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人文学院举办第一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系列讲座”

2010-04-28作者:single

4月26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系列讲座”在图书馆多功能厅隆重开讲。作为本学期的第一位主讲嘉宾,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先生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歧路的诗学——先锋诗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反思”的精彩报告,中文系系主任张学昕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人文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代表人文学院聘任罗振亚教授为兼职教授,为其颁发聘任证书并佩戴大连理工大学校徽。洪院长对罗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罗教授对我校中文学科的建设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


随后,罗教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诗人自杀现象入手,以海子、戈麦、顾城为典型代表,对先锋诗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罗教授指出,先锋诗人的自杀首先源自形而下的生命“陷阱”,与爱情、贫困、婚恋纠葛等具体事件息息相关,而不能完全归因为文学创作带来的精神苦闷。其次,诗人们的悲剧源自形而上的无路可走。诗人诗歌的边缘化处境、诗人们的死亡意识和感伤、幻想、封闭、偏执等病态精神特征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诗人自杀的最内在、最本质的深层动因。罗教授认为,置身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诗性匮乏、诗人纷纷投降的文化语境,海子、戈麦等人为诗歌而死,“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虚空”的勇敢抗议行为,是为二十世纪末诗坛献身精神的象征,它崇高的仪典意义已指向超越一人一事的人类历史和生存样态的拷问。但是,顾城的死亡意义却不能与之等量齐观,如果说海子、戈麦的卧轨投湖完成了绝望凄艳之诗的书写,以诗意的、本体的、形而上的死亡方式,维护、捍卫了诗的理想和价值,是令人震颤的悲凉壮举;那么顾城的行为,则解构了海子以来死亡话语的诗意和正义性,下降到了个人病态经验的层面,在他挥舞斧头的瞬间,诗歌和诗人的价值理想就彻底被消解了。


罗教授鞭辟入里的层层透析赢得了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讲座的最后张学昕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张教授指出罗振亚在将近20年的诗学理论研究中不断发掘丰富的内涵,增加了当代诗学研究的学术重量,他的诗歌研究蕴含深邃的诗学价值,充满对现代诗歌坚韧的、满怀敬畏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一位学者的诗人情怀与深邃气度。

(王玉春 通讯员 金保德)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