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优秀研究生标兵冯仲恺:脚踏实地一路前行

2016-04-08作者:文/研究生工作处 图/甄先子

“冯博士,水调数据没有上来,你看是怎么回事?”

“好的,我们马上核查,您稍等。”

“您看现在好了吗?我们系统没有问题,是数据平台网络延迟造成的。”

“嗯,看到了,辛苦了哈!”

类似的场景经常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无论是清晨还是在深夜,他都会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仔细排查问题。他,建设工程学部博士冯仲恺,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一种精神——脚踏实地,方能一路前行。

No.2 优秀研究生标兵:建工冯仲恺

躬身实践,奋力前行

5年前,刚刚结束本科学业的冯仲恺,以优异的成绩推免直博,那时他尚不清楚“博士”的真正含义,也对自己将要面对的生活一无所知。抱着对程春田教授的崇敬之情,他开始了水电调度方面的研究工作,而这一做就是5年。时至今日,程老师在首次团队例会上谈到的内容他仍铭记在心:“我们做工程的人,一定要根据实际问题来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努力做到理论服务生产、实践提升理论。”然而,由于专业基础较差,他对水库调度、经济运行等专业基本内容毫无概念,动手编程更是谈之色变。但他并未退缩,而是在团队诸位老师与同门的帮助下,开始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系统研发技能。不知不觉间,他由“什么也不懂”到“好像懂点儿”、从“凡事不懂就问师兄”到“我再琢磨琢磨”、从简单的数据整理到复杂的系统设计,也逐渐参与到了教研室项目之中。

2013年,对于博士二年级的冯仲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这一年,他被委派前往贵州开展水调系统研发工作,本以为很快就能回来的他,结果一去就是两个月。到达现场之后,他发现既要沟通协调贵州电网、乌江公司、南瑞水情等6家单位的数十名工作人员,又要每日与水情数据平台、节能发电系统、实时调度系统等9个系统开展近10万条的数据交互工作。他抱着“不能砸大工招牌、不能给团队丢人”的心态,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生产现场报道、凌晨2点左右才能休息,最终圆满完成分派任务,受到合作方的一致好评,他所负责的项目先后荣获贵州电网公司技术改进贡献一等奖和南方电网公司技术改进贡献二等奖,而他均为唯一的学生获奖成员。

至今,冯仲恺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贵州电网水调自动化高级应用系统”等4项企业委托项目,先后出差数十次,累计时长接近12个月。从“你到底行不行”到“冯博士,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经历了无数的辛酸经历和勤劳汗水,他所展现的大工精神为母校增光添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深明白这一道理的冯仲恺,并没有局限于自我研究,而是在完成科研项目和任务之余,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深知科学研究决不能闭门造车的他,珍惜学校和教研室提供的每一次交流机会。

2011年10月,刚刚进入博士阶段的冯仲恺,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学术会议,“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四国水电系统优化问题研讨会”在大连举行,作为主办单位的一员,冯仲恺有幸见到了以前只在论文作者栏里认识的水电专家。这次会议,虽然未能亲自与专家们面对面交流,但是在连续几天的报告中,他重新认识了水电优化调度,聆听了专业最新进展,切身感受到了国内外学术大师风采,对他未来几年的博士生涯意义非凡。

2015年,进入博士4年级的冯仲恺,已不再是初涉专业的“菜鸟”,对于专业已有一定认识和研究的他,开始参加更多的学术会议。2月,他前往北京,参加了中科院举办的“工程代理优化”学术培训交流活动,他在知名优化专家的详细解释和亲身示范中,掌握了“模拟-优化”代理方法;4月,他报名参加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80周年专题会议,与来自各个水电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深入交流,并获得了优秀论文三等奖;5月,他在导师的带领下远赴美国德州,参加了2015年世界水环境水资源大会,并通过Poster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介绍了自己对于水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的研究进展,在交流中收获了许多很好的学术建议;同时,连续几天学术报告的狂轰滥炸,虽然这让英语并不流畅的他头疼不已,但是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巨大差距,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科研动力与斗志,让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水电调度领域。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水电站是人类调节径流、应对突发旱涝灾害的工程设施,如何科学预测径流以‘避免天公不作美’、并高效开展调度作业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是长期以来水利人所关注的两个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4年前,程老师在《水资源系统分析》课堂上的一席话,开启了冯仲恺对于水电调度的兴趣之门。他经常以“水货”自居,不善言谈的他一直怀揣着“作为水电人,总是要做点事情的”想法,默默前行。从基础的水文模型、常规的调度方法,到新兴的集合预报、高效优化方法;从掌握水电经典理论知识,到尝试借鉴其他领域最新成果;从不知如何下笔、到自主撰写文章。

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大规模多层级水电系统调度问题研究”等4项国家级课题的支持下,冯仲恺从多尺度水文预报和高效调度方法两方面着手,实现了耦合高精度气象降雨预报信息的中期径流滚动预报系统,能够将水文预报预见期从原来的3天提升至近200天,并已在贵州电网20座水库、广东新丰江水库等投入生产运行;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创新性地将传统方法与试验设计、并行技术、群体智能相结合,提出了OPOA、ODDDP等新型调度方法,能够将水电站解算规模由传统方法的十余座提升至数百座,研究成果为大规模复杂水电系统调度的可计算难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博士期间,冯仲恺已录用学术论文16篇,申请国家专利1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以优异的表现先后斩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第八届博士生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屈伯川奖学金等多项奖励与荣誉称号。荣誉与奖励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反而让他能够更冷静、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成为他继续前行的不懈动力。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冯仲恺已在大工这方热土生活了近9年,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记录着他诸多美好的回忆,每当心浮气躁时,他都会在校园里静静地走一走,感受母校温暖的怀抱,让他可以在科研和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他秉承着这样的科研信念深入开展水电优化调度理论研究,力争为中国大水电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无愧于母校与导师的培育之恩。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