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三院士纵论自主创新[科学时报]

2006-06-14作者:single
  本报记者 张文婷

  时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在6月初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王众托、汪应洛、李京文三位院士。

 从集成创新到创新集成

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跨学科的研究共同体――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六年来,该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解决了许多企业生产和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该中心的倡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要想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必须依赖于城市竞争力的培育,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王众托认为,系统集成创新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当重视系统集成创新作用。按当前提法,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在引进国外先进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但他认为,由于现代化的产品、流程、管理都带有系统和综合集成的特点,所以后两方面的创新都可以认为是系统集成创新。

王众托对系统集成创新下的定义是,把已有的知识、技术创造性地加以集成,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或新的服务方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尽管其中每个部分的知识和技术都是原来就已经存在的,但是集成的思想却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新就新在集成的方式方法上。

集成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单元技术与单元技术、单元技术与系统技术、设计技术与加工技术这种技术集成只是集成创新中的一部分。王众托认为集成创新的眼光要放得远,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就是技术与管理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源于生产与供销的集成,准时生产制则是管理集成的典型例子。“目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就是把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企业生产相集成的产物。”

“组织机构的集成也是常见的经济现象,比如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企业的合并来求得优势互补。现在的电信业、广播电视业、数据传输业由于三网合一,已经在逐渐集成,某些文化传媒也有集成进去的趋势。但是,经济要想健康快速地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与生态的集成是最终的途径,消减企业和企业集聚区形成的区域性污染――构造生态工业园是根本的出路。”王众托说。

王众托认为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切都从头做起,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系统集成创新虽然使用了不是自己创新的组成部分,但它使用了新颖的集成方式,因此同样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比全部进行原创的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因此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它同样可以成为实现技术跨越的突破口。这种创新有利于在引进国外先进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王众托说,“集成创新就是用集成的办法来创新,而创新集成则是各种创新完成后的再集成,从集成创新到创新集成,这是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出路所在。”

知识管理为自主创新打下基础

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获得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从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全面的创新。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显然受制于管理水平和制度制约。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汪应洛最早提出从工程技术人员中培养管理人才,从而推动了国内培养具有双学位和MBA高级管理人才的教育。

汪应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自主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同时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采取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使产学研能够真正地结合。“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原来的很多传统观念和旧思想旧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党中央的三句话――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面向市场、产学研三结合――三者有机结合、互动互补就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法宝。如果无法做到产学研三者有机地结合,当前企业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同时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作为相互的支撑。为什么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和机制的束缚。汪应洛说,“长期以来,我国在创新问题上走了一段弯路,比如有一段时间提倡‘以市场换技术’,非但没有换来对方的核心技术,反而扼杀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经常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技术,却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消化吸收,没有组织专门的科技力量进行消化吸收,就更谈不上再创新了。尤其重要的是,自主创新的成果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来保证,而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不够,使得创新者的积极性被大大地挫伤。如何把引进的先进技术集成起来实现综合创新,政府需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

汪应洛在我国较早提出孵化器的概念,当年他和国家科委的同志去美国的一个名校考察,发现该校的孵化器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是回国后建议在国内成立孵化器。

在全球大变革时代,创新是灵魂,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机制是工作重点。社会知识是创新之源,加强知识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对知识分门别类的储存管理、传播和交换,是科学的应用知识的手段。汪应洛说,“国外的企业已经先行一步,专门设立了CKO来管理知识,利用很多有效的手段、工具从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挖掘所需。知识分为书本上看得见的显性知识和隐藏在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比如诀窍和创意。如果这些知识没有管理储存好,那么由于人员的流失造成的知识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总之,知识管理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知识管理为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是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并主持了长江三峡、京沪高速铁路、南水北调等重特大工程项目的经济论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京文指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创新包括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不创新,就很难有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转变观念就要把原来“领导想什么就干什么”的计划经济时代的错误观念抛诸脑后,让“以市场为导向,一切服从市场需要”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竞争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保证,管理创新是各种创新成功的基本条件。根据当代的特点和趋势来确定我国当前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重点在于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转移与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转换与创新、健全与实现法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门经营管理队伍、制定和实施我国的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创造具体价值,而管理创新的成果是潜在的、看不出来的,所以企业普遍比较忽视管理创新。实际上,我们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外要求的标准,但是在生产实践中能耗高、投入多产出少,这就是管理不善所致。”李京文认为,经济发展得快不快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是否先进,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是否完善。

在谈到管理的创新途径时,李京文认为管理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外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要和注重人性化、人情的东方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比如,管理上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监督,提高管理效率。过去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值得提倡。要对提出合理性建议的人给予奖励。其次,创新必须在原来积累的基础上,考虑现实的条件进行创新,而不是凭空拍脑袋创新。

编辑:田守智

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