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秋季学期,大连理工大学共录取50个国家的382名留学生新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求学经历和故事,但都怀抱对中国的热爱,对大工的向往,这份热爱牵引着他们从世界各地相聚于此。
让我们跟随几位留学生新生的脚步,踏入大工校园,通过与他们的深度对话,记录青春与热忱,畅谈理想与未来,一览精彩纷呈的“连理世界”。
以梦为引 逐梦而来
之前我了解了很多中国的大学,对大连理工大学的国际声誉、学术氛围和研究成果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使我坚定地辞去迪拜的工作来到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我希望在大工的日子里,能够获得结构工程领域丰富而扎实的知识,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重返工作岗位做好铺垫,并把在这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我的朋友和同事们,为巴基斯坦的道路工程建设尽绵薄之力。
建设工程学部结构工程专业巴基斯坦籍博士生——郭穆苏(MUHAMMAD SUMAIR GHOURI)
我叫艾瑞达,来自委内瑞拉,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一新生。在我的国家,有很多学生和我一样,都想来中国学习,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科技和创新发展最快的国家,这里有最先进的技术,更有无限的可能。高中毕业之后,我凭借良好的学业成绩,通过一轮轮笔试和面试,获得来到中国学习的机会,而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因为我对医科和工科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现在我终于可以开始学习喜欢的专业了。这对我来说既是实现了梦想,又是全新的挑战,我将会全力以赴,努力在中国、在大工留下充满收获的青春时光。
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内瑞拉籍本科生——艾瑞达(LIBERTAD ARONDA HIGUERA VISCAYA)
情定大工 再续前缘
新的学期,新的身份。真的不敢相信我能成为大工的博士生。大工充满了活力和机遇,我迫不及待地想探索这里新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大连理工大学以卓越的教育质量和丰富的学术资源闻名,我对能够在这样的学府学习感到无比自豪。几年间,学校也飞快变化着:学校的图书馆非常温馨、校园里的小黄车让出行更方便......硬件条件的提升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新的开始,我期待着结识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同学们,与他们共同学习和交流。更重要的是,我迫切想要参与到各种课程和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留学生活。相信在这里,我将不断成长,获得许多宝贵的回忆。我也会以满心的热情和好奇心,迎接在大连理工大学这段全新的学习旅程!
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部哲学专业泰国籍博士生——李艳(TEERISSARA TINGTAM)
今年6月,我本科毕业。现在即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继续我的大工之旅,这是我在大工的第二个新身份。我觉得,越深入地学习中文,越能感受到中文的魅力。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语言工具。我期待着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认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并与他们一起成长。希望在硕士阶段我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口语水平,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有意义的研究。毕业后将学习成果带回俄罗斯,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多作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俄罗斯籍硕士生——杨茗媛(ALINA OKHMANIUK)
多元交流 筑梦起点
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个充满魅力和机遇的国家,来到美丽的大连理工大学,成为一名DUTer。在这里探索学术知识,感受中国独特的文化,是我对大工生涯的期待。我想结识各个国家的优秀学生,一同交流所思所想,在学术道路上并肩前行。我还想去中国的各地多走走看看,深入了解中国不同民族多彩的习俗和文化,不仅局限于学术方面,也尝试从社会层面了解中国,推进中西方的互相理解。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力学专业白俄罗斯籍硕士生——欧丽雅(VOLHA SINIAUSKAYA)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大连和大工,但似曾相识,因为我从已经在校学习了三年的哥哥那里听到过不少关于大工的事情,这让我有理由相信我的选择也是同样正确的,我选择的是汉语言专业,我希望自己可以把汉语学得很好,以后有能力从事与汉语和中国有关的工作,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为哥哥和我感到自豪。
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乌兹别克斯坦籍本科生——伊辰(BAKHODIR ISHMATOV)
我叫穆优容,来自赞比亚。我的中文名字是舅舅给我起的。他是一个中国通,汉语特别好,他希望我面对人生可以优雅从容,所以叫我优容。受舅舅的影响,我不远万里来到美丽的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汉语。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未来我也希望像舅舅一样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全面地了解中国,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赞比亚籍汉语言进修生——穆优容(CHILUFYA MAPALO MUCHIMA)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
编辑:郭柏辉
审核: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