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

化工学院“从制造、智造到创造”主题迎新季——思源传统文化讲堂邀请学习强国名师解读中华经典与中国魂

2019-09-19作者:化工学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韩鹏杰教授以“三”为引,用别开生面的开场白为化工学院千余名师生开启化工学院2019“从制造、智造到创造”主题迎新季系列活动第三场、思源传统文化讲堂第三讲——《中华经典与中国魂》。

9月12日,化工学院2019“从制造、智造到创造”主题迎新季系列活动——思源传统文化讲堂迎新特辑,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MBA特聘教授,“学习强国”线上课程名师韩鹏杰教授,为学院师生解读《道德经》中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强调青年大学生要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韩鹏杰教授用 “一个人” “两个点” “三个宝” “四使命” “五个字” 五个数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道德经》这一中华经典中的人文智慧和精神力量,为化工学子解读中华民族的国魂国韵。

一个人——认识“老子”其人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见识。老子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见多识广,善于总结概括、把握规律。”韩教授从《道德经》作者老子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念等方面展开介绍,帮助我们明晰解读《道德经》的角度和方向。《史记》中的短短450字左右记载了老子的生平,韩教授将老子“守藏使”的角色生动地比喻成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天文台台长。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典籍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老子对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韩教授讲道,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老子对世界有着清醒、冷静、理智的思考。“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韩教授以“大道无形”解读道家的“无为”——无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要遵守规则、大道至简、懂得取舍。

两个点——领悟“道”和“德”

《道德经》的“道”和“德”不等同于“道德”,《道德经》的第三十八章以前为《道经》,从第三十八章开始为《德经》。韩教授谈道,在通篇5162字的《道德经》中,“道”字出现了76字,“德”字出现了48次,“道”和“德”便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直到现在,这两个字依然是中华儿女修身齐家、日常为学的根本追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逻辑作为表达工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万物的本源叫做“道”,也叫做“母”;宇宙的规律叫做“道”,也叫做“常”。“道”是高大、深刻的,难以用语言和逻辑直接表达,因此要用生动的故事为载体来潜心悟道。韩教授以走路为喻,强调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要遵守规则、有境界,要认清边界、守住红线底线,做到“知足、知止、知道”;同时,韩教授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告诉化工学子要一心一意、同心同德,按照“道”的标准规范自身言行,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三个宝——慈、俭、让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韩教授以老子的“三宝”提出为人处世的应有之道:一曰慈,要有慈母情怀,有担当、够勇敢;二曰俭,节俭节制,要避免攀比虚荣、杜绝奢侈浪费;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要懂得先人后己,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视野格局,成器成长。

四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全场师生合诵张载的横渠四句。韩教授围绕横渠四句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解读《道德经》当中生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使命、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教育化工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法地”,要向大地学习、厚德载物;“人法天”,事物生生不息、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内部,不在于外部力量的左右,韩教授以《道德经》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例,挖掘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天法道”,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做事的根本依据就是“天道”“天理”“良知”,韩教授讲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要遵守规则、抱有敬畏之心,做好人、存好心、做好事。正是在这样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在一次次的思潮冲击、局势的挑战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坚定不移的精神信念和坚强有力的文化内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化工学子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事业中,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担当责任使命。

五个字——道德天地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正是中华文化的灵魂的高度凝练和生动概括,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韩教授讲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视野、更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千年不断,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批判性的创新思维、浓厚的人文底蕴和健全的人格修养、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的新工科人才,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

(化工学院团委书记张晶晶老师为思源传统文化研习社课外导师韩鹏杰教授颁发纪念证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信化工学子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驰而不息的精神投身新时代洪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干事创业、谱写华章。

来源:化工学院
编辑: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