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广兰1988年从大连理工大学造船系涡轮机专业毕业,现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高级工程师。她与王英杰、张玉珠、葛丽玲、严鸿并称为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的“五朵金花”。她们在“大型空分压缩装置”设计这个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技术禁区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2月,“五朵金花”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近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详细报道了“五朵金花”在研制4万空分机组的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闯过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做出突出贡献的感人事迹,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欣闻这一喜讯,校党委书记林安西立即向沈鼓集团致电祝贺,并与校长程耿东代表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向沈鼓集团和王广兰校友致信祝贺,由衷地为有一批像王广兰这样的杰出校友感到骄傲与自豪,并鼓励全校师生与时俱进、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创新奉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贡献力量。王广兰收到贺信后,万分感激母校及师生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并急速回信,发自肺腑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真挚谢意与深深祝愿,娓娓地倾诉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及学习与生活感悟……
母校,我想对您说……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里,先轻轻的道一声“你们好”,籍向母校倾吐我的思念和感激,向学校领导和恩师们致以真挚的谢意,向学弟、学妹们送上我衷心的祝愿和期盼!虽然我身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但我和你们都能感受彼此的心情,心意相连!在我离开母校将近17年后的今天,我很感激母校仍然记得我这个不算优秀的学生,并给了我如潮涌般的关爱,让我内心一直难以平静。我每每提笔,总感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却又很难下笔。我不知要用多大的成绩才能平衡母校对我一如既往的关爱之情。
作为大工的学子,我始终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深情。真的谢谢你――我的母校大工!
我很庆幸选择了大工,我更幸运大工选择了我
若干年以前,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热情盲动的青春少年,面临着高考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我的父亲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官,像所有的家长一样,他对我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并按他的理想为我设计了今后的人生道路。父亲特别希望我能够成为一名军医。因此在没有征求我意见的前提下,和他的一个在军医大学的战友联系好了,为我今后的从医道路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在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最终时刻,我还是尊重了自己的理想选择――我想学工科,我要当一名工程师。我的坚定让我的父母很是意外。就这样,我从长沙来到了美丽的北方海滨城大连,来到了大连工学院!
在大工的四年,是我生命中不可替代、最值得留恋的四年。学习期间,无忧无虑、激情四溢的我,为求学于这样一所国家一流的重点大学而兴奋,贪婪的汲取知识养料,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积极的利用学校的资源充实自己。课堂上,我专心致志的听课,认认真真的做笔记;课堂下,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看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琳琅满目的藏书常使我在书架前流连忘返;学校学科齐全,选修课也有很高的水平,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也选修了一些选修课,以拓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校社团组织多,文体活动频繁,根据个人的爱好,我也尽力的参与其中,使我得到了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始终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不懈的努力,使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了独立思考、全面领会、灵活理解的能力,体会到了重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使自己在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并在毕业时满怀信心的走上了沈鼓这个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
在大工的四年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四年。四年中,我有过喜悦、感动、挫折和迷惘。四年中我在一步步的成长:从最初的青涩无知、热情而又盲动,到走出校门时,我的知识更加渊博、思想更加深刻、心灵更加丰厚。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而且选择自己的道路,是你最基本的权利”。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深感自己当初选择大工是幸运的。大工是我今生最运气的第一个选择。母校教给我无穷的知识,给了我无数的青春梦想,为我指明了人生奋斗的航向,更给予我在以后的风风雨雨人生中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母校给了我实现理想的原动力!
很多年前看过《邓颖超传》,至今记忆犹新的不是这位具备文韬武略的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是她说过的一句话“凡事,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放弃百分之一的希望”。
怀揣着梦想不断学习,大学生活乐观而充实。走向工作岗位,我承接的第一台设计任务,竟然与我的毕业设计那么相像。这一下子就调动起我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我边工作边学习,用心参加公司的技术培训,虚心好问,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针对各时期工作的不同特点,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我的工作,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不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这样一直在公司设计部工作,到现在已累计主导设计了30多台令同行瞩目,甚至是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型离心压缩机,并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
由于我扎实的技术准备,在华鲁恒升四万空分压缩机组的设计工作中,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空压机主导设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繁重的工作和难熬的等待过程锻炼了我的能力和心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面对现实。在研发的日子里,有炎炎夏日的挥汗如雨,有深更半夜回家的焦急和疲惫,有家人和朋友不理解的委屈的泪水,有繁重工作和压力所带来的病痛。但是,面对国家和公司领导对我们的期盼和嘱托,我感受到自己肩上任务之重大,使我不敢有一丝杂念,只想着能早点突破这个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技术禁区。繁重的设计工作枯燥而乏味,有时又困难重重,但是我知道:大工的字典上没有退缩,大工的学生永不言败!
为了理想,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目前,沈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企业为我们搭建了飞翔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心甘情愿地付出,沈鼓又是我今生最运气的第二个选择。
我们所承担研制的压缩机填补了一项国家空白,是对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巨大贡献,是对我个人努力奋斗的一次肯定,也是当年的大工学子对母校理应做出的回报!我希望自己可以坦然的对母校说:我是大工的学生,没有辜负母校对我的期望,我努力了!
很多年前看过《邓颖超传》,至今记忆犹新的不是这位具备文韬武略的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是她说过的一句话“凡事,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放弃百分之一的希望”。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面对压力,永不言败。
从默默无闻到“轰轰烈烈”,我深深的体会到有一种幸福叫“感动”!
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中,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的确算不上什么,我只能说我是幸运的。我是从大工走出的普普通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赶上了“振兴东北”这个时代,仅仅因为我投入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工业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和全国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沈鼓“五朵金花”的事迹后,来自于母校老师的慰问电话让我应接不暇。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母校会如此关注着我的进步和成长。
我们敬爱的林安西书记和程耿东校长给我们公司的苏永强董事长发来了贺信。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那封贺信里都说了些什么,但是从苏董事长的表情里,我读懂了林书记、程校长激动的心情和对昔日学子无尽的关怀和关注。
最让我感动的是黄锺岳老师和王维整老师夫妇。他们当年都是留学苏联的学者,温文尔雅,淡泊名利,有着儒雅的学者风范。然而,就是这样一向心态平和的两位老学者,在看了关于我的报道之后,异常兴奋的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表达了他们由衷的祝贺和喜悦之情。这种只有父母对子女的些许进步所表达出的骄傲和激动不已,让我热泪盈眶。
我始终感谢我的王晓放老师。虽然,她只比我大几岁,却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毕业之后她始终和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我遇到了困难还是取得了进步,她都要和我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从生活上关心我,在工作上鼓励我。她还特意为我挑选了一只行走中的翠玉小象,勉励我“走向成功”。那摆在办公桌上的晶莹剔透的小象,不知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工的毕业生是大工嫁出去的女儿,永远是有娘家牵挂的人。
还有我原来所在系的老师们和我当年的同窗们,接到他们任何一个人的电话,都让我眼睛模糊,泪水充盈……
成绩似乎突然出现,让我从默默无闻到“轰轰烈烈”,我深深的体会到有一种幸福叫“感动”!母校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基础牢固的四年。她教会我生存发展的知识,使我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让我一次又一次享受成功的喜悦;她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不去追求名利,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她给予我奋斗进取的力量,让我有毅力去面对困难,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我事业最艰难的时刻,来自母校的关怀,抚平了我的伤痛,给了我奋进的信心和希望;当我走进人生收获的十字路口,品味敬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时,我很欣慰,母校,你就站在我的身后!
今天的成绩是母校对我培养、教育和关爱的结果,是你为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今天的成绩,属于我的母校!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很多人曾对我选择留在沈阳这个北方工业城市表示不解。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做任何事我都不会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目标,我有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也会权衡利弊,但我会为了更远的目标,放弃暂时的利益。
大学时我主修热力涡轮机专业,到沈鼓是专业对口。而且,由于沈鼓技术实力雄厚,在全国同行业中一直是龙头老大,我在毕业之前就知道“鼓老大”这个称谓,对沈鼓印象特别深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的爱人(也是大工校友)家在沈阳,所以我也就自然的追随爱情来到了沈阳,投身于现在的工作岗位中。
如今,我取得了一点成绩,公司也给了我很高的认可,已被公司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目前正承担多个重大项目的设计。但我认为自己在技术上还很欠缺,不够成熟。现在的成绩不过是我的一个新起点,我还要继续努力。不管媒体和其他人把我看得多高,但我终究还是原来那个普通的我,只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我还将从零开始,保持良好的心态:严肃、认真、热情、不急于求成、不会不屑于做任何小事。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相信我今天能够很淡然的面对成绩和荣誉。这一点,请母校放心,我还是我。
有人说,忘记的越快,就进步的越快。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培养之恩,永远不会忘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这八个字的校训。
17年前,我们在大工开始用心灵和汗水演绎生命的精彩。母校优良的传统,母校积极向上的校风,母校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一点一滴,都影响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 有人说,忘记的越快,就进步的越快。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培养之恩,永远不会忘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这八个字的校训。
世间的事物总是巧合的让人难以置信。沈鼓最初的企业精神为:求实、进取、协力、尽美,而现在的企业精神为:创新、团结、诚信、卓越。“进取”、“求实”、“创新”,一字不差;“协力”与“团结”又是异曲同工。可以说,在公司看见这几个字,就像看到母校的校训――那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那种价值观和目标取向,让我如此熟悉,倍感亲切。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工作和学习,我感到很轻松,也很自然。时时刻刻,我都能感受到这八字校训带给我的鼓励和鞭策。
最值得祝贺的是,我的母校和我的公司在多个领域里存在着很好的合作,而且带来了双赢。
我认为一个学生要报答自己的母校,报答自己的恩师,最好也是最真切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由于当年他们的教诲,自己已经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今,我已经成为母校的历史,但母校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我为有这样的母校感到自豪,为我曾经是这里的一员倍感荣耀!最后,真诚的祝愿我们的母校青春勃发,明天更美好!
大工的学生:王广兰
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