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中科院院士?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

2007-03-03作者:single
2月2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年过60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程耿东再次站到了国家科技最高奖的领奖台上,接过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证书。十五年后再次获得这个殊荣,程院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刻意创新,追求完美。
本周三,当程院士载誉归来,记者拜访了这位力学界的领军人物。与记者面对面的侃侃而谈,程耿东院士显示了一位自然科学家的睿智,而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还是程教授生活的幽默、豁达,看似普通,却超于常人的处世态度。

中科院院士?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
著名科学家居家好男人

文/图本报记者 林芝

做了15年考了1年
来之不易的大奖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程耿东院士一如既往的谦虚,他先提到了自己的授业恩师钱令希院士,紧接着就隆重推出了此次获奖课题的第二完成人、他的学生郭旭教授:“还是多采访采访年轻人,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

此次,由程耿东院士、郭旭教授、顾元宪教授(已故)为主要完成人的“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是国内学术界的最高成就奖之一,而今年,程院长带领他的学生从全国14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力学界唯一的获奖研究成果。在程院士的办公室,师徒二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此次拿下大奖的经历。

“从去年2月起,我们就开始申报,先是经历了各国权威专家的网上初评,一半参评项目被淘汰下来。然后又进入了专业评审的现场初评,然后是复评。在北京的这两次评审,都要进行现场的答辩,竞争非常的激烈。选出的30个左右成果要进行一个月的网上公示,最后报请国务院进行终审,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评选出的自然科学奖中,力学界只有我们这一个。”

得知像程耿东院士这样的科学家,还要经历这种被人提问、参加像面试一样的场面,记者非常惊讶。但是,程院士对此已经习以为常:“现在,我每年至少还要考上五六次呢,真的是学到老,考到老。我一直认为应试能力是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应试能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的能力,像我们平时的应聘、汇报、答记者问,都是应试能力的表现。所以许多家长和学校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是不正确的。”

从众多的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程耿东院士和他的团队用了1年的时间,而让这个课题从发现到解决到被众人所接受,程院士却花了15年,甚至更久:“结构优化的研究是钱老师自1973年起就倡导的,是国际力学界的最前沿课题。1991年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由此获得了199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1991年的那一次得奖,并没有让程耿东停下探寻的脚步,因为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一直把刻意创新,追求完美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我总是告诉学生们,做研究要做得漂亮,做到自己晚上躺在被窝里都能得意的笑,这才是完美的。”

于是,程耿东和他的学生为此而努力,15年后,他们得意的笑了。

10万元奖励
不希望学生以得奖为目标

在这个历时15年的研究课题中,先后有五六个程院士的研究生参加了课题组。其中郭旭和顾元宪分别是第二和第三完成人。 此次的获奖研究主要解决了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问题。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寻求如何在节省能源和材料的情况下,不造成其功能的改变,而在结构优化的研究过程中,被称为“奇异解”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力学界的科学家们。
如今,经过了15年的研究,程耿东不仅找到了这个答案,而且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程耿东说,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耐得住寂寞,如何等待别人认可自己的理论。

当谈起此次获奖的感受时,程院士高度赞扬了学生郭旭的勤勉,也为顾元宪没有能亲手拿到证书而感到惋惜:“做校长的时候,每年的新生入学,我都要教育他们,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对国家、社会、事业、家庭,甚至是自己小小的寝室。顾元宪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但是他确实太辛苦了。”

谈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学生顾元宪,程耿东百感交集。记者得知此次大奖的奖金为10万元,但具体如何分配使用,还在商讨中。

采访中,记者问及程院长,是否希望能够拿到最高科学技术奖,程院士冲着自己的学生笑了:“我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要不断进取,奋斗。不过,虽然我今天拿奖了,但我还是要告诉他们,或者说是所有人,人生不要以拿奖为目标。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以拿奖为目标,这个社会将是浮躁的,危险的。”
虽然是力学界的领军人物,但是程耿东院士一直有着社会学家敏锐的视角,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世态度:“常常有人到我这儿为了没有评上职称哭鼻子,为了没有评上奖闹情绪。我的态度是,周围的世界是一模一样的,你不能只看到别人幸运的一面,关注自己不幸的一面。要高高兴兴的,有意义的度过每一天。机遇是平等的,不过他只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也是他在经历了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后非常重要的体会。


身兼科学家、
姥爷的双重身份

从1995年到2006年,程耿东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11年之久,既当一校之长,又要带领队伍搞科研,程耿东的工作节奏可想而知。

如今,离开了校长的岗位,程耿东的生活轨迹又回归到了单纯的科学家,但是他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除了搞科研,我还有很多科技界的社会服务。一年仅审稿就要审20余篇,很多人不愿意做这项工作,但是,我觉得这是我的社会责任。”今年春节前的两天,他还去沈阳和沈阳鼓风机厂的技术人员讨论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1941年,当程耿东出生在苏州一户普通的人家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肯定没有想到过,许多年后自己这个在逆境中长大的儿子能够登上如此高的讲台,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成为了寒门才子的代表人物。

如果说,母亲的艰辛哺育教会了程耿东在逆境中奋斗,那么妻子的无私奉献则是程耿东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程校长与老伴是儿时的邻居,从两小无猜到今天的白头偕老,老伴陪伴他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他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

虽说老伴是个贤妻良母,但是程耿东却从来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的居家男人:“有些时候,老伴到国外去看孩子,一去就是四五个月,我在家可从来没有因为家中家中没有饭吃而上饭馆,也很少吃方便面。在自己的园子里摘上点蔬菜,我40分钟就能做上两菜一汤。钱老师说,我们家从来没有显得很忙。那是因为,我们都比较会安排生活。”

现在,程耿东除了要搞科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一个称职的外祖父,两岁多的小外孙女成了程耿东最大的生活乐趣。因为女儿女婿不在身边,所以照顾好外孙女的工作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程耿东和老伴的生活虽然因此而忙碌起来,但是享受天伦的快乐,依然大过了忙碌的疲惫。

来源:大连晚报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