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大连晚报】大工“辅导员跑男”跑新疆家访

2015-03-26作者:栾光煜

▲孙壮在一名新疆学生家中。

▲孙壮写下多篇家访日记。

文/图 通讯员龙海波

本报记者栾光煜 实习生李唯嘉

从大连出发,在北京坐上开往新疆的火车,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阜康、呼图壁、独山子……22天时间里,足迹遍及新疆16个地区,仅新疆当地行程就达3400多公里,深入27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近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一次辅导员交流活动中,这组数字以及它们所串联起来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寒假,故事中的主人公、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辅导员孙壮有点忙,他用脚步丈量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距离,成了不折不扣的“辅导员跑男”。

新疆学生惊讶:

老师,你真的来了!

对于家远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的叶尔森·波拉提别克来说,期末考试前听老师说寒假要去家访的时候,他以为只是句玩笑,“大连离新疆那么远!”而当孙壮老师真站在他家门口时,他和妈妈都被感动了。“要坐50多个小时的火车,还有十几个小时的汽车。”

和叶尔森·波拉提别克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班上另外26个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去年,孙壮开始担任大连理工大学2014级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辅导员,班上共有76名学生,其中新疆学生30人,包括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等多个民族。

虽然从事辅导员工作已有8个年头,但孙壮依然是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新兵。寒假一开始,他便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家访之旅;而一次走访27个家庭,也刷新了孙壮的家访纪录。在他看来,只有了解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经历,工作做起来才有针对性。

从去年接过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的接力棒起,孙壮心里就树立一个标杆——要以全国道德模范、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先进典型邵春亮教授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护航。作为“80后”的孙壮,出发前特意与今年已80岁高龄的邵春亮教授促膝长谈,老教授的那句“带好这些娃娃,责任比天大”让他时刻铭记。

冬日的新疆,路途并不好走。很多家庭处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需要多次辗转才能抵达。但孙壮的记忆并不是这些“苦日子”,而是那27个孩子的故事——走进学生家中,才知道原来那里的父母叫自己的孩子“娃娃”,才能知道他们成长在怎样的环境中;走一遍他们走过的上学路,才明白他们的求学之路有多么不易,才能激起更多的心灵共鸣……

对少数民族学生

35年不变的承诺

从1980年开设少数民族预科班起,大连理工大学一直信守一个承诺: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在学业上,学校专门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计划,选拔优秀教师解决语言沟通难题,开设学业指导中心,一对一指导;在第二课堂方面,举办“少数民族之星”评比等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活跃在学校各个舞台上,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35年来,从大连理工大学走出了6000余名少数民族学子、在职科技和管理干部。

孙壮的家访日记

(摘选)

1月29日 新疆昌吉

到哈萨克族学生达吾勒·木拉提别克家的家访收获不小,是一次双向“充电”。

达吾勒酷爱踢足球,是校队的主力,每天早上都坚持训练。但训练完后,往往没时间吃早饭,上课提不起精神,这是我过去一个学期和孩子父亲沟通最多的事情。在达吾勒家,我看见他家里最多的“玩具”就是足球。他的父亲说孩子从小就爱踢球,备战高考的时候也风雨无阻,还跟我说了好多达吾勒与足球的故事。其实家长也很担心自己娃娃的学习,好在上学期学习成绩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开学后我们班也要成立个足球队,选队长的话我想我会首先投他一票。

2月6日 天气晴 新疆尼勒克

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和那拉提镇英加尔村是我此行家访最偏远的地方,但却留下了很温暖的记忆,说不定几年后你们的婚礼我还有机会再来这里。回县里的路上,我告诉司机要赶车,司机一路飞奔,全车人跟我坐上了颠簸的“过山车”。

……

还好有宋正杰妈妈烤的小面包。这一路很多时候饭点都在班车上,多亏这些面包填饱肚子。除了面包,我还收下了另外三份家长准备的礼物:伊尔潘妈妈绣的香袋、永志鹏姑姑绣的拖鞋(据说锡伯族结婚婆家要给新郎新娘绣拖鞋,他们听说我还单身,说送给我结婚时穿)和阿得力妈妈做的酸奶子。而其他学生家里有些也准备了一些特产和礼物,但都被我拒绝了。严守纪律是我家访的一个底线,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更代表着大连理工大学乃至全国的辅导员。

本文链接:

来源:《大连晚报》 (2015-3-26 A01版)
编辑: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