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割肝救母”堪称“新二十四孝” 【半岛晨报】

2009-04-15作者:single

“这家人的经历太感人了!”昨日一大早,大连市民纪先生打通本报的热线电话,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帮助常津铭一家。昨日,知名社会学家柳中权看过报道后发出感慨:“常津铭用行动谱写了新二十四孝。”

小伙孝行感动市民

昨日,本报报道了大连小伙常津铭将为身患重度肝硬化的母亲“换肝”,许多市民都被常津铭的孝行深深感动。市民纪先生一大早就给报社打来电话,希望联系常家,为他们捐款。“我家是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想捐1000元。”纪先生说,“常津铭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孝的含义,这说明年轻一代已经扛起了家庭的重任。”

昨日,一些好心人来到医院,大家都是放下钱就走,没有留下名字,还有一些市民打电话询问银行账号,这让常津铭无比感激,他希望借本报感谢这些好心人给妈妈送来了救命钱。

“80后”不是迷茫的一代

  昨日,知名社会学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柳中权看过报道后感叹:“这是个让人心中充满温暖和感动的孩子。”柳中权说,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孝”、“家”等文化备受冲击。“空巢、拒绝赡养等字眼曾频繁出现,许多人连对老人的基本照顾都做不到。”柳中权说,这个“80后”孩子的行为给传统文化的回归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古代二十四孝图是对子女孝顺的最高褒奖,我认为,常津铭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新的二十四孝。”

  柳中权表示,“80后”、“90后”是真正意义上的两代独生子女,“近两年,我们惊喜地发现,‘80后’和‘90后’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并不是迷茫的一代。”柳中权说,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北京奥运,“80后”、“90后”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已经让人刮目相看,而在日常生活中,常津铭正是“80后”优秀的代表。

  “他的孝不仅仅体现在想割肝救母这件事上。”柳中权说,常津铭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为妈妈看病而拒绝娱乐甚至放弃找女友,这些细节也体现出他“割肝”的想法并不是冲动,而是顺理成章。

  “这是一家人在和命运抗争”

  “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是否舍得让孩子给我换肝?”昨日,很多市民在电话中讨论起这个话题。

  一位表示要捐1000元的女士说:“如果只是听说了这件事,我也不赞同这位母亲,但在看过报道之后,我完全赞同他们的选择,尽管选择的过程很痛苦。”该女士称自己是一名普通工人,也是一位母亲,常津铭的故事引发了她和丈夫还有儿子的讨论,“作为母亲,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就是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伤害。”该女士说,但看过一家人内心的挣扎后,她觉得换肝的决定是“一家人在和命运抗争”。对于母亲来说,换肝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延续生命,而是维系一个家庭的存在,“对于儿子来说,家庭的完整是他最大的愿望。”

  柳中权说,这个选择首先是基于对医学的认识,因为供体发生危险的概率非常小。有了对手术的科学认识和对“家”的美好期待,那么这个选择无疑是理智的。A04a记者王琳


编辑: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