治区献一份礼物吧! 

2015128  天气  多云转雪  新疆乌鲁木齐

今天的家访任务比较重,有三位同学:乌孜别克族学生苏毕·艾克拜尔、维吾尔族学生卡穆冉·阿迪里和麦尔旦江·艾合买提江。他们三家离得相对较近,都在104路公交车的一趟线上。从水磨沟站—赛马场站—延安路站,三位同学都在公交站接我,家访结束后再陪我到公交站看我上车了才肯离去。苏毕告诉卡穆冉,卡穆冉又告诉麦尔旦江“老师已经上104路车了”。

这一路,我感觉我像是个“孩子”,他们三位高高大大的小伙子像是“家长”,把这位外地的比他们大十几岁的老男孩护送着。 

2015130  天气    新疆呼图壁

今天在阿得力·四郎木拜克家里的家访略显尴尬。回去一定得减肥啦,不然盘腿坐一个多小时的确有些困难,大体重把腿都压麻了…… 

201521  天气    新疆塔城

结束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两个蒙古族学生的家访已经是下午两点,已经没有班车赶往下一站塔城(当天仅有两趟班车,最晚的一趟是中午11点)。乌图那生·王臣才仁帮我找了辆拼车上了路。四个人每人100块钱车费真的不贵,因为两个地方的车程要四个多小时。一路上与车里的司机和乘客聊天,司机听说我从大连来新疆家访说什么也不要车费义务把我送到塔城。同样的情况在哈密打车时也遇到过。司机拉活很不容易,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攒够了我们四个人,心意领了但车费绝不能少。这两个细节,让我这个漂泊在新疆的异乡人心里倍感温暖。 

201523  天气    新疆伊犁

新疆—伊犁州—霍城县—芦草沟镇—墩买里村—十大队,一位学生家访结束。珍惜并感激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维吾尔族学生,不然我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感受到了维吾尔族家庭的好客与温暖。从这里到大连,大概要经历51个小时的车程,加上中途转车等车,要五天时间。敬佩、心疼! 

201526  天气    新疆尼勒克

今天又是印象深刻的一天,生活的艰辛与母亲的热泪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这都是你们不得不经历的人生。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和那拉提镇英加尔村是我此行家访最偏远的地方,但却留下了很温暖的记忆,说不定几年后你们的婚礼我还有机会再来这里。回县里的路上,我告诉司机要赶车,司机一路飞奔,全车人跟我坐上了颠簸的“过山车”。山上的雪融化到山脚下就是小型泥石流,巧遇了三拨羊群和牛群,最后终于赶在了五点前到达县城客运站。

刚好赶上最后一班到尼勒克的班车。班车开了四个多小时到了尼勒克客运站,再坐摆渡车两个小时就能到尼勒克火车站。希望能赶上今晚22:53从尼勒克回乌鲁木齐的火车。班车刚刚在雪山上的绕山路很险,好几次都是车头连续一百八十度转弯,路只有一车宽,一边是山,另一边是悬空。

还好有宋正杰妈妈烤的小面包。这一路很多时候饭点都在班车上,多亏这些面包填饱肚子。除了面包,我还收下了另外三份家长准备的礼物:伊尔潘妈妈绣的香袋、永志鹏姑姑绣的拖鞋(据说锡伯族结婚婆家要给新郎新娘绣拖鞋,他们听说我还单身,说送给我结婚时穿)和阿得力妈妈做的酸奶子。而其他学生家里有些也准备了一些特产和礼物,但都被我拒绝了。严守纪律是我家访的一个底线,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更代表着大连理工大学乃至全国的辅导员。 

201528  天气    新疆乌鲁木齐

今天的家访有些特别。我哈萨克族学生高晓琨的父亲阿斯哈是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86级校友,当年也是一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考入我校。30年前,时任我校预科班班主任的邵春亮老师就曾来到阿斯哈师兄的家里家访。30年后,师兄把女儿送到自己的母校读书,以校友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迎接女儿的辅导员家访。 

201529  天气    新疆乌鲁木齐

今天很累,心情有些低落。一位乌鲁木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死急救入院。赶在离开新疆之前筹得了首日住院押金,还好没耽误治疗。感谢雪中送炭的同学和家长们!希望过几天的手术成功!祝福这位坚强的爸爸!赶在孩子开学前把病治好也能让孩子安心上学。

 2015222  天气    辽宁抚顺 

一个月前,我从大连出发开始了22天的家访。一个月后,我有时做梦还会梦到新疆,梦到家访时的情景。我想,我是爱上了新疆,爱上了好听的疆普,爱上了那里的人。连《新闻联播》里看到新疆的大雪都那么兴奋和亲切。

今年暑假,希望有机会能带着新疆的娃娃们到当地的大型企业里看看,也希望同学们毕业后都回到新疆工作,建设自己的家乡。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