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生理论提高班第九期学员们在团委317学习室里,争相阅读昨天《光明日报》刊发的头版头条文章。这篇名叫《“爷爷教授”与青年学生的信仰约定》讲述的就是他们所在理论提高班的故事。
大学生活动中心的317房间是团委为支持大学生的课余理论学习而设立的固定学习室之一,每个周末这里都回荡着青年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辨声。这间专门设立的学习室、特别定制的读书角是学校团委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课余理论学习的一个缩影。
大连理工大学 一直将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的一环,不断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从1990年开始,26年来,不断完善课余理论体系,强化青年学子思想引领。
探索“理论社团+”分类学习模式,让信仰追寻之路更具活力
校团委不断完善四层课余理论学习体系,并积极推进课余理论学习的纵深发展,不断挖掘理论研究会、“两组”学习小组的能动性和团聚力,依托理论社团开展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分层分类思想引领工作。
“理论社团+团员青年”进一步扩大思想引领的覆盖面。校团委积极将“两组”学习小组建在团支部上,统筹制定“两组”学习课表与学习指导意见,搭建“DUT两组”等微信平台,指导团员青年更具计划性与针对性地开展党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为基层团员青年提升“三个认同”打牢基础。
“理论社团+理论学习爱好者”进一步提升思想引领的针对性。自1998年组建大学生理论研究会以来,校团委推动组建各具特色的理论学习普通班,团聚青年学生中的想学理论、愿意学理论的“理论学习爱好者”这一群体,加深其对党的理论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同;积极与第一课堂思政教学结合,制定相适应的学习计划,通过马列原著与时事政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浓厚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
“理论社团+大学生骨干”打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础。校团委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于2007年组建大学生理论提高班,探索性地将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与理论社团紧密结合,形成较具大工特色的培养方式——班级建制“固定化”,学制一年,每周日上午集中3个小时理论研讨,总学习时长超过120小时;学习形式“互动化”,以问题导入,通过互动研讨,倡导思想交锋与碰撞;学习内容“精选化”,涵盖马列原著、时事政策、社会实践三大核心内容,精编《马列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经典著作选编》等教材;师资“大师化”,邀请6位关工委教师担任常任指导教师坚持“陪读”,并积极邀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等担任客座指导教师。校团委成功组建9届理论提高班以来,共培养优秀学员350余名,近百名学员在培训期间或培训后入党。
搭建“学用结合”社会实践平台,让信仰追寻之路更接地气
2014年暑期,理论研究会11人大学生组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旅”实践团赶赴河南兰考县,广泛走访基层大学生村官、村民等,了解农村发展动态,提取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手数据,形成了2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反馈给当地县委,为当地农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而这样的调研报告已经累计了厚厚一叠,成为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样本。
“理论唯有与实践结合,才能碰撞出真理的火花”。学校团委不断强化课余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匹配专项社会实践经费支持开展社会实践,并形成了日常社会调查与主题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日常社会调查主要立足基层团支部“两组”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开展团支部自主参加的“旗帜在线”小组主题活动,推进基层团员青年结合理论热点、时事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深入民生一线接受锻炼洗礼,增进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主题社会实践则立足各级理论研究会、理论提高班,校团委通过统筹寒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与安排,特别设置符合课余理论学习特点与需求的主题,有计划地引导理论学习骨干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深入厂矿企业、红色圣地、新农村示范地区的专项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并邀请关工委教师、人文学部专业课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或实践报告,真正深入社会检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仅2007年至今,由理论社团组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旅”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全国50余个省份地区,建立实践基地20余个,先后获评全国大中专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辽宁省大中专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
发挥大学生理论骨干辐射作用,让信仰追寻之路更有情怀
“冉冉红日出东方,革命战旗立井冈……”大连市少年领袖培训班的讲台上,十佳红色时尚宣讲员李伟,激情澎湃地为优秀青少年宣讲党史、团史故事。
“真学、真用、真传播”是学校团委对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的期望与定位,不仅要组织青年学生学好、用好党的先进理论,还要发挥大学生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传播党的理论、讲好党的故事。
校团委组织优秀学员组建宣讲团,积极与基层“两组”学习小组、各级团校培训、大连市红色时尚宣讲团、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员深入不同群体开展朋辈宣讲活动,用青年带动青年、用青年引领青年。近年来,已有60余名学员被吸纳为大连市红色时尚宣讲团成员,活跃在大连市各大中小学的红色宣讲台上,开展红色时尚宣讲活动近100期,多人被评为大连市十佳红色宣讲员和优秀红色宣讲员。
如今,校团委指导红色宣讲员正一步步走出大工、走出大连,向更广阔的社区一线、美丽乡村传播党的理论、宣传党的事业。2015年暑期,由大学生理论提高班组成的学习宣讲团深入安徽霍山县、上海宝山区、浙江慈溪市浒山街道、浙江余姚市梁弄镇等地开展宣讲活动,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种政策,场场宣讲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校团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积极打造线上传播平台。一方面从“朋辈引领”视角出发,围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等主题,录制公开课视频供学生下载学习;另一方面,推出“DUT理论研究会”、“DUT两组”微信订阅号,打造了“马列经典60S”、“党章党史·为你读诗”、“理研之声”等精品栏目,示范带动其他各类学生社团、团支部“两组”学习小组学员等。
26年,学校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硕果累累。大学生理论研究会多次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百强社团”等荣誉称号,大学生理论提高班获批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大学生理论提高班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依托理论社团开展的“‘理论社团’+学‘四信’”项目获评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优秀项目。
本文链接: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2016-4-14)
编辑:马坤