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大学将会更加开放,灵活、主动、高效;将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多变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这里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的世纪赋予教育新的使命,新的时代需要教育不断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宝,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更在于教育。如果用超凡的教育视野、无畏的教育气魄、创新的教育理念来诠释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发展速度,并不为过。因为历史赋予这所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独立学院的使命正是创新和进取,在这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之本。当你走进这所充满了生机活力的年轻大学,这里的新思想、新举措、新想往如同这五月和风令你精神气爽,心绪高昂。
一所崭新的大学,一所耀眼的大学。备受社会关注的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近4年来,她的每一次创新和发展都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和亮点。“前眼总是一亮”。每当这所学院独辟一条教育教学新途径时,伴随的总是一场场惊喜和一份份喜悦。
2006年9月,2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在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入学的第一天,一场关于“不满意再重新选择专业”的教育改革就在全院展开。多少年学生“一报定终身”的高考定律在这里成为过去,充分验证了这里的教育工作者们对每一个受教育人、每一个普通家庭乃至全社会的一个坚定承诺,彰显出他们对待教育工作的淳朴信念与良心。此举当时在全国各大高校引起强烈反响,也在社会引起轰动。城市学院特色教育又开新河了,可谓“第一个吃螃蟹者”。
我们见到已是物流专业班班长的毕艳同学,在提起调整专业的情景时她仍显得很高兴。她说,因为在高考时对大学里的专业不太了解,很盲目地报了自动化专业,但这并不是我的兴趣,专业也不适应自己,报到后学院出台新政策,新生可以按照兴趣和社会需要程度重新选择专业,我高兴极了,我马上重新报了物流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很浓厚兴趣,学习的情绪也高,自信心也增强了。我是幸运的,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对我们的关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回报学校和社会。
“我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调整到软件工程专业了。”在描绘当时的情景时,学生黄静还记得当时听到学院出台新规时,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高奋地用手机向家人报告这一特大的好消息。同样,来自江苏的王震彧讲起他专业“跳槽”的事儿,也显得格外兴奋。他说,我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为电子信息专业,这是我来到校园后梦寐以求的事情,我喜欢这个专业,相信也一定能够学好这个专业。
“真没想到,入学后还能重新调整专业”。2006年新闻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朝鲜族新生沈顺花说,我连说得快的汉语听起来都有点困难,公共事业管理对口才要求高,我学起来肯定吃力,我的梦想是作翻译,日语和朝鲜语的语音、语调、语法有很多相同之处,学起来会很轻松。新学期开学仅5天,她就如愿以偿顺利地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转入日语专业。
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让学生学感兴趣的知识。2006年9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了教学管理重大改革,赋予所有新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权利;只要对自己所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就可提出申请,转入自己喜欢或是有特长的专业,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这在辽宁乃至全国高等学府也是新鲜事情。多年来,高考受“一考定终身”,填报志愿“一报限终身”的教育状况所致,使很多考生高考填报志愿就决定了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方向,不少人上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已入错了“行”,又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使得很多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考生由于对自己所填报志愿的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或是在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某所院校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成绩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考上大校,违心地填报自己并不熟悉、也不喜欢的其他专业。许多学生在无奈之下,只能委屈自己用4年时间勉强地去读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许多人毕业以后学非所用,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样在高考录取时,学生与学校不见面,学校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的,而且遵守招生办公布的名额指标,难免造成一些新生理想专业与实际录取专业不相符的情况,学院认为,这种出入极可能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热情和未来就业。
了解到很多这样的实例,有专业特长的日语专业新生牟娉婷一直喜欢数学和物理,曾获得湖北省中学物理竞赛三等奖、数学希望杯竞赛优秀奖等各种奖项。仅以1分之差没考入二本高校,而三本高校志愿又随意填报日语专业。她希望学院能批准她转到软件工程日语强化专业。她说,我一定会努力刻苦学习,成为推动中国软件开发走向国际的一员。”
最初被英语专业录取的新生刘明武也是一个特长生,他说,“我对英语没有兴趣,从小就对电子感兴趣,在家时常拆卸、修理电子表、电视、电话等电子产品,很希望转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的新生张琦对英语有着特殊的喜爱,他说,高中时曾一直担任学校英语广播站的广播员,英语专业有我学习的广阔空间。”
工商管理专业的新生卢玉杰,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且对外语很感兴趣,由于遵从家人意愿选择了理科——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曾复读一年,渐渐懂得了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他表示如能转入日语专业我会使出浑身力量去学习的。”“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参加了家乡日报社的小记者班,接触了新闻,也深深喜爱了新闻,希望转入新闻学专业,用优秀的学习成绩回报社会。”工商管理专业的新生吕远在希望调整专业时流露出他的心声。
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生朱永生调整专业的理由则令人动容。他说,我父亲、哥哥在上海有建筑工程公司,学习工程管理是我的梦想。而我的家乡地处偏僻的农村,还有不少乡亲生活水平低下外出务工无门,如果我能够学习工程管理专业,并在毕业之后能为家乡父老进一些绵薄之力,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调查,学院在充分考虑学院教育、教学等资源配置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全部满足申请调整专业新生的要求,特别是对调整人数最多的物流专业增加一个教学班。此举虽给学院的管理工作带诸多的麻烦,涉及到专业的设置,师资力量配备,班级的调整,宿舍的安排,课程的制定等,但是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此举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新入学的2000多名新生对城市学院的感情更加亲切更加喜欢学院更加有了学习动力。
“城市学院这座美丽端庄的母校,为我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会永存感激!”这是06级新生谷琳玉同学,在新生调整专业后发自肺腑的语言。据了解,她受家庭熏陶,在高中就努力学习,立志投身工程管理,2006年以530分的理科高考成绩录取到“不满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令她惊喜的是,入学仅3天,学院就实现招生承诺,满足了她的夙愿,当她得知自己转入她一直喜爱的工程管理专业时,而兴奋不已:“学院批准我转入工程管理专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强烈兴趣,将成为我投身工程建设而学习的不竭动力。”她的感激之言,也深深道出了所有新生对学院重新选择专业创新举措的赞美心声。(待续)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陈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