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本报B7版《绝症博士生坚强得让人动容》一文见报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苟伟的命运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连日来,不少读者给苟伟送去了祝福及各种对付癌症的食品、药物,大连理工大学师生为苟伟的捐款达到了3万余元。苟伟的同学数着捐款箱里的钱,感慨万千:“苟伟两个月的医药费算是有着落了!”
与病魔抗争的信念更强了
12月3日晚,记者再次走进苟伟的宿舍,苟伟正在听评书。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两张单人床,除了一台没有联网的电脑,收音机是惟一可以帮他“解闷”的电器。
苟伟脸上洋溢着笑容,平静地和记者说着自己的病情和药物反应,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苟伟的同学苏元军告诉记者,苟伟已经度过了对病魔的“恐怖期”。今年8月,当苟伟从医院的呼吸科转诊到肿瘤科病房时,看着周围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苟伟经常独自垂泪。在肿瘤病房住院的日子里,看着一个个生命悄然离世,苟伟充满了恐慌。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苟伟的病情控制住了,当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宿舍时,没有了对病魔的恐惧,与之抗争的信念更坚决了。
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苟伟有时会挠挠头、挠挠胳膊腿儿,他不好意思地撸起胳膊,只见胳膊上是一块块的红斑,“这是吃药的后遗症,浑身都起了皮疹,经常痒。”他的大脚趾已出现了溃烂,再加上皮疹的折磨,他每天在宿舍里都是光着脚穿拖鞋。
每天坚持自学太极拳
在同学们的记忆里,苟伟除了学习、做实验之外,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现在,苟伟每天坚持锻炼。苟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介绍太极拳的书,苟伟说那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每天坚持自学打太极拳锻炼身体。说着说着,他突然做了一个右抱球的动作,笑道:“怎么样?还像那么回事吧?”
苟伟的脸色有些蜡黄,比发病前胖了些。一位女老师去看苟伟时带了一只烧鸡,苟伟拿起烧鸡就往嘴里塞。看着苟伟狼吞虎咽,老师心里很难受。苟伟边吃边说:“我要多吃,把身体养得棒棒的,那时就能做手术了。”这位老师哽咽了,苟伟不知道,他已经不能做手术了!
饿着肚子读小学
小时候,苟伟的家离学校很远,都是山路,好天时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逢阴天下雨,山路泥泞不堪,为了不弄脏妈妈做的鞋子,苟伟总是出了家门口就偷偷把鞋脱下来放在书包里,光着脚爬山路上学,脚因此经常受伤。午饭不能回家吃,学校只为五六年级的住校生提供大锅蒸饭,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苟伟每天中午都饿着肚子。升入五年级后,苟伟终于能吃上中午饭了。虽然每天只是吃咸菜,但他感到很满足。那时苟伟就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苟伟得病后,父亲从四川老家来照顾他。苟伟的母亲至今还不知情,在家照顾年迈有病的爷爷。从没出过远门的父亲,在大工材料学院一位老师的帮助下从四川坐飞机火速赶到大连。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和苟伟一同到机场去接苟父。在老师的陪同下,这位朴实的山民走进医院,明白了儿子的病,不知所措的他逢人就下跪,哀求人家救他的儿子。
期待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苟伟需要营养,父亲每天给他煮汤、做饭。记者在苟伟宿舍那间只能容一人转身的厨房里,看到了一小把菠菜、手腕粗的一扎韭菜和几根蒜薹。他的父亲说,那是他们爷俩儿三天的菜。父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清晰地算出每天的花销。“苟伟早饭是一碗豆浆两个花卷,要1.6元,我一碗稀饭一个馒头0.5元。一人一天的生活费不到10元,为了省出点药钱,一周吃不上一顿肉。”苟伟的父亲说。
苟伟的电脑旁放着一份3万字左右的论文,苟伟高兴地告诉记者,论文已经写完了,如果再用一周的时间做一个电脑课件,就可以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了。作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苟伟可以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但这是苟伟的一个愿望。“如果可以活下去,就当把这次答辩作为博士论文答辩的演习。”
苟伟是不幸的,刚刚25岁就身患弥漫性肺泡癌晚期。苟伟也是幸运的,在他最困难时,他的老师、同学及社会上的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苟伟的导师李教授说,他想请记者代他对关心苟伟的人说声谢谢。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要活下去,报答那些关心我的人。”苟伟的眼里透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