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网辽宁中心讯 大连是一个知名度很高、非常美丽的城市。中央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给大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大连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连要率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使大连人深受鼓舞。我们要更好地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大连的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点,希望对大连的城市定位深入做一些研究。一个城市要快速发展,要有鲜明的特色。大连要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就需要思考将来建设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我想应集中各方面力量,首先尽快发展某一方面。比如将来人们一提到服装或软件等,就要首先想到大连。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商业等方面,要有一个目标。
第二点,大连要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市委、市政府应该在国际性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国际性交往,首先要加强国际性学术交流,学术氛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大连在科研、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但是要使人家更好地了解,要使人家愿意到大连来,就要加强国际性的交流,特别是举办学术性的会议,为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创造一些良好软环境。有许多国际友人对我们大连非常感兴趣,但是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交往的面放得宽一些。另外,大连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外语学习方面的氛围,北京为了迎接奥运会,动员全市人民都在学习外语。大连在这方面具备很多优势。
第三点,大连要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创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对我们大连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大连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比如第一批经济适用房的发售,加强污水处理、供暖等设施建设,密切关心群众的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问题,都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国河(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院士):
我结合今天座谈会的主题讲一讲人才方面的有关问题。近年来,大连在围绕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政府发放有关科技方面的特殊津贴、设立科技进步奖、市科协开展的青年科技奖和优秀工程师评选等工作,对激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大连引进优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胡锦涛主席在今年的院士大会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就是创新型人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着重点就是素质教育问题。那么当前的实际情况呢?对于人才的培养依然还是主要靠念书、考试、考大学,积累书本上的知识比较多,而切合社会实际问题很少,动手能力不强,其结果就是抑制了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效发挥。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原因。现在大连计划要建设新的科技馆,规划是否已经形成?科协能否把这项工作加快一些,使其能够尽快发挥作用。科技馆对素质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前一时期,科协让我给大连的中小学生讲一些科普知识,做些科学实验,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涉及的面太窄,只有很少人能够听到,讲了6场才几百人。如果有新的和较大的科技馆这样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市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讲,大连人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比如在爱护绿地、热情好客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但是在科学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显得极其重要。
郭东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
结合我们学校所做的工作谈三点看法。
第一,针对大连的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学校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借助我市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人才政策,引进了不少人才。学校也在加大培养人才方面的投入,逐渐改善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工作、生活条件。
第二,是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大连要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多,特别是外语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是比较多的。
第三,结合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加强高层管理人才的培训。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通过向中央和政府积极建议,2006年1月份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成为我国培养高级经理人才的培训基地,被中央定义为5+1学院,目前已经培养了三批学员。
另外再提三点建议。首先,大连这几年发展特别迅速,科技投入从2004年逐年增加,还应继续加大力度。科技投入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后劲,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对有前途的产业、技术孵化器多立一些科研项目予以支持,制定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些研发计划。其次,建议政府能在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加大投入,尤其对科普投入应进一步加大。因为我们大连市有很多地方令人自豪,但是在科技、文化等阵地建设方面,与全国一些著名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馆、歌剧院和音乐厅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重视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第三,希望能够加大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加强公共研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投入。近年来,大连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产生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应结合这方面的需要加大投入。针对大连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应该构建这样一批中心,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这样我市的产业发展才能有后劲,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余加佑(大连轻工业学院教授、院长):
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第一,我们大连市要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要把公共财政的投入向教育和科技进行倾斜。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中对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投入政策都有硬性规定,财政经常性投入要达到国内GDP的4%的目标,过去提了十几年了,就全国来讲,现在一直没达到。但这几年,正是有了前期的一些投入,我们大连的教育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好多中小学校舍都翻建一新,升学率、受教育程度年限比过去都有大幅度提升。上世纪50、60年代的大连,文化人非常少,现在随着外来大学生的涌进,大连的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这是与我们不断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密不可分的。讲究公平、正义,应该是起点上的公平,应该是机会的公平,而教育的公平,是人生最大的机会公平。第二,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入手,尽可能增加就业岗位。这也是这次六中全会特别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老百姓安居乐业。我认为我们大连提出“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定位还是非常正确的。同时,还应根据我们的产业发展和城市需要,发展都市产业,符合大连的城市环境,对环境的破坏越少,提供就业的岗位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消费产业需要提供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还是应该在原来定位的基础上不搞单打一,综合一点,建立一些适合对大连环境破坏少、服务性强的轻工业产业。第三,大连有很多科研院所,大项目能否由政府牵头,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在我们学校有很多项目束之高阁,这也是我们学校本身存在的一个问题,但这个工作光靠学校还不行,希望政府搭台、牵头,产业界、学术界共同努力,政府、产业、研发机构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黄世林(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10医院教授、博导):
近年来,大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美丽的城市,在国内外已有很高的影响力。借此机会提一条建议:我是一名中医血液病工作者,工作在210医院,我在的学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血液病重点学科”与“白血病专科治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血液病研究所”、“大连市血液病中医研究所”。白血病是我们学科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因此,建议筹建“大连市白血病治疗扶贫资助基金会”。理由有三点,第一,白血病发病率较高,我国年发病率约为3/10万人,占肿瘤总发病的5%。第二,白血病已是可治之症,但治疗难度很大。白血病的治疗分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治疗与缓解后巩固治疗。因其治疗难度大、费用高,致使许多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致使放弃治疗,使这部分人失去了治疗的机会,这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第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此项治疗重点在于选择适当时机,且需高额费用。很大部分低收入家庭患者虽有机会救治,但因不能接受治疗费用及其他等原因,最终放弃了治疗。因此,建立“白血病治疗扶贫资助基金会”非常必要。建议大连市科协牵头,并组织医疗、法律、财务管理等相关单位、人士参与,建立正规、严格的监督机构及机制,成立“白血病治疗扶贫资助基金会”。
白敏冬(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结合我自己切身体验谈一下高校人才和这两个问题。
第一是人才问题。正如大家所说,大连城市环境很美,很适宜居住。但人才的真正发展很艰难,可能受思维的限制。我们大连要真正吸引人才,必须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多提供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科技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应该采用“优中扶优”的办法,使其尽快成长起来。
第二,关于方面。对于创新大家谈了很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和主体,真正的包括很多方面,首选是思维创新,传统的东西不要完全跟踪国外,更不应该迷信国外。创新要用新的思维来进行科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这就是国际领先的,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了。这样发展才会有前景,这样的研究科技含量比较高,产业化的前景越好,带动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化的形成的机会就越多。希望市政府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多给一些支持和扶持。
郭程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
今天我想对大连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提几点建议。一是大连要在注重宣传海洋的同时,加强对山林的宣传。大连不仅有海,还有很好的山林资源,对于开发旅游项目还是很有意义的。应注重包装,增加宣传力度。二是大连的交通,目前正从一个不堵车城市逐渐向堵车的城市演变。我想应该加强对行人、驾驶员、行政执法人员的守法意识宣传教育,共同遵守交通规则。三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学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效的结合,满足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张瑞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党委副书记):
谈几点建议。第一,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大连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继续予以积极支持。像我们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尖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恳请政府各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和扶持,为企业的全面发展服务。第二,从公司今后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以“国内争排头,国际创一流”为目标,做强炼油,做精化工,通过全面技术改造,打造中国石油标志型炼化企业。计划在石油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有所进展。发挥好科技人员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公司“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希望政府各职能部门能够在各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第三,希望通过科协的牵线搭桥来加强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特别是与化物所的合作交流。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编辑:田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