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新疆经济报】赴疆家访让心与心更近了

2015-05-29作者:蒋夫尔

“这些天,我发现孙老师看我的眼神变了,和过去不一样了,眼神里多了疼爱。”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新疆籍学生伊力扎提·艾尼瓦尔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变化,是在辅导员孙壮到新疆家访之后发生的。

为探寻家访对培养和教育新疆学生带来的变化,记者专程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辅导员孙壮感动新疆学生和家长

孙壮是2014年6月接手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作为一名辅导员,孙壮过去很少接触到新疆籍学生。

“少数民族预科班有30人来自新疆,”孙壮告诉记者,“如何培养好这些新疆籍孩子,是我一上任就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5年1月22日,孙壮踏上去新疆家访的旅途,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阜康、呼图壁、独山子……22天时间里,孙壮的足迹遍及新疆16个地方,仅新疆当地行程就达3400多公里。这一趟,孙壮共深入27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听说孩子的辅导员老师要来家访,家长们都很高兴,用迎接最尊贵的客人的心情,期盼着孙壮的到来。

预科班学生巴合别尔根的家在新疆哈密市,他家是孙壮家访的第一站。

“当我走出哈密火车站的时候,看到早已等在那里的巴合别尔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孙壮感动地说,“大冬天的,巴合别尔根等了一个多小时,见到他时,他的手和脸都冻得通红了。”

“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对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很有帮助,不再是盲目地从自我判断出发去管理学生了。”孙壮说。

邵春亮与学生家结下30年情谊

虽然81岁高龄了,但邵春亮教授依然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舍不得这些新疆孩子啊,他们都叫我"爷爷",有感情,放不下。”在邵春亮的办公室里,他深情地对记者说。

1986年,邵春亮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辅导员,到新疆籍学生中家访。“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从大连到新疆一趟,在路上就要花四天多时间,”邵春亮对记者说,“虽然远,路途艰难,但30年里我从未放弃过去新疆家访。”

“我第一个家访的学生名叫阿斯卡,是个哈萨克族学生,”说起30年前的阿斯卡,邵春亮仿佛说到自己的家人一样,“他当时很清瘦,不大爱说话。”

令人没想到的是,30年后,阿斯卡的女儿高晓琨,考上大连理工大学,又成为邵春亮的学生。父女两代人都成为他的学生,邵春亮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巧合的事。

高晓琨说:“我还很小的时候,每年都会在家里见到邵爷爷,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他是父亲的辅导员,我考大学时,就想着一定要考到邵爷爷在的学校。但我没想到,爷爷会成为我的班主任。想到这些,觉得很幸福。”

采访即将结束时,邵春亮说:“家访很重要,很有必要。不去家访,教育是平面的,去家访了,教育就是立体的了,有了这个基础,自然就会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了。同时,家访活动,反过来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了,这样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来后,何愁思政教育的效果呢?”

本文链接:

http://epaper.xjjjb.com/xjjjb/20150528/index.htm

来源:新疆经济报(2015-05-28 A06版)
编辑: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