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推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提升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2006年年会在该校图书馆召开。辽宁省经委副主任杨友人、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院士等领导与辽宁省内30多家企业的代表共同出席了年会,并举行了企业技术需求发布、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推介、校企科技对接洽谈、科技合作协议签订等一系列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与企业密切合作,走过了“科研项目合作、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联建企业技术分中心、创建校企合作研究院”四个阶段,由早期的单一合作,不断向多种模式共存的新机制迈进。截至今年8月底,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已拥有29家会员企业,推进并实施了175个技术合作项目,项目合同金额为9027.8万元。早在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就分别与辽宁省内29家大中型企业及大连市26家企业联合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省(市)校企合作委员会,并陆续与企业联建企业技术分中心。在辽宁省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23家企业当中,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分中心的企业有8家。企业把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技术分中心纳入自己的技术管理工作,每年定期向分中心下达年度研发任务并提供年度科研经费,同时分中心与企业联合申报和承担各类计划项目。此举有力地整合了企业力量,加速了企业创新,使原有校企合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连理工大学先后同沈阳鼓风机集团、辽河石油勘探局合作成立了“沈鼓―大工研究院”、“辽油―大工研究院”,把企业的研发中心搬进了校园,为此沈鼓每年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辽油不低于3000万元。这是辽宁产学研工作的一个创举,将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久前,由大连理工大学“辽油―大工研究院”完成的5万载重吨成品油船的主体设计成为国际船级社按照“安全、环保、经济”的理念、实施“结构共同规范”后,国内第一个通过主体设计的船舶。这是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成立校企合作研究院后取得的众多可喜成果中的一个典范。
目前,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下,该校开发的多项技术成果已经在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及辽宁省内得到推广应用。事实表明,校企合作给社会、企业、学校带来了“多赢”。截至去年年底,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平台为辽宁全省企业完成技术合作项目428个,解决620多个技术难题,累计创造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达12.6亿元。(张一峰 邹淑英)
来源:科学时报 科学网
编辑:胡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