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看到兰花就想到你―追记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下)

2008-07-10作者:single

  冯理达走了,没有留下一件贵重的遗物。只有那一盆盆淡雅的兰花,馨香如故。

  冯理达一生以兰花为友。她和丈夫养兰、画兰、咏兰,传为佳话。“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去芬芳过便空。惟有大地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芝兰含幽香,竹虚节亦强。人间颂兰竹,品格最高尚。”这些都是他们的杰作。

  兰如其人,人如其诗。作为冯玉祥将军的长女,她既有父亲的侠骨,又有女性的柔肠。她一生追求高尚、气节、至善、至美,如同兰花的品格。

  “看到兰花就想到你。”这是许多亲友对冯理达的深情思念。

  “亲人”知多少

  冯理达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她的人生字典里,爱不是狭义的家庭小爱,而是广义的人间大爱。

  她曾说:“只拥有事业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亲情、友情是生活的基石,是人性光辉的一面。”

  她的办公室里,几乎挂满了家人的照片: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丈夫、儿子……她每天都会用心灵与他们对话。她的卧室,摆满了第三代孩子的照片。每天晚上,她看着这些小不点入睡;早晨醒来,一溜小不点们排在那里看着她。这些照片,让她感到心情舒畅。

  丈夫罗元铮的去世,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丈夫的骨灰盒就放在家里,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在骨灰盒前默默呆上几分钟。双人床上,摆放着丈夫用过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但是,她把对逝者的爱藏在心底,把更多的爱给了生者。

  冯理达的“亲人”有很多,但不少人并没有血缘关系。曾有人传言:冯理达找了很多保姆侍候自己。其实,这些保姆大都来自革命老区,有的还是孤儿。她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资助这些贫困者。

  冯理达常对儿子罗悠真说:“我的孩子不止你一个。”的确,她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吃饭时,只要有一个孩子没回来,她都会倔强地等着,直到人齐了才开饭。她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教他们学文化、学技能,甚至还送到国外培养。

  2006年夏天,冯理达为3名身边工作人员请来清华大学的家教,补习英语,学费全部由她支付。3个女孩子,都是从零开始。每周六、日下午,学习两个小时。在学习期间,冯理达从不安排她们任何事情做。有什么事,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做。很多时候,她们实在过意不去,就说:“您有事就喊我们,耽误不了多少学习。”但冯理达从来没让她们中断学习。后来,工作人员李波提出想学习康复理疗,冯理达就给她报了培训班,早出晚归,进步很大,冯理达甚感欣慰。

  冯理达外出,包里总要装一个小小的笔筒,里面是针灸用的银针。她说:“有了这套装备,随时可以治病救人。”她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学习针灸,掌握一技之长。为了找穴位,她就在自己的胳膊上做示范,边扎边讲。有时候,她还让他们在自己的身上扎,孩子们都不忍心。她却严厉地说:“我不怕疼,你们现在放心地练习,将来为大家服务,别人就少受些痛苦。”于是,孩子们开始大胆练习。即便扎错了,她也笑眯眯的。

  司机陈昌进的家乡在安徽淮河边,几乎每年都要发大水,有时粮食颗粒无收,经济条件很差。冯理达知道情况后,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他哥哥上高中时,冯理达每月给寄几百元。后来,他哥哥到北京上大学了,冯理达每月给1000元。冯理达还经常督促小陈学习文化知识,并给他买来字帖,教他练字。在冯理达的鼓励下,小陈参加了部队法律自学考试,并拿到了大专文凭。

  医者父母心

  在病人面前,冯理达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她以医者的仁爱,温暖了无数病人的心。

  20世纪70年代,冯理达在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当医生。她常常主动到病人的床前,问寒问暖,和他们谈心交流,打消病人的疑虑和恐惧。

  1974年,传染科收治了一名肝炎病人,20多岁,还患有严重的痢疾,经常把大便弄到床上。作为主管医生,冯理达对他格外关照。一天晚上11点多,冯理达还在办公室整理病案,值班护士李永妹劝她早点回家休息,她说:“那个病号我还放心不下,咱们再去看看吧。”当她们走进房间,一股恶臭迎面扑来,病人的身上沾满了粪便。此时,冯理达没有一丝责怪,而是轻轻抱起病人,擦净他身上的脏物,再让护士换上新床单。收拾完后,她又亲自打来热水,为病人擦洗身体,一直忙到凌晨1点。可是,就在护士李永妹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看见冯理达正在洗手间里洗东西,那是病人刚换下来的脏衣服。一瞬间,李永妹的眼泪掉了下来……

  作为一名医生,冯理达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最大快乐。

  王惠是一名既不幸又幸运的女孩。1995年3月,她患了结核性脑膜炎,父亲带她走了很多医院,都被无情地判了“死刑”。当时,她还不到20岁,由于大量服用激素,整个人都变了形,体重由72斤长到180斤,视力仅有0.03。做脑引流时,流出来的都是脓和血。

  一个偶然的机会, 王惠父亲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有冯理达副院长用中医药治疗顽症的故事。他如同在黑夜里看到了灯塔,立刻登门求救。冯理达说:“光靠西医不一定有效果,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此后,她亲自出面联系了中日友好医院、天坛医院的专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当时,这家人为了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如果再住院,只能卖掉房子。听说这种情况,冯理达主动提出在自己的办公室支张床,让王惠住在她身边,并安排工作人员全天陪护。同时还给她办了张就餐卡,叮嘱她多补充营养。

  就这样,王惠成了冯理达办公室里的特殊一员。冯理达除了每天指导治疗,还教给她一套“眼操”:每天看远处的绿色植物。刚开始,她什么也看不见,阳光刺激得眼睛直流泪。坚持久了,视力越来越好。看见她久违的笑脸,父母高兴得哭了。

  经过4个月的治疗,王惠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由于长期休学,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校。于是,冯理达亲自联系了一所计算机学校,出钱送她学了3个月电脑,随后又转到第二外国语专科学校就读。2003年,她成为北京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后,冯理达始终和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心着她的成长。

  情牵众孤儿

  作为一名医学专家、海内外知名人士,冯理达生活简朴,粗食素衣,本该有不少积蓄。然而,她的钱却总是不够花。

  据她身边工作人员说,每到月底,冯理达总会催促他们去取钱。有时,还没到发钱的日子,她就会问:“怎么工资还没到账?”工作人员每月都把工资卡里的钱全取出来,交到她手上。部队涨工资前,她总是说缺钱;涨工资后,她的工资还是所剩无几。

  那么,冯理达的钱都花到哪里了?

  1998年,河北张家口地区发生地震,得知灾情后,她万分焦急,第二天就给张家口市民政局寄去1000元,在电报中,她深情地说:“张家口曾是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疆场,我永远不能忘记张家口人民为抗日所做的巨大贡献,听说你们那里发生地震,现寄钱给予支持。”

  多年来,冯理达虽然工资微薄,但她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慷慨解囊。无论是南方洪水,还是印度洋海啸,只要有灾情,她就带头捐款。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失学儿童、贫困患者,也都牵挂着她的心。

  2006年11月23日,是冯理达的生日。儿子罗悠真拉着她去逛街,想为她添置几件新衣服。到了一家超市,冯理达忽然看见文具店里的圆珠笔很便宜,就高兴地说:“悠真,你看,这笔真便宜,西北贫困地区还有多少孩子没有笔写字啊,我过生日,最想要的礼物就是多买些笔,你看行不行?”那天,他们买了两箱4000支笔,寄给了西北地区的希望小学。做完这件事后,她高兴地说:“这个生日过得很有意义,我很快乐。”

  北京红十字绍家坡康复医院是一家公益性医院,曾收养了很多孤残儿童。冯理达不仅为孤儿们捐款达5万多元,还用无私的爱温暖着他们,使他们走出了贫困、自卑、仇恨,变得健康、自强、乐观。

  据院长万苏建介绍,山西省大同市有个贫困村,叫散岔村,那里常年寄养着300多名被父母遗弃、身有残疾的儿童。在政府的关怀下,当地百姓收养了他们。因为无名无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姓氏“党”,孩子们都被称为“党娃”。

  党荣是被养父母从野狗嘴里救下来的。长大后,因不忍心看着养父母辛苦操劳,辍学在家务农。2001年,她被带回北京。刚到康复医院第二天,冯理达就来了。她一进门就喊:“院长,你接回来的孩子在哪里?快让我看看我的孩子!”党荣羞涩地直往后躲,冯理达却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像久别的母亲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望着孩子的脸,她心疼地说:“这孩子怎么又黑又瘦,得多吃点东西,先把身体养好。”对于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那一次拥抱成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在康复医院,党荣开始学习中医护理知识。一天,冯理达对党荣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英语。党荣说:我一个山里娃,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怎么可能学好外语呢?冯理达说:“学会了英文,你又多了项本事。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英语,还能够更好地把中医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只要你努力,奶奶对你有信心。”为此,冯理达专门买来了英语教材和复读机。每次见面,冯理达都要求和她用英语对话。如今,党荣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宾对话,承担医院的对外交流翻译工作,现在已赴美国学习。

  玉洁来自山东枣庄,她是在苦水里泡大的。5岁那年,她亲眼看到父亲因家族矛盾被仇人杀害。于是,她怀着复仇的念头,走上了习武之路,13岁就有了不凡的身手。

  1998年,玉洁被这家医院收养了。有一次,冯理达看完她的武术表演后,悄悄对她说:“孩子,满怀仇恨的人生,是畸形的人生;充满仇恨的心灵,永远都不会快乐!奶奶不想让你一辈子都生活在仇恨的阴影里,希望你能消除心中的仇恨,做一个阳光女孩。”那时,她根本理解不了这些话。

  后来,冯理达经常讲起自己的坎坷经历。她说,她对日本帝国主义恨之入骨,可是她的儿子娶了日本姑娘做妻子,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反而高兴地参加了婚礼。冯理达说:“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有爱才能化解一切矛盾!孩子,我不希望你去报仇。我想你的父亲和我是一样的心愿,希望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那样,他才能在九泉之下瞑目。”

  为了让玉洁走出阴影,冯理达让医院安排玉洁到散岔村义诊。看到那些孤苦而顽强的生命,玉洁哭了。她说:“与那些可怜的孩子相比,个人的仇恨又算什么呢?与其用一生宣泄仇恨,还不如用一生去关爱别人。”

  如今,玉洁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作为医疗队的骨干,她每月都要去散岔村义诊,还经常自己掏钱给那里的孤儿买书包、文具等用品。2002年,她把自己在美国武术比赛获得的1万美元奖金捐献给了散岔村。她说:“冯奶奶用无私的爱帮我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她不但消融了我心中的坚冰,还把爱的种子撒进我的内心。”

  得知冯理达去世的消息,康复医院的孩子们悲痛万分。护士长丁智炜长跪在冯奶奶的遗像前,泪流满面地说:“冯奶奶,我一辈子只跪过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院派出14人的医疗队前往灾区。在帐篷里,孩子们挂上了冯理达的遗像。他们说:“奶奶没有走,她每天都在看着我们!”

  人去花如故,馨香满乾坤。冯理达走了,但她的品格却如兰花一样,散发着无尽的芬芳!(人民网记者 白剑峰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陈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