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影。
李心宏教授讲课极富激情。
李心宏教授。
“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学生们说。讲课完全脱稿;不迟到、不早退、不压堂、不换课;几百名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从教45年,教过的学生8000余人,为了做到这些,李心宏背后的付出难以想象。每天早上,7:00左右,他骑着那辆用了多年的自行车来到二馆的办公室,工作到18:00,才骑车返回家里。晚上也很少看电视,写文章、批作业、编书稿,总有忙不完的事。退休后有一年去国外孩子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但离开讲台,他感到浑身不自在,不久又回到校园。
每次授课中间和结束,他都要虚心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哪块儿讲得快了,哪个地方学生希望多些练习,倾注心血编写的教材同学们用得怎样,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与学生交换意见,改进教学。
2005年,他为土木0401班讲授力学课,提出了听课率、交作业、及格率“三个百分百”的目标。目标提出后,李心宏教授的管理一刻都不放松。学期结束时,全班34名同学无旷课,期末考试平均分数远远超出年级平均分,优秀学生9人,所有学生都达到及格。这“三个百分百”成绩取得的背后凝结着一位年近古稀老人多少的辛劳。
2006年底,李老师已经病得很重了。“那天中午,李老师说‘卷子我都出好了’,然后夹起他的包,自己一个人就去医院了,没想到这一去就没再回来。”给李心宏教授当过助教的黄丽华回忆说,“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医院就通知他住院,因为课没讲完他一直拖着”。
易平老师讲到恩师,也是几度哽咽。“住院时我们一起去看他,他还一直说‘我得赶紧好,给同学们答疑去’,班里有4个藏族学生,他担心他们考试不过一直念念不忘。”
早在2001年9月,李老师就曾由于前列腺堵塞,插管排尿,他揣着尿袋子,坚持上完11学时的课。有一次,他发烧到38.3度,却仍然坚持把课上完。
李心宏教授讲课极富激情。钱令希院士为李教授所著《教育与教学研究论文选集》作的序中,钱老深情地写道:“200多人的大教室挤得满满的,他在讲台上边讲边写黑板,完全脱稿,深入浅出。师生思维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他对我说,‘上课面对着愿听、愿学的学生,在讲台上是一种享受;在家里,面对200多份作业,有一种责任感,所以我全批全改’,我为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定下恒心想当老师的人,才可能当好老师”;“讲一碗,储一缸”,人如其言,从教以来,李心宏教授在本科教学讲坛上笔耕不辍、乐此不疲,共编写讲义17部,400余万字,正式出版教材和参考书5部,撰写150余万字。《理论力学》教材,出版前后,历时15年,却仍在跟踪修改,力争使其日臻完善。
由于李心宏教授课讲得好,大连理工大学希望他做些传帮带的工作,他先后听了1000余人(次)的课,每课下来都要同青年教师进行细心切磋,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一沓厚厚的听课清单,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记:听过的都用红笔画上,每堂课下面都注明了主讲教师讲课情况及学生的听课情况。
他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学生
“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教育好学生。”“我把对自己孩子的爱,付出给我的学生们,我真心地喜爱他们。”类似的字句频频出现在李心宏教授的手稿中。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每次上课前,李心宏教授都提前到教室,和学生谈理想、论人生,答疑解惑。刘科同学说:“很高兴能认识这样一位慈祥、认真的老教授,李老师课上课下都是那么博学、风趣与和蔼,从他的教学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从与他的交流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课以外的道理。”
去年,一个因为迷恋网络而几近辍学学生的家长找到李心宏教授。李心宏教授从此多了一项任务,每天总要抽时间和那位同学促膝谈心,督促学业。和煦的话语、坦诚的交流,一遍遍地鼓励和叮嘱,让那位同学终于从网络迷途上悬崖勒马,学业大有起色。当听到李心宏教授去世的消息,他含泪说:“李老师是我的师长,更是我的再造恩人!”
李心宏教授曾当过8年班主任,其中水利1985(3)班比较特殊,是新疆民族班,由7个少数民族的同学组成,1984年入学时比同年成绩低了300余分,虽经过一年预科班,却并未改变被动局面。
李心宏教授经过仔细分析研究,确定了“十抓”的工作策略:为该班主讲理论力学、分析力学两门课,亲自带生产实习,并任实习队长;与34名家长均建立通信联系,发出100余封信;学习《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等书,并参加他们的节日活动,增强凝聚力……毕业时,这个班毕业设计成绩平均为82.4分。
人与人的交往,古人曾形容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学生们深爱着李心宏教授,因为他始终深爱着学生们。当听说李心宏教授逝世的消息,他们眼含泪水,相约从各地赶来,一定要看上李心宏教授最后一眼……
他甘为年轻人做“嫁衣”
在日常相处中,李心宏教授热心,乐于帮助人。在土木水利学院,无论年轻的年长的有事没事都愿意和他唠唠嗑。
与李心宏教授同在一个教研室和支部的高仁良老师已是满头华发,然而他至今记得,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李心宏教授曾经帮助整理材料的情形:一丝不苟,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认真、严格。“李心宏教授比我自己更清楚我的优缺点。”高老师说到这里,话已哽咽。
在李心宏老师的札记中,仍保留着很多人申报教授或各种奖项、基金的材料。“他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教研室的几位青年教师曾获得宝钢教育奖和大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都是李心宏教授为他们亲手写的推荐材料。
易平老师抚摸着获奖证书,思绪又回到了许多年之前的那一年:她参加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李心宏教授知道她成绩不是很理想,就一再打电话安慰她“别灰心,继续努力,还有的是机会”。
“是他无私地扶着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他自己生命走到了尽头。”在采访中,不少青年教师一提到李老师的名字,便满面悲伤,止不住难过。
“我刚调来的时候就给李老师助课,后来独立授课了,他每年都去听,帮我和前一年的作比较。”黄丽华老师回忆道,“学校规定任课老师要批改学生作业的1/3,李心宏教授全都批,我们也学着都批改。他的师德教风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有一位青年教师出国探亲的时候,还是积极分子,李老师经常给她写信,告诉她学校的发展和动态,并一直督促她写思想汇报,回国后顺利发展成为了预备党员。”土木水利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李桂玲对此记忆犹新。
大写的“人师”
曾见过李心宏教授的人无不会被他爽朗的笑声所感染,虽年近七旬,他仍健朗依旧,神采不减。
在平时鲜有的闲遐时间,李心宏教授会弹弹手风琴、拉拉二胡、偶尔小酌几杯……前几年,每每有单位集体活动,师生们就爱听李心宏教授的“手艺”,都吵吵着让李心宏教授登台“来一段子”:于是他悠扬的琴声便常常会响起,很有感染力。无论是弹手风琴,还是拉二胡,李心宏教授特别喜欢在同事、学生们面前“表现”,他说:“只有他们在场做‘知音’,我才格外开心。”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老师言行如一。他原则性特别强,批评起人来也毫不留情面;但是遇到需要帮助的同志,他则又竭尽所能。“为人耿直,爱憎分明。”一位机关共过事的老同志这样评价他。在担任土木水利学院力学与测绘党支部书记期间,李心宏教授带头学理论、组织生活开展得严肃又不乏活泼。现任支部书记贾艾晨老师说,“李老师当了十几年的支部书记,之后虽然退下来了,但是大家平时还是称他为‘书记’,这不单是一种尊敬,更因他始终是支部的核心。”
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学校二机关党总支(现机关党委)书记期间,他的名片后面始终印着这样两句话——“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到:勤政、廉政、公正。”
镜头一:
2006年12月26日,胰腺癌已经无情地侵蚀了他的肌体,剧烈的病痛阵阵袭来,让他感觉有些吃不消。台下土木水利学院2005级学生30多双专注的眼睛正聚集在他的身上,这一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理论力学课,可谁都没有想到,这也是老师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镜头二:
当晚上完课后,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南山教工家属宿舍,短短的几百米却用了半个多小时。为了把这个学期的课程不中断地讲完,他去医院看病的日子一拖再拖。
2007年2月22日,带着无限挚爱与留恋,他走了。45年兢兢业业却戛然而止的教学生涯,留给大连理工大学师生的是绵绵的哀思和深深的敬意。大家从各地赶来,要看上他最后一眼,给他送行……镜头三:
3月3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他的夫人受他临终前委托,把去年普调工资部分增加的党费交到了学院分党委,正在帮助他整理办公室和遗稿的师生们不禁再度哽咽。
他,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土木水利学院退休教师李心宏。他用45年的赤诚之心,用生命大写着“人师”的师德教风。 (文/图张平媛 姚化成 本报记者丁雷)
来源:大连日报
编辑:胡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