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人民日报】“反科技”换不来个人自由

2015-05-18作者:王国豫

“科技成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虽然还没有像酒瘾、烟瘾、毒瘾那样引人关注,但许多人的确已经离不开科技产品了。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技成瘾”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手机,它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移动电话,而是集通讯、金融、交通、摄影、阅读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许多人一刻也离不开手机。毫无疑问,手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人们也极易在不知不觉中对手机上瘾。类似的“科技成瘾”问题还有不少。换言之,科技产品不仅能为人提供自由,也可能成为控制人的工具,葬送人的自由。于是,当下有人提出要抛弃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回归简单自由的生活。这样的“反科技”主张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现实。

事实上,现代科技一直具有两面性。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核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在带给人们日益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人类始料未及的后果。人们开始担心科技有可能从“福音”走向其反面,甚至成为“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要摆脱科技的控制,回归简单的生活,重新找回自主与自由。

然而,简单地通过“抛弃电子设备”或抵抗科技产品来“反科技”,不仅不可能使人们真正回归简单自由的生活,而且不可能真正达到唤醒人们理性运用科技的目的。就像19世纪初爆发在英国诺丁汉地区的卢德运动,虽然捣毁了机器,但并不能换来工人的解放,因为造成工人失业、生活困苦的根源并不是机器(技术)。机器(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只是人的活动、意志的载体而已。可以说,技术创造的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如何实现、导向哪里,是与整个社会系统密切相关的。主张“反科技”的人实质上与崇拜科技的人一样,都是把科技或者说科技产品神化了。不同的是,前者认为科技将毁灭我们的生活,而后者则以为科技能够拯救人类。今天,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媒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可比拟的,一厢情愿地“反科技”并不现实。要想防止人们陷入对科技产品的依赖而难以自拔,防止科技超出人类控制甚至主宰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关键是形成正确的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以对科技的目的、手段、应用范围以及对科技与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为宗旨,以期寻找和构建负责任地发展科技的伦理框架。有了正确的科技伦理,面对“科技成瘾”就能进行辩证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反科技”或主张抛弃科技产品。从现实情况看,尽管科技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表现形态是科技产品,但科技并不等于科技产品,还包含人的活动即人生产、使用和消费科技产品的活动,因而是一种社会行为。科技作为人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和科技是一种共存的关系。因此,面对“科技成瘾”,重要的不是抛弃科技产品,更不能“反科技”,而是需要科技理性,即正确认识科技的作用及其限度,使人们树立自主意识,“使人走出自己所造成的蒙昧状态”。

(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 (2015-5-18 07版)
编辑: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